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中脾内直接注射IL-2和(或)IL-12基因对血清IL-2和IL-12,以及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全部肝癌大鼠(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制备)48只分为4组(空载对照组、IL-2单基因治疗组、IL-12单基因治疗组、IL-2/IL-12联合基因治疗组),构建携带IL-2和(或)IL-1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含IL-2和(或)IL-12基因的包装细胞于不同时间对诱发性肝癌大鼠进行脾内注射转染细胞,比较大鼠血清IL-2和IL-12浓度、T细胞活性和毒性反应.结果: IL单基因治疗后血清IL-2或IL-12明显增高,IL-2/IL-12基因联合治疗组中血清IL较单基因组显著增高(P<0.01),病理示肝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IL单基因治疗组T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IL-2/IL-12基因联合组T细胞功能较IL单基因组增强,且持续时间长.结论: 脾内直接注射IL-2和(或)IL-12基因可增强T细胞活性,IL基因联合治疗优于IL单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11名健康人和1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IL-2活性及血清sIL-2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肝癌患者NK细胞IL-2活性显著低于空,而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以NIH3T3细胞作为载体细胞,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了持续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细胞株。在体外此细胞上清可以增强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体内注射基因转染细胞则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结果表明,分泌IL-2的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杀伤细胞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是一种有较大潜力的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11名健康人和17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IL-2活性及牟清sIL-2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肝癌患者NK细胞,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而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化疗后第3天,患者NK细胞活性较化疗前进一步下降,10天后回升;化疗有效者于化疗第10天sIL-2R含量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在化疗前、后IL-2活性无变化。提示,肝癌患者NK细胞活性低下,化疗对NK细胞活性具有短暂的直接抑制作用,检测化疗前、后sIL-2R的含量有利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6.
杨娜  韩玲 《吉林医学》2007,28(5):603-606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A549/DDP的多药抗药机理。方法:采用四氮唑盐快速比色法(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549及A549/DDP在细胞因子作用前后突变型P53、bc l-2、MDR1的表达。结果:IL-2与顺铂合用前顺铂对两株细胞的毒性作用无明显变化;IL-12与顺铂合用后顺铂对两株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增强;IL-2、IL-12与顺铂合用后顺铂对两株细胞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2作用于两株细胞后,突变型P53、bc l-2、MDR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IL-12作用于两株细胞后,bc l-2、突变型P53、MDR1的表达均下调,IL-2能增强上述作用。结论:IL-12与顺铂具有协同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IL-12能增加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IL-2能进一步增强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7.
Yang JH  Fan RF  Qian QJ  You TG  Xue HB  Su CQ  Cao HF  Wu M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40-743
目的 观察脾内直接注射携带白细胞介素 12与白细胞介素 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IL12EIL2PN ,转染包装细胞PA317,于不同时间对接种肝癌大鼠模型进行脾内注射 (1× 10 7细胞 /只 )治疗 ,观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毒性反应。结果 IL 12 IL 2融合基因治疗组中 ,肝癌细胞株CBRH3接种大鼠肝脏后第 1、3、5、7天进行治疗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5 3 3d± 3 7d、4 9 3d± 4 2d、31 0d± 2 1d及 2 4 3d±1 4d ,IL 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 2 5 0d± 2 5d、2 3 5d± 2 0d、18 3d± 2 4d及 12 0d± 1 8d(P <0 0 0 1) ,IL 1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 39 0d± 4 8d、32 0d± 3 9d、2 3 0d± 2 5d及 19 4d± 2 1d(P <0 0 0 1)。第 1天和第 3天治疗组长期存活率 (≥ 6 0d)为 30 % ,治疗后 2个月血清mIL 12及hIL 2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脾内直接注射携带mIL 12和hIL 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 10 ,IL 12和TNFα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3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 33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L 10 ,IL 12和TNFα的浓度。结果 :在肝硬化患者三项指标较健康人显著升高 (P <0 .0 1) ,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除IL 10升高外 ,IL 12和TNFα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10在肝癌肿块直径 >5 .0cm的患者中比直径 <5 .0cm的患者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12和TNFα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IL 10的增高有关 ;IL 12 ,TNFα水平降低和IL 10水平升高有助于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的临床诊断及提示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水流动力学注射基因转移法转移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观察其对小鼠恶性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小鼠腹腔注射H22肿瘤细胞建立恶性腹水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接种后第3天通过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分别注射质粒pCMV-mIL-12、pCMVβ和生理盐水(NaCl)进行治疗。