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睿  吴棘 《医学综述》2009,15(2):234-23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对于严重心力衰竭及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性治疗方法,几项较大的研究已经证明了CRT的有效性。CRT的治疗机制是改善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和室内同步性。超声心动图(ECG)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准确评估心脏机械不同步运动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现详细介绍二维、M型及脉冲多普勒3种传统ECG技术和组织多普勒成像、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和三维全容积等新技术如何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ECG在为CRT筛选合适患者,优化起搏程序,评价并随访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毅兰 《广西医学》2010,32(12):1552-1554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的患者预后较差,患者5年存活率仅有25%-38%。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近年来,双心室起搏技术作为心力衰竭介入治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雪 《疑难病杂志》2012,11(8):644-647
<正>心脏再同步化成为治疗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有效手段,精确评价左心室再同步运动对左心室逆重构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以其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用于筛选接受CRT的患者,预测和评价CRT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左心室机械不同步性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选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重要因素。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为一项新技术,可以评估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从而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本文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同步性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量循证医学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心力衰竭的现代化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能显著降低中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延缓轻度或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新技术指导下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检测能否预测CRT的疗效,并对左室射血分数与NT-proBN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宽、窄QRS组间CHF患者的相关指标有无差异.方法 (1)使用TDI、STI、RT-3DE评价心脏舒缩不同步性.将符合标准的入选人群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CHF并窄QRS组(10例)、CHF并宽QRS组(12例),共3组; (2)术前、术后3月检测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 (3)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1) CHF患者(包括窄QRS组、宽QRS组)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术前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宽、窄Q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术前、术后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CHF患者(包括宽QRS组、窄QRS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术后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窄QRS组、宽Q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LVEF与NT-proBNP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1) NT-proBNP、TIMP-1、ADM、IL-6、hs-CRP与左室重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相关; (2)使用心脏超声新技术筛选CHF患者,可提高CRT疗效,并且对左室不同步(包括窄QRS波)亦可通过CRT获益.  相似文献   

7.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冠楠 《医学综述》2013,19(9):1628-1630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通过心脏同步起搏装置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心脏再同步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年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已出台了CRT治疗的指南。但关于CRT的应用适应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该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综合征,除因心功能不断恶化而出现的体循环及肺循环的进行性淤血外,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也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作为心力衰竭治疗基石的药物,从经典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的黄金三角,到近年来伊伐布雷定等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仍然存在相应的不足,无法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其中部分患者可能适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7例获得成功。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35%,QRS波群时限〉130ms。随访3~10个月,分析术前、术后评价左心功能有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3~10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返流减轻,QRS波群时限缩短,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了Ⅰ~Ⅱ级,6min步行距离增加。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伴室内传导阻滞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被推荐来治疗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NYHA分级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窦性心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QRS时限≥120 ms的心力衰竭患者[1]。但对CRT的反应个体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4],有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左室完全逆转重构,左室功能几乎正常;而有些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1.
林庆陕  丁尚伟 《中外医疗》2009,28(17):13-1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左心室非同步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和2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左心室各节段的心肌收缩达峰时间明显延迟,各节段达到峰值收缩速度时间差异较大(P〈0.01)。讨论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心衰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其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Tmsv12-SD%与Ts12-SD相关性强、一致性高。  相似文献   

1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优化CRT的特殊参数AV间期和心室间期可增加患者获益,目前主要以组织多普勒超声(TDI)指导间期优化,但评价指标较多、无统一标准,且难以实现个体化、动态优化。心电图作为临床工作更加简便的评价指标,其指导间期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已证实可明显获益。其他如机械非同步、心肌瘢痕、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RT获益。目前尚未发现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起搏位点,但最迟激动部位起搏的优越性已被充分证实,同时应避免心肌瘢痕起搏。优化起搏间期可提高急性期心脏泵功能,但CRT优化程序简便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王鹏  张晓东  魏明  郭涛 《医学综述》2009,15(4):552-554
心脏起搏用于心力衰竭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然而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甚至病情恶化,主要源于对适应证的把握不准。所以其治疗患者的挑选有着严格的筛选,随着研究的深入,适应证也不断改动。本篇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RT植入前后碎裂QRS(fragmented QRS,fQRS)特征与CRT应答之间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集患者CRT植入前和植入后6个月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图像并分析其与CRT应答的关系。  结果  研究纳入108例患者(其中男性78例,占总人数的72.2%),平均年龄(56.5±11.9)岁。共有75例患者(69.4%)对CRT有应答,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从(30.71±1.92)~(50.61±2.57),P < 0.001],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LVESV)降低[从(195.26±78.79)~(156.55±84.44),P < 0.001]。CRT植入后,有应答患者心电图中有fQRS导联的数量未改变[CRT植入前后分别为(6.25±2.68) vs (6.03±2.54),P = 0.571],无应答者心电图中fQRS导联数量显著增加[CRT植入前后分别为(6.18±2.20) vs (7.36±2.61),P = 0.0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QRS时限的降低和CRT植入后fQRS导联数量的减少是CRT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CRT植入后含fQRS导联的数量增加是CRT无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除QRS宽度及形态以外的心电图特征有助于评估在心力衰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CRT植入。  相似文献   

16.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实。随着指南的更新,其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但研究证明,仍有近30%的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CRT应答评估标准,CRT治疗效果的评价仍较为混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提高CRT应答率,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决策。该文试图通过分析总结目前有关CRT无应答的原因,探寻最优的应答评估标准和更好的引导程控优化的方法,为提高CRT应答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研究发现,1/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左心室扩大和心脏收缩力下降时伴有室内传导异常及心脏失同步收缩。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器械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其卓越的疗效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远期疗效.方法:应用三腔心脏起搏器对有适应症[心脏彩超EF<35%,左室舒张末容积>50mm,二尖瓣有中到大量返流,心电图有完全性左束支或室内阻滞,有反复心功能不全(NYHAⅢ~Ⅳ级)病史]的患者分别将左室电极送入左室侧支,右室、右房电极常规植入,术后观察12个月心脏功能.结果:7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尤其第一年后EF值、LVEDD,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RT治疗比单纯性药物控制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