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颌垫附低位唇弓矫治器早期矫治功能性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应用上颌垫附低位唇弓矫治器治疗1~3个月。结果 16例患者矫治结束时,前牙反解除,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论上颌垫附低位唇弓矫治器治疗前牙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4矫治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的患者10例,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垫及Ⅲ类牵引进行矫正。结果:10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经过5~10个月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2×4矫治技术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替牙期10例错患者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分析探讨“2×4”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上前牙间隙前牙反,内倾型深覆,个别切牙扭转等错合畸形进行阻断性矫治,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应用“2×4”矫治技术矫治的16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2×4”矫治技术操作简便,疗程短,效果佳,是比较适合替牙期错患儿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安氏Ⅲ类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其主要特征为前牙反,上颌后缩,下颔前突,它直接造成了患者的面部畸形,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利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21例乳牙期、替牙期,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前牙反的患者进行了矫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替牙期前牙反为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甚至向骨骼畸形发展,故主张尽早矫治,一般多采用垫式活动矫治器[1,2]。2003~2005年笔者应用“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宝 《安徽医药》2010,14(9):1042-1043
目的应用双期矫治的方法对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进行矫治。方法选择14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Ⅰ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发育;Ⅱ期应用方丝弓矫正器排齐整平牙列,精确调整牙位和颌位。结果双期矫治中Ⅰ期治疗可纠正骨骼矢状关系不调,减小覆盖。14例患者经过双期矫治下颌前移明显,面型协调美观。结论双期矫治对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安氏Ⅲ类错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错畸形,许多患者在乳牙期就表现出严重的骨性错畸形,乳牙期的患儿由于配合差,口腔小,牙齿短,再加上替牙期乳牙的缺如,临床操作困难,以往都用传统自凝树脂矫治器进行矫治,此种矫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安氏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60例,对其矫治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矫治后各评估项目分值均低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接近理想53例,可以接受7例,无不能接受患者。牙关系无改善或变坏的例数为0,改善12例,极大改善48例。结论安氏Ⅲ类错畸形病情复杂,其矫治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牙齿错位、反覆盖、中线不调等方面,但只要合理设计矫治方案,患者积极配合,都能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个别牙反临床上较为常见,打开琐结是矫治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反覆较深的患者。以往正畸临床多采用活动式垫支开咬合锁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个别牙反,也有的采用弹性较好的镍钛圆丝沿反牙托槽翼缘结扎利用邻牙的交互作用力压低反牙解除锁结,致使牙齿压低、升高往返移动,对牙齿的根尖会造成损伤或潜在的根尖吸收;2005年11月以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正畸托槽粘结材料制作粘结式垫,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个别牙反患者16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择恒牙列个别牙反病例16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10人;…  相似文献   

10.
儿童前牙反牙合错牙合畸形是口腔正畸科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由于在乳牙、替牙期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利用此期矫治儿童的前牙反牙合非常重要。笔者应用牙合垫矫治器于乳牙期、替牙期矫治前牙反牙合45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早期阻断前牙反,防止骨性反的发生。方法采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对前牙反的20例病例进行矫治。时间约4~12个月不等。结果只要患者配合,按医嘱佩戴矫治器,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骨性反为较严重的错畸形,对患儿面型影响大,有的患者甚至引起心理创伤。早期进行前牙反的矫治,可以有效的阻断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rbst矫治器在替牙期AngleⅡ类错矫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替牙期AngleⅡ类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Herbst矫治器矫治,对照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NB角、ANB角、U1-SN、L1-MP、Go-Gn、Co-Gn等观察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erbst矫治器对替牙期的AngleⅡ类错的矫治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林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431-433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Ⅲ类错患者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安氏Ⅲ类错的患者,其中21例采用拔牙矫治,24例采用不拔牙矫治,测量治疗前后的牙模型,分别记录牙弓前、后段的宽度,比较不同矫治方法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均变大(P<0.05),下颌前段宽度及上下颌后段宽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宽度的减小,从而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适应症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Ⅱ1错患者,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拔牙模式,拔牙后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数据,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病例平均矫治时间为2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拔牙模式。  相似文献   

