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无糖低氧条件制备血管平滑肌细胞坏死模型,收集坏死细胞培养上清液干预正常细胞。实验设置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的对照组、坏死上清(NCS)干预组、坏死上清与IL-1拮抗剂联合干预组、坏死上清与IL-6拮抗剂联合干预组、IL-1α干预组以及IL-6干预组。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6和CRP m 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CRP、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CS组、IL-1α组和IL-6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显著性增加(P0.05),同时,NCS和IL-1α组血管平滑肌细胞IL-6表达升高(P0.05),NCS组、IL-1α组和IL-6组细胞CRP和p-Akt的表达也呈增加趋势(P0.05);而NCS+IL-1 RA组和NCS+IL-6 RA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较NCS组有所下降(P0.05),CRP和pAkt的表达也相应有所降低(P0.05)。结论坏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通过释放IL-1α促进周围正常细胞IL-6的表达,进而上调CRP和p-Akt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髓核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IL-6组、加压组、IL-6+加压组和IL-6+ p38蛋白抑制剂(SB203580)+加压组.给予相应处理后,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评估髓核细胞增殖能力,应用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未加压环境下,IL-6组吸光度值(1.08±0.02)较对照组(0.67±0.01)明显升高(P<0.05);加压环境下,IL-6组吸光度值(1.51±0.06)也较对照组(0.88±0.04)明显升高(P<0.05).细胞划痕实验中,未加压环境下,IL-6组迁移距离[(27.73±3.15)像素]较对照组[(12.90±4.77)像素]明显升高(P<0.05);加压环境下,IL-6组迁移距离[(52.81±3.72)像素]也较对照组[(14.32±3.84)像素]明显升高(P<0.05).加压环境下使用SB203580阻断p38蛋白后,吸光度值(0.81±0.04)和迁移距离[(33.82±3.72)像素]均较IL-6组[(1.51±0.06)、(52.81±3.72)像素]显著下降(P<0.05).结论IL-6能通过p38蛋白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轻度血尿酸升高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轻度血尿酸升高是否能导致肾脏损害及降尿酸治疗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5)、氧嗪酸组(n=15)、别嘌呤醇组(n=12)和氧嗪酸+别嘌呤醇组(n=12).予以低盐饮食,每隔10天监测各组大鼠的动脉血压.于试验后20 d及40 d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环氧化酶(COX)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含量]以及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PDGF、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氧嗪酸组大鼠血浆NO浓度显著降低(P<0.05),ET-1、PAI-1、PDGF、MCP-1、COX2、TNF-α、IL-18浓度均显著升高(均P< 0.05).光镜下,各组大鼠肾组织均未见尿酸结晶形成,氧嗪酸组肾小血管管壁增厚,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氧嗪酸组NOS的表达显著减少(7.33%±2.11%比25.75%±2.33%,P<0.05),PDGF的表达显著增多(31.18%±2.83%比8.09%±1.81%,P< 0.05).经别嘌呤醇降尿酸干预治疗后大鼠血清中内皮细胞损伤指标NO上调(P<0.05),而ET-1及PAI-1均下调(均P<0.05);而血管平滑肌增殖指标及炎性指标均下调(均P< 0.05).结论 轻度血尿酸升高可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降尿酸治疗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受体拮抗剂(AT1RA)组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T1R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的含量,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7.531±0.654)pg/mL、(9.855±1.485)pg/mL和(7.719±0.329)pg/mL,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肝星状细胞TIMP-1mRNA的表达水平,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1RA组分别为3.387±0.042、4.870±0.061和3.837±0.042,AngⅡ组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AT1RA组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 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TGF-β1蛋白的合成以及TIMP-1 mRNA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THP-1)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HP-1单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和地塞米松组(DEX)。地塞米松组(1microg/ml)孵育地塞米松2 h后与脂多糖组(0.1μg/ml)均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应用免疫蛋白印迹电泳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磷酸化的糖皮质激素受体(p-GR),IκB-α,磷酸化 IκB-α(p-IκB-α),核因子κB (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 (p-NF-ΚB),巨噬细胞炎症趋化因子(MCP-1)的水平。用 ELISA 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 PCR(RT-PCR)检测各组细胞MCP-1,TNF-α和IL-6mRNA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脂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 p-GR、p-NF-κB、p-IKB-α和 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表达明显下降(P〈0.05),GR和 NF-KB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RT-PCR 和 ELASA 检测显示MCP-1,TNF-α和IL-6分泌水平和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地塞米松组p-NF-κB,p-IKB-α和MCP-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以及 MCP-1,TNF-α和 IL-6分泌和mRNA水平也均表达明显降低,但p-GR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但在 NF-κB和 GR表达水平依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可通过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而下调 