治疗后一定时间点取血检测血清中IL-12、干扰素-γ(IFN-γ)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注射后第14天各组分别处死3只小鼠,测量腹水体积,腹水细胞进行HE和AO/EB染色。其余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与只注射pCMVβ或生理盐水的小鼠相比,接受pCMV-mIL-12治疗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且小鼠血清中IL-12、IFN-γ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小鼠腹水中有活力的肿瘤细胞明显减少(P<0.01),凋亡的细胞增多(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IL-12基因表达减少了恶性腹水小鼠的血性腹水生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延长了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氟对大鼠自然杀伤(NK)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以及硼对氟的拮抗作用。大鼠饮用加氟水(110mgF-/L)和氟硼混和水(110mgF-+44mgB3+/L)4个月,以饮用自来水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氟可抑制大鼠脾脏NK细胞和IL-2的活性。硼可拮抗氟引起的NK细胞和IL-2活性的降低,并使尿氟排出增加,骨氟含量下降。提示氟可抑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硼可拮抗氟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殖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IL-12基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携带mIL-1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病毒增殖实验、细胞病理效应、酶链免疫反应等分别观察病毒复制能力、病毒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mIL-12表达水平.结果:携带mIL-12基因的增殖型腺病毒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肿瘤增殖型腺病毒ONYX-015的相似作用,可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增殖并杀死肿瘤细胞,而并不能在正常细胞内复制及增殖.该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的增殖能力是传统载体的近千倍.该载体携带的mIL-1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基因治疗的腺病毒载体体系,是传统基因治疗表达量的百倍.结论:CNHK200-mIL-12能在胃癌细胞中增殖并杀死胃癌细胞,并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含m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转染到SKOV3卵巢癌细胞中,在脾细胞存在的情况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免疫抗肿瘤作用.方法 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基因转染至SKOV3卵巢癌细胞中(SKOV3/IL-12),同时以空质粒载体转染SKOV3细胞(SKOV3/neo)作为对照,描绘生长曲线,ELISA方法检测IL-12及INF-γ的表达,MTT方法检测对SKOV3卵巢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转染48、60h SKOV3/IL-12细胞中IL-12蛋白表达量与SKOV3/neo及SKOV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KOV3/IL-12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抑制率63.71%与SKOV3/neo及SKOV3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细胞作用下产生INF-γ,以作用后24h表达量高,约(173±17.8)pg/mL,较未转染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细胞的作用下,IL-12对SKOV3卵巢癌细胞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结论 ①可以将IL-12基因转染至SKOV3卵巢癌细胞中并表达IL-12.②IL-12基因转染在效应细胞作用下能够明显降低 SKOV3细胞株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静脉转染表达mIL-12的DNA质粒在肿瘤的治疗及抑制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经皮下和腹腔接种M5076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用水流动力学方法将mIL-12基因转染荷瘤C57BL/6小鼠,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及肿瘤转移灶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用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评价CTL和NK细胞活性.[结果]转染pGEG.mIL-12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经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的转染pGEG.mIL-12小鼠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细胞肝转移和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腹腔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转染pGEG.mIL-12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抑制腹腔内肿瘤播散,延长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5076细胞对转染pGEG.mIL-12小鼠脾细胞的CTL和NK细胞破瘤细胞活性均不敏感.[结论]用水流动力学方法转染小鼠细胞因子基因产生的高水平IL-12对CTL不敏感的M5076肿瘤有治疗和抑制肝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Lewis肺癌瘤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用含IL-1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以不同感染系数感染Lewis肺癌细胞,并分别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观察其致瘤性的变化;并用Lewis肺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再 次攻击免疫后的C57BL/6小鼠,观察肿瘤发生情况。 