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献词  束庆文 《安徽医药》2012,16(4):494-496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判定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病例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重要生化指标、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SBP患者有较高死亡率,死亡组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血肌酐值(Scr)明显高于存活组;腹水白蛋白值、血钠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合并并发症多于存活组。结论 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腹水白蛋白值、低血钠水平、血Scr值及合并并发症等因素均影响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转归,临床医师可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临床转归情况;在今后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近几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8例中,治愈18例(37.5%),好转14例(29.17%),死亡16例(33.33%),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积极治疗肝硬化及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热77例(38.9%),腹膜刺激征101例(51.0%),压痛20例(10.1%),血白细胞高102例(51.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165例(83.3%);腹水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3例(3/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68%;并发肝性脑病39例,电解质紊乱36例,上消化道出血29例,肝肾综合征25例;治愈者126例(63.6%),好转26例(13.1%),死亡32例(16.2%),死于肝肾综合征11例(34.4%),上消化道出血10例(31.2%),肝性脑病8例(25%),感染性休克3例(9.4%),14例自动出院。结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见,诊断需靠腹水检查;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疗程为7~14d,同时给予保肝,输白蛋白或输血浆,利尿,必要时行腹腔冲洗术及腹腔内注入消炎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腹水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诊断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及腹膜刺激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大多增高,部分患者腹水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数升高。腹水培养发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有相当的比例,极少数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结论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应综合分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尽早进行腹水细菌培养,治疗方面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医用有效抗生素,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1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76.2%(16/21),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11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87例,有效率为75.0%。结论: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中腹腔积液检查十分重要;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较典型者53例(69.7%);腹腔积液培养阳性9例,其中G-杆菌占多数;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76例中,治疗有效者54例,有效率为71.5%。结论: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变化不一;诊断中腹腔积液检查,腹腔积液培养血瓶法应列为常规;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对存在易感因素的肝硬化患者应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54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4例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革兰阴性菌占82,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46.2)。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及时足量地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晚期肝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观察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63例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血常规、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腹水常规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的情况。结果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多不典型,以腹痛、腹胀、腹部压痛等症状及体征较为常见,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腹水细菌培养以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是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故早期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对63例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5例(39.7%),好转16例(25.4%),无效12例(19.0%),死亡10例(15.9%)。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常用的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良好疗效。且肝硬化并SBP患者总体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9例(48.72%),好转8例(20.51%),无效12例(30.77%),总有效率为69.23%(27/39);结论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宜华 《江西医药》2014,(5):415-4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65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SBP病史、血钠水平、总胆红素、Child-pugh分级具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出现肝肾综合征、具有SBP病史、Child分级C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SBP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肝功能、血常规、腹水常规、B超、Child-pugh分级和并发症。结果肝硬化病因以HBV感染为主(83.2%);男性居多,同期住院患者中合并SBP者为21.6%,其中医院内感染率16.8%,腹水培养致病菌阳性率14%,以单菌株G-杆菌为多数(66.7%)。药敏试验提示耐药率超过50%的依次为青霉素、氨曲南、氧氟沙星。与对照组比较ChildC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腹水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值有降低的趋势(P=0.089)。末梢血WBC计数及Child分级、血清BUN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SBP多为单菌株、G-杆菌感染,青霉素及奎诺酮类耐药。ChildC级、低ALB血症水平与SBP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肝硬化病因。结果近5年肝硬化住院患者增加,其中丙肝较乙肝多,而并发SBP患者中乙肝较丙肝多,但乙肝与丙肝肝硬化患者中SBP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占57.1%,但男性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女性患者小(P<0.001);朝鲜族占67.7%,但朝鲜族与汉族无统计学差异;SBP多见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C级占55.6%,B级占37.9%,A级占6.6%);发热77例(38.9%),腹膜刺激征101例(51.0%),压痛20例(10.1%),血白细胞高102例(51.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165例(83.3%);腹水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3例(60.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68%。结论近年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增加,但乙肝合并SBP较丙肝多,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大;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见,诊断需靠腹水检查。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在无腹腔内临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来源(如肠穿孔、肠脓肿等)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5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研究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本院近期收治的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BP有较高的病死率,伴有消化道出血、伴有腹泻、腹水白蛋白含量(ALB)〈10 g/L是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治疗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 对伴有消化道出血、胆红素升高及腹水白蛋白〈15 g/L的肝硬化患者要高度重视,早期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对确诊患者应积极治疗抗炎及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5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89例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治愈4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67.6%,死亡29例.结论 提高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的临床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防,可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75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存活组患者49例,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白细胞计数(WBC)、腹水中性粒细胞(PMN)、血肌酐(Cr)、血钠以及腹水白蛋白指标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死亡组Child-pugh评分、Child-pughC级病例、腹水WBC计数>0.5×109/L及腹水PMN>0.5×103/mm3病例、Cr水平、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钠、腹水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hild-pugh评分、Child-pugh C级、腹水WBC计数、腹水PMN、血钠、腹水白蛋白、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均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肝功能Child-pugh评分低、腹水WBC以及PMN偏高、血钠和腹水白蛋白水平偏低、并发其他并发症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死亡率更高,对上述危险因素予以监测和干预对提高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医院获得性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的肝硬化SBP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特点.结果 总共有236例肝硬化SBP的患者入组,年龄56.7(34.4~78.1)岁,其中男166例,女70例.包含126例医院获得性和ll0例社区获得性SBP.236例中,其中102例(43.2%)为大肠杆菌感染,33例(14.0%)为克雷伯杆菌感染,23例(9.8%)为链球菌感染.医院获得性SBP的30 d病死率高于社区获得性SBP(58.6%与37.9%,P=0.001).医院获得性SBP中培养为格兰阳性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高于社区获得性腹膜炎(41%与10 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医院获得性SBP,同时合并肝癌、肝肾综合征及休克,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等是30 d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肝硬化合并医院获得性SBP的预后比肝硬化合并社区获得性SBP差,格兰阳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色的耐药性在院内获得性的腹膜炎更常见,并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60例(88.24%)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3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7.06%),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本院住院的532例肝硬化腹水按照是否伴有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伴有消化道出血、伴有腹泻、腹水白蛋白含量(ALB)〈10g/L是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伴有消化道出血、腹泻及腹水白蛋白〈10g/L的肝硬化患者要高度重视,早期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并密切观察有无SBP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急性发病者192例,隐匿发病者155例,分析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腹水培养后病原菌情况,以及主要菌种的耐药率。结果除腹水增加外,急性发病组在畏寒、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加重、腹部压痛、肌紧张以及反跳痛等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隐匿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7例患者中共有96例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0.00%真菌占3.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常用的抗菌药物普遍表现出耐药性,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于第3代的头孢菌素均敏感,此类菌株可报告对其耐药。结论针对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治疗时应及时予以腹水的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通过药敏结果作出科学正确的指导,最终有助于提升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