NF-κB活化从而抑制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THP-1产生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化和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正义、反义I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以及空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株,经潮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Id1 mRNA及Id1蛋白、VEGF蛋白表达;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结果 与空载体转染细胞比较,转染正义Id1载体的MCF-7细胞中Id1 mRNA和Id1蛋白、VEGF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细胞生长加速(P<0.05);而反义Id1载体转染组细胞Id1、VEGF表达下降,细胞增殖速度降低(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正义Id1转染组增殖期细胞(S+G2+M)比例为(48.45 ±2.97)%,空载体组为(32.40±0.49)%,反义Id1组为(23.08±1.5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26±1.28)%、(7.42±1.04)%和(11.83 ±1.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义Id1转染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较空载体组显著增高(P<0.01),反义Id1组VEGF分泌量则较空载体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Id1基因与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调控及VEGF分泌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蛋白-6(TSG-6)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Kupffer细胞(KCs)和BMSC分离培养,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的表达,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SC的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KCs与BMSC共培养,检测上清液TNF-α、TSG-6含量;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术后1d、3d、7d处死3只受体,检测血清AST、ALT、TBIL、γ-GGT、TNF-α、IL-6、IL-4含量,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各组剩余大鼠观察术后生存率.结果 BMSC慢病毒转染率>70%;KCs和BMSC共培养,TSG-6-shRNA-BMSC+ KCs组各时间点分泌TSG-6明显低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分泌TNF-α于6h达高峰,12 h与6h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TSG-6-shRNA-BMSC+ KCs组12 h分泌TNF-α明显高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移植术后,TSG-6-shRNA-BMSC组ALT、AST、TBIL、γ-GGT、TNF-α、IL-6明显高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G-6-shRNA-BMSC组、TSG-6-NC-BMSC组和BMSC组IL-4明显高于PBS组(P<0.05),而TSG-6-shRNA-BMSC组IL-4低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在肝脏病理中,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肝组织排斥反应程度明显较高,Banff评分Ⅱ~Ⅲ级;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大鼠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16.6±4.6)d、(15.4±6.7)d,明显低于TSG-6-NC-BMSC组(69.6±28.1)d和BMSC组(69.2±28.2) d(P <0.05).结论 BMSC分泌表达TSG-6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在不同诱导方法下树突状细胞(DC)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 1000 U/m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500 U/ml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经1mmol/L丁酸钠、1 mg/L脂多糖(LPS)、细胞因子鸡尾酒法诱导成熟,分别以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表面标志、IL-12、IL-10分泌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SOCS1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丁酸钠诱导的不成熟DC的SOCS1蛋白表达最高(1.61±0.22,P<0.05);其SOCS1 mRNA表达差异倍数(1.58±0.11)显著高于成熟组DC(0.99±0.04、1.27±0.05,P<0.05).高表达SOCS1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53±1.04),IL-12分泌量(142.79 ±15.61)较成熟DC显著降低(P<0.05);而IL-10分泌(3.29±0.21)较成熟DC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SOCS1是调节DC介导的T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标准肠内营养(EN)、肠内免疫营养(EIN)液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EIN、EN+rhGH、EIN+rhGH组,每组32只.将大鼠制成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4、7、10 d抽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切取大鼠肝组织检测其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伤后各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7、10 d,EIN组和EN+rhGH组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EN组(P<0.05或P<0.01);伤后10 d,EIN+rhGH组血清内毒素[(0.37±0.07)EU/mL]、IL-6[(289±49)ng/L]、TNF-d[(1.87±0.32)μg/L]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0.39±0.05)、TNF-α mRNA(0.47±0.03)表达均低于EIN组[(0.48±0.08)EU/mL、(364±53)ng/L、(2.50±0.48)μg/L、0.67±0.06、0.66±0.05,P<0.05或P<0.01]. 