15.
替牙期和恒牙早期的AngleⅢ类骨性错的矫治,临床医师普遍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经二期固定矫治均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作者在临床中通过对16例患者的矫治,分析并总结如下。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996~2000年我院门诊随机抽出16例AngleⅢ类骨性错畸型患者,均为初诊,其中男性 6例,年龄7~13岁,女性10例,年龄5~11.5岁。男性替牙期4例、恒牙早期2例,女性替牙期8例,恒牙早期2例。1.2方法16例患者均采用国产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其组成包括面具、口内装置及连接口内外的橡皮圈,口内装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例替牙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前牙反合患者。使用磁力矫治器进行矫治,并作头影测量分析及面型分析。结果经治患者面型改善,前牙反合解除,磨牙Ⅰ类关系,效果满意。结论磁力矫治器矫治早期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患者易合作。  相似文献   

17.
乳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 ,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尽早给予矫治 ,以促进上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1、2 ] 。但由于乳磨牙的解剖特点 ,临床最为常用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固位差 ,矫治器难以发挥作用 ;本文所有病例均采用全包式牙合垫进行治疗 ,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难题。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1 5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最小的 3 5岁 ,最大的5 5岁 ,平均 4岁。临床检查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 ,乳磨牙为中性或轻度Ⅲ类关系 ,多数乳前牙反牙合。二、矫治方法 :全部采用全包式牙合垫附舌簧矫治器。 1、取模选…  相似文献   

18.
恒牙反 是临床常见的错 畸形,妨碍口颌系统的功能,对面形美观影响较大,矫治早者对面形骨骼均将有较大改善。若错过矫治时机,将来就不得不依靠外科手术才能矫正。因此,恒牙反 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对恒牙反 用固定矫治器加后 垫矫治收到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恒牙期反 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就诊年龄10~26岁,均为反覆 深,正畸托槽无法粘贴到正常位置,下颌均可后退至前牙对刃 。其中10例伴上前牙拥挤和(或)个别牙扭转,7例齿槽座欠丰满。1.2 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因影响颌、牙合、面正常生长发育 ,如不及时矫治 ,可使畸形向骨性错牙合发展。以往多采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 ,但对于乳牙缺失多、龋坏多的患儿 ,往往固位不良 ,部分患儿因不适不配合 ,这都影响了矫治的进程及疗效。而且活动矫治器对前牙无法控根而存在复发倾向。采用“2× 4”技术可避免上述不足 ,疗程短 ,效果好 ,不复发。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8~ 10岁。1 2 矫治器设计及矫治方法  6 6 6 6 粘带环 ,2┼ 2 2┼ 2 粘托槽 (标准方丝弓 ) ,用 0 .40NiTi丝排齐 ,尔…  相似文献   

20.
汪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9):163-164
目的安氏Ⅲ类错我们称作矫正中的急诊,强调早期有效的原则,对安氏Ⅲ类错应不失时机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前期和高峰期给予正确的颌骨矫形治疗,大多数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3例4.5~12岁患者,其中男性12名,女性11名,平均年龄9岁,分别应用上颌双侧垫矫治器,FRⅢ、面前方牵引器进行早期的矫正。结果使用上颌双侧垫矫治器纠正前牙反可以早期开展治疗,不会产生过大的矫治力,不会造成牙髓、牙周的损伤,FRⅢ通过建立新的"功能型"而产生新的"形态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利用口面肌力影响牙齿骨骼,促进下移至新的位置,是一种早期有效的矫治方法,面前方牵引可以改善面型,改善咬合功能,协调上下咬合关系,对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结论早期矫正治疗安氏Ⅲ类错利用患者的生长潜力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骨发育对颌骨畸形起到减轻和抑制发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