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在交叉配血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对1 200例患者样本进行交叉配血,并与传统的抗人球蛋白配血法、聚凝胺配血法进行对照试验。结果:①100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3种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试验结果完全相符;②1 082份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30例次侧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25例次侧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8份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全自动血型仪法18例不相容,聚凝胺法16例不相容,抗人球蛋白试管法17例不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1000血型仪用于交叉配血检测,结果可靠,可永久保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WADiana Erytr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分别采用WADiana Erytr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和手工试管法对55 170例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进行血型鉴定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抗球蛋白法,对14 512例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分别采用仪器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血型鉴定中,仪器法和试管法共检出A型17 593例、B型15 022例、O型16 655例、AB型5 900例,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33%、100.00%;共检出Rh(D)阴性273例,阴性率为0.49%,一次性判断准确率分别为99.69%、100.00%,2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仪器法发现阳性结果372例,用抗球蛋白法复查,168份样本2种方法均为阳性,23例仪器法阳性球蛋白法为阴性。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仪器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均高于聚凝胺法。结论: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用于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鉴定分析,为其制定输血策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疑难交叉配血的AIHA患者2例,分别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谱细胞鉴定患者血浆抗体特异性。结果:2例患者均为RhD抗原阳性,DAT及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其中1号患者血浆与DTT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呈抗-D特异性,与DTT处理后谱细胞反应结果呈全阴性;2号标本血浆与DTT处理及未处理谱细胞反应均呈阴性。2例患者与同型RhD阴性红细胞均呈交叉配血相合状态。结论:1号患者体内的不规则抗体为抗-LW抗体,2号患者抗体为自身抗-D抗体,此类AIHA患者均可输注同型RhD阴性悬浮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与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关系。方法:用卡式凝胶法对4790例输血患者的备血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输血史调查;阳性标本加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做比较。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0.71%,其中自身抗体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6例;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凝胶法检出抗体阳性率与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定在保障临床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安全有效输血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选用卡式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其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利用实验室血型自动分析软件系统和输血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等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探讨Rh血型5种抗原检测在精准化输血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和受血者标本都进行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受血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相合的血袋,用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结果:实施输血精准化方案后,90%以上的受血者可以实现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完全相合的输血,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实施精准化输血方案前相比,多次输血或有输血史的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明显降低,且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下疑难配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开展Rh血型抗原检测技术实现临床精准化输血,既可以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解决疑难配血的能力,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鉴定新旧红细胞血型抗原,以便临床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进而保证临床合理配血,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2015-01—2018-12多次输血交叉配血不合及疑难血型等21例患者进行分类,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新旧红细胞或输注红细胞,进行红细胞ABO血型抗原鉴定,Rh系统或及其他系统血型抗原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鉴定,明确鉴定血型及相应红细胞血型抗体。结果:经毛细管超速离心后,基本明确了2例患者血型,19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特性,同时提示患者的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多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引起。结论:运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方法能够完善疑难血型鉴定,红细胞血型抗体的鉴定,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板抗人球蛋白法用于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分析其筛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微板抗人球蛋白法结合细胞磁化技术在柯利斯全自动血型仪上对绍兴地区4 752例无偿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用谱细胞做进一步鉴定。结果:4 752例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8例(0.17%),其中男3例,女5例,男女间不规则抗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以Rh系统抗体及抗-M居多,该两类抗体占了总数的75%。结论: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微板抗人球蛋白法结合细胞磁化技术筛查不规则抗体方法方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配血过程前的影响,从而确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2013年期间3 511例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确定阳性检出者对临床配血的影响。结果:临床申请输血患者标本3 511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4例,阳性率0.97%。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血型系统,Rh系统29例(85.29%);MNSs系统4例(11.77%);Kidd 1例(2.94%)。