结论 EN、EIN液与rhGH联合应用可减轻大鼠烫伤后的炎性反应,且rhGH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如何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方法 分别提取原代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与正常卵巢相关成纤维细胞(N Fs)的培养液上清(CM);实验组为2ml TAFs-CM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1×105/孔),对照组为2 ml NFs-CM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1×105/孔),空白组为正常培养的卵巢癌细胞(SKOV-3,1×105个/孔),干预组为在实验组中加入20 μmo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SB-431542(10 μmol/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生长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α-SMA、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卵巢癌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S期比例:实验组22.10±1.84比对照组12.77±1.43,P<0.05);而加入SB431542干预后则可明显抑制促增殖作用(细胞S期比例:干预组12.33±1.12比实验组22.10±1.84,P<0.05);RT-PCR提示实验组PCNA、α-SMA、VEGF mRNA较其他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实验组TGF-β1、α-SMA、VEGF蛋白表达亦显著上调(P<0.05),在加入SB-431542后以上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 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并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作用后则可以有效抑制这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宝(主要由黄芪、大火草、葛根、莪术、三七组成)对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对照组、糖肾宝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以30mmol/L葡萄糖+正常大鼠血清、糖肾宝低、中、高剂量血清、厄贝沙坦血清进行干预48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表达,ELISA检测MCP-1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作用下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药物干预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P<0.01);糖肾宝高剂量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与厄贝沙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糖肾宝能抑制高糖培养的MCs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MIP—1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a(SDF.1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与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15例非血液肿瘤患者(对照组),28例初治MM患者(MM组)化疗前以及化疗后3、6个月骨髓血浆中MIP-1a、SDF-1a、MCP-1、IL-8的水平,比较对照组、MM组以及MM组化疗前和化疗后3、6个月MIP-1a、SDF—1a、MCP-1、IL-8水平的变化。结果MM组化疗前骨髓血浆中MIP—1a、SDF-1a、MCP-1、IL-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94.77±135.31)、(1335.34±540.47)、(599.48±238.09)、(158.76±48.97)ng/L和(54.33±14.49)、(291.79±193.04)、(206.02±191.59)、(58.34±35.75)ng/L](P〈0.01);化疗有效患者经过化疗后骨髓血浆中MIP-1a、SDF—1a、MCP-1、IL-8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无效患者骨髓血浆中MIP-1a、SDF-1a、MCP-1、IL-8的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趋化因子MIP-1a、SDF-1a、MCP-1、IL-8可以作为MM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1~4期患者血清1,25(OH)2D水平与蛋白尿、尿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对我科115例CKD1~4期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1,25(OH)2D、血CRP,尿TGF-β1、MCP-1、TNF、IL-6,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分析血清1,25(OH)2D水平与以上指标相关性。结果:(1)CKD组患者血清1,25(OH)2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CRP,尿MCP-1、TGF-β1、IL-6、TNF水平,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0.05)。(2)与GFR≥60ml·min^-1·1.73m^-2患者比较:GFR〈44ml·min^-1·1.73m^-2患者CRP,尿MCP-1、TGF-β1、IL-6、TNF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升高(P〈0.05);血清1,25(OH)2D水平降低(P〈0.05);而GFR45~59ml·min^-1·1.73m^-2患者与GFR≥60ml·min^-1·1.73m^-2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1,25(OH)2D与年龄(r=-0.442)、收缩压(r=-0.464)、舒张压(r=-0.399)、GFR(r=0.902)、Scr(r=-0.430)、PTH(r=-0.341)、UA(r=0.237)、24h尿蛋白定量(r=-0.372)及尿TGF-β1(r=-0.894)、MCP-1(r=-0867)、TNF(r=-0.899)、IL-6(r=-0.934)水平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1,25(OH)2D与GFR呈正相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MCP-1、IL-6,血Scr、PTH呈负相关。结论:CKD1~4期患者存在1,25(OH)2D水平降低,并与蛋白尿及尿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紧密连接蛋白1(ZO-1)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SAP微血管损伤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关系。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SO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胰腺;SAP组大鼠开腹后,以逆行胰胆管微泵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制备SAP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后6、12及24 h各处死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外周血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ZO-1蛋白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评分;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同时点与SO组比较,各时点SAP组的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IL-8、TNF-α及ZO-1蛋白水平均较高(P〈0.05)。SAP-6 h组和12 h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24 h组(P〈0.05);SAP组内大鼠的胰蛋白酶、IL-8和ZO-1蛋白水平均随时点延长逐渐升高,各时点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3个时点组间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SAP组血清ZO-1蛋白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b=0.96,P〈0.05)、血清淀粉酶水平(b=0.87,P〈0.05)、胰蛋白酶水平(b=0.72,P〈0.05)及IL-8水平(b=0.69,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TNF-α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时点SAP组大鼠的胰腺组织损伤程度重于SO组,且随时间延长,SAP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加重;SAP-12 h组和24 h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6 h组(P〈0.05)。