结果:以各种感染系数AdCMVIL-12制备的瘤苗,接种于小鼠皮下后,无肿瘤生长,完全消除了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瘤苗注射6 d后,用Lewis肺癌细胞再次攻击,仍无肿瘤生长,抑瘤率达100%;用B16黑色素瘤细胞攻击,10~12 d均有肿瘤生长,说明此瘤苗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AdCMVIL-12能消除Lewis肺癌细胞的致瘤性,并能诱导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肿 瘤的复发及转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龙口服液干预柯萨奇B3 (CVB3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动物模型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CVB3 诱导Balb/c小鼠心肌炎为研究对象 ,给予黄龙口服液进行干预 ,分别于用药后第 3,7和 14d测定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进行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黄龙组小鼠血清IL 12水平明显升高 ,NK细胞活性增强 ,早期小鼠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下降 ,心肌损害较轻。结论 :黄龙口服液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在免疫损伤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提高宿主对病毒免疫应答能力 ,能有效提高CVB3 感染小鼠血清IL 12水平和提高NK细胞活性 ,从而在早期降低心脏组织中病毒滴度 ,减轻心脏损伤程度 ,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姚泽忠  赵振江  赵瑞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253-1256,1259
目的:观察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柏杆菌肺炎的临床表现、白介素(I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其干预后的变化。方法:将4~6周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又分为3小组,每小组8只,其中模型组、干预组接种相同浓度、剂量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对照组接种0.9%氯化钠注射液,接种成功24 h左右,干预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各小组抽样行X线检查,并分别于第3、5、7天取血清检测IL-2、IL-12和MCP-1。结果:模型组血清MCP-1水平在接种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P0.01),干预组接种后第3天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MCP-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第3天(P0.01),干预组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MCP-1水平均明显低于第3天(P0.01)。模型组血清IL-2和IL-12水平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1),模型组和干预组接种后第3天血清IL-2和I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IL-2和IL-12水平均明显高于第3天(P0.01),而干预组第5天和第7天IL-2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第3天(P0.01)。结论: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急性感染期IL-2、IL-12和MCP-1升高,说明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监测血清IL-2、IL-12和MCP-1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病情轻重、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intrasplenically transplanted interleukin-18 (IL-18) gene-modified hepatocytes on murine implanted liver carcinoma. Methods Embryonic murine hepatocyte cell line (BNL-CL2) was transfected with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ncoding IL-18 and used as delivery cells for IL-18 gene transfer. Two cell lines, BNL-LacZ and BNL-CL2, were used as controls. One week after intrasplenic injection of C26 cells (colon carcinoma line), tumor-bearing syngeneic mice underwent the intrasplenic transplantation of IL-18 gene-modified hepatocyte cell line and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BNL IL-18) and control groups (BNL-LacZ and BNL-CL2 ). Two weeks later, the serum levels of IL-18, interferon-γ (IFN-γ),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nitric oxide (NO) in the implanted liver carcinoma-bearing mice were assayed, the cytotoxicity of murine splenic cytotoxic T-lymphocytes (CTLs) was measured,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hepatic tumors was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the approach.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IL-18, IFN-γ, TNF-α and N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splenic CTL activity increased markedly (P&lt;0.01) , accompanied by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tumor volume and the percentage of tumor area and prolonged survival of liver carcinomo-being mice. Conclusions In vivo IL-18 expression by ex vivo manipulated cells with IL-18 recombinant adenovirus is able to exert potent antitumor effects by inducing a predominantly T-cell-helper type 1 (Th1) immune response. Intrasplenic transplantation of adenovirus-mediated IL-18 gene-modified hepatocytes could be used as a targeting treatment for implanted live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