结论:鉴定红细胞抗体,则有可能检查出ABO血型系统之外的不规则抗体,而此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对术前备血和需要输血治疗的备血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从而有利于为患者找到合适的血液输注,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3例由抗-Le~b导致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清学特点,为抗-Le~b干扰的血型鉴定和配血困难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血型鉴定采用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法,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用试管法进行复查。抗体筛查强生AutoVUE玻璃珠卡式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Dinna抗人球卡作抗体鉴定,必要时加做盐水试管法。试管法鉴定被检者红细胞上是否存在-Le~b抗原,交叉配血由强生AutoVUE抗人球卡和盐水法进行检测。结果:①3例抗筛阳性标本均因抗-Le~b抗体影响ABO反定型,用3人份Le~(b-)红细胞辅助鉴定,可排除抗-Le~b抗体干扰;②抗体鉴定结果均为抗-Le~b;③用抗原分型方法作交叉配血配血均相合。结论:抗-Le~b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应使用-Le~b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血型反定型,同时应选用-Le~b阴性的供者配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ytr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临床ABO-CDE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Erytra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本院2014-07-2014-12住院及门诊患者的标本进行ABO-CDE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对机器报告ABO血型正反不一致、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血型参比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确认。另外随机抽取血型报告正常、抗筛阴性标本各1 000例进行试管法验证。结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ABO血型检出率为99.97%,能提示弱抗原、弱抗体或亚型标本;对于有多次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会出现CDE抗原检测双群或弱阳性现象;抗体筛查不仅能检出IgG类抗体,亦可检出部分IgM类抗体或IgG/IgM混合抗体。一次判读成功的ABO-CDE血型鉴定,抗体筛查阴性结果均与试管法相符,正确率100%。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标本,满足临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因交叉配血不合退回血液的原因,血液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为阳性,干扰交叉配血,导致发出的血液退回的原因。方法:对临床103 794人份血液,其中男63 884人份,女39 910人份,退回39人份,其中男11人份,女28人份,退回血液进行DAT以及不规则抗体筛选,分析结果以及抗体类型,既往妊娠史和输血史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影响配血,导致血液退回39人份,其中DAT阳性12人份(男5人份,女7人份),占0.011%,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7人份(其中男6人份,女21人份),占0.026%。结论:献血者DAT阳性以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是干扰临床配血不合的原因之一,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建议应对献血者的血液进行DAT及不规则抗体常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及特异性抗体分布,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8-12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标本92例,采用盐水法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92例不规则抗体弱阳性标本检出特异性抗体61例,检出率66.0%;其中P血型系统抗体13例,占21.0%;Rh和MNSs血型系统抗体各11例,均占18.0%;自身抗体6例,占9.8%;联合抗体共5例,占8.2%;Duffy和Lewis血型系统各4例,均占6.6%;抗-HI 3例,占4.9%;Kidd血型系统2例,占3.3%;Kell血型系统和药物抗体各1例,均占1.6%。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弱阳性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率,降低输血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在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对11 435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将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市中心血站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11 435例样本中,仪器共判读出不规则抗体阳性64例,经中心血站鉴定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0.45%,假阳性12例。检出的抗体中特异性抗体占76.92%;非特异性抗体阳性占23.08%。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纤维蛋白析出(占66.67%)。结论:WADiana全自动配血系统适用于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批量筛查,使试验过程标准化,检测结果准确、安全。但纤维蛋白析出、乳糜血以及仪器加样系统的携带污染等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在日常检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探讨微孔板木瓜酶法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联合检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具体情况。方法:将收集到的12 29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微孔板木瓜酶法的抗体筛查,筛查到阳性标本联合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标本送输血研究室确认和鉴定,并计算微孔板木瓜酶法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联合检测的耗时和成本。结果:12 293例标本中微孔板木瓜酶法筛查到阳性标本140例,阳性率为11.39‰,联合微柱凝胶法检测到6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49‰。判定为阳性的标本送输血研究室鉴定,IgG型3例(抗-E型1例,未知型抗体2例),IgM型3例(抗-Lea型、抗-Leb型和抗-Lea+Leb型各1例)。标本数为0~88个(一批次)时联合检测耗时为1 h 45 min~1 h 50 min, 352个标本(四批次)以内每增加0~88个的标本(一批次)耗时增加约10 min。检测成本约为每个标本0.37元。结论:利用微孔板木瓜酶法和微柱凝胶法联合筛查能筛检出常规血型仪检测不出的不规则抗体,且此方法灵敏度高、特...  相似文献   

16.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配血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中心研究室在输血前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合并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现报告如下。1.1病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不符合ABO系统Landsteiner法则的抗体,包括ABO亚型的抗体和非ABO血型系统的抗体。它是ABO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我中心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抗E抗体合并抗Fya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的病例,现将试验及分型过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有输血史。在输血前筛查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4-01~2016-07检测出的11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采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11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自身抗体15例,自身抗体+同种抗体3例,抗筛阳性未确定抗体特异性24例,其余69例标本中检出同种特异性抗体76例,其中联合抗体7例。7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中Rh、MNS、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比例较高,分别占52.63%、28.95%和10.53%,其中抗-E(34.21%)、抗-Mur(17.11%)、抗-M(10.53%)、抗-Lea(10.53%)检出率最高。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和妊娠者抗筛阳性比例较高,分别占总抗筛阳性患者的27.03%和20.72%。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特别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非常必要,对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