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SAP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间及毛细血管壁的ZO-1蛋白颗粒数量减少,且在毛细血管中的表达不连续。结论在SAP的进程中,血清中ZO-1蛋白的水平上升,同时其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呈下调趋势,表明其与SAP时的胰腺微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85例确诊为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等常规外科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43例,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7 vs 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IA运动、感觉评分,FIM评分及MB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助于降低继发性炎性损伤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NA-155/PU-1信号通路阻滞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及其对应用于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贴壁法培养诱导DCs,针对miRNA-155/PU-1信号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PU.1基因设计并合成3对PU.1siRNA(Pu.1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用脂质体法转染细胞,并筛选一对高沉默效率PU.1siRNA。流式细胞术分析PU.1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细胞表面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及IL.12p70的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在大鼠小肠移植前7d经受体尾静脉等量注射3组细胞,移植后观察各组受体存活情况及移植物病理情况。结果①DCs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一1I表达率在PU.1沉默组分别为(27.0±5.6)%、(23.6+4.8)%及(36.8±6.8)%,阴性对照组分别为(74.0±9.4)%、(76.5±8.7)%及(87.8±11.3)%,PU.1沉默组均分别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尸〈0.05)。②PU.1沉默组IL.10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尸〈0.05),IL-12p70则明显降低(尸〈0.05)。③PU.1沉默组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也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尸〈0.05)。④将PU.1沉默组DCs术前注入受体行大鼠小肠移植后,受体平均存活时间为(14.3±3.3)d,明显长于阴性对照组的(7.8±1.5)d(尸〈0.05)和对照组的(8.0+2.5)d(P〈0.05),且术后5d时移植物病理显示移植肠组织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和绒毛水肿。结论体内外实验表明,miRNA-155/PU.1信号通路阻滞的DCs成熟度明显受到抑制,并能稳定发挥诱导受体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两组,其中颅脑损伤中重型(3~12分)40例,轻型(13-15分)40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共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水平,并且分析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住院后第1天颅脑损伤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现所有时间点中重度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度组(P<0.05);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评定患者,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60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预后不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人头皮组织分离、培养、获得毛乳头细胞,根据胰岛素浓度分为1×10^-8、1×10^-7、1×10^-6mol/L3个组,设无胰岛素培养液为对照组。应用不同浓度胰岛素的2%新生牛血清培养液培养毛乳头细胞3天,分别用MTT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增殖;AnexinV/PI双染色法测定毛乳头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外细胞划痕法测定其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10^-8、1×10^-7mol/L胰岛素组毛乳头细胞增殖、抗凋亡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1×10^-7mol/L组作用最强(P〈0.05或P〈0.01)。结论:1×10^-8~1×10^-7mol/L胰岛素可以增强毛乳头细胞增殖、迁移和抑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 ury molecule-1,Kim-1)与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 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AKI患者71例(AKI组),并根据AKI分期,分为AKI 1期组23例、AKI 2期组25例和 AKI 3期组23例;另选择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Kim-1、尿 IL-18及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AKI组 SCr、尿Kim-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尿 IL-18亦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Cr、尿 Kim-1在 AKI 1期组、AKI 2期组、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尿 IL-18在 AKI 2期组、AKI 3期组亦明显升高(P〈0.01),在 AKI 1期组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KI 1期组比较,SCr、尿 Kim-1在 AKI 2期组、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尿IL-18在AKI 2期升高(P〈0.05),在AKI 3期组亦升高(P〈0.01),与 AKI 2期组比较,SCr、尿 Kim-1及尿 IL-18在 AKI 3期组均明显升高(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尿 Kim-1与 SCr 呈正相关(r=0.842,P〈0.01);尿 IL-18与 SCr 呈正相关(r=0.785,P〈0.01);尿Kim-1与尿 IL-18呈正相关(r=0.756,P〈0.01)。而 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尿Kim-1(0.915)明显大于尿 IL-18(0.807)(P〈0.05)。结论尿 Kim-1、尿 IL-18在 AKI患者中升高,二者均可能作为 AKI的诊断标准,且尿Kim-1诊断价值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