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7例终末期肝病(包括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供肝除1例仅经门静脉灌注外,其余均经动脉及门静脉双重灌注。胆道重建采用胆道端端吻合6例,胆肠吻合1例。结果:3例出现胆道并发症,术后2w,发现1例T管周围胆漏,经放开T管后治愈;术后12d,1例出现胆漏,再次手术发现胆管从吻合口穿出,第2次术后腹腔感染一度控制,术后49d再次高热,术后52d死亡,尸检发现胆管坏死,胆漏,1例术后3d发生胆漏,昆充分引流治愈,术后4个月发现有胆泥,经口服溶石药等治疗,症状消失。结论:对供者动脉充分灌注,胆道充分冲洗,尽量减少对供者胆管血供的损害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而术后胆道并发症多经非手术或微创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研究2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20 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15%) 。1例为术后1周内T管致胆管梗阻;1 例为术后3个月拔除T 管后胆漏,均经及时介入、置管引流而愈;1例为术后4个月弥漫性肝内外胆管狭窄经再次肝移植治愈。提示胆道并发症与留置T管、吻合等技术因素有关,而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改进手术技术,缩短供肝缺血时间和确保供肝胆管系统的血供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诊断、病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年龄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手术时间、术前血氨水平、术中输血量、血总胆红素、血肌酐、住ICU时间.免疫抑制剂浓度、术后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及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应用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肝移植术后患者55例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免疫抑制剂,而益生菌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周(思连康,1.5 g,3次/d)。于术前及术后第2,5,8天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并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BIL和ALT水平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益生菌组TBIL和ALT水平分别在术后第8,5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和PA水平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术后第5,8天益生菌组的两者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内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的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38%和69.23%(P=0.038),17.24%和42.31%(P=0.041)。结论:肝移植术后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肝功能恢复,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8.2%,其中近期并发症占6.0%(11例),远期并发症占2.2%(4例),未发生与肝动脉血栓形成有关的胆道并发症.15例中13例治愈,其中4例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并留置支架管,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进行胆道冲洗及留置支架管,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在外院行ERCP未成功而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均获治愈.2例因近期发生胆汁漏而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者最后均死于真菌感染,胆道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1.1%.结论 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可缩短供肝冷、热缺血时间,防止变异胆管和血管损伤,降低胆道并发症.肝移植术中注意保护胆总管的血运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关键.PTC和ERCP结合留置支架管是非缺血型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背驮式肝移植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PBOLT)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4例终末期良性肝病行5次PBOLT,其中2例为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行再次肝移植。结果 5次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与背驮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最长存活1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PBOLT可适用于任何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包括再次肝移植,正确处理第三肝门,以三根肝静脉成形后与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是减少或避免该术式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PBOLT)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4例终末期良性肝病行5次PBOTT,其中2例为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行再次肝移植。结果:5次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与背驮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最长存活1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PBOLT可适用于任何终末期良性肝病患,包括再次肝移植,正确处理第三肝门,以三根肝静脉成形后与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是减少或避免该术式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有胆道闭锁的儿童,如果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外科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19个月,即使接受了Kasai肝门吻合术,如果在婴儿期没有做肝移植,仍有30%的婴儿死于肝衰竭。随着肝移植手术预后结果的改善,目前其也可用于诸如先天性代谢疾病的治疗。小儿肝移植(PLT)可用取自病人亲属的肝叶来做活体肝移植(LRLT),也可用取自证实脑死亡供者的部分肝脏而行减量肝移植(RSLT)。随着技术上提高、免疫疗法的进展及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此两种移植术都有很好的预后结果[’j。而常见的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1肝…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51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83例(16.1%),其中弥漫性脑病67例(13.0%),脑血管意外8例(1.6%),癫痫发作7例(1.4%),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2例(0.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0.4%),部分病例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包括7例癫痫发作中,3例合并颅内出血。分别采取了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其中有7例脑病病人给与持续的人工肝替代治疗,2例颅内出血病人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83例病人中,死亡12例,与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相关病死率为14.5%(12/83)。结论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颅内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重视围手术期的预防,及时采取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对近5年来外科施行的全胃切除术2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手术191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5例。根治性切除术170例;姑息性切除术36例。经腹组共发生并发症53例次,占27.7%;死亡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经胸腹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占26.7%,均治愈出院。提示全胃切除术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吻合器的使用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及文献报道的56例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患病率笔者组为1.8(2/110),全组为0.77%(58/7532)。发热、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是常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检查、PPD试验、痰找抗酸杆菌及组织活检等手段。主要治疗方案有两种:A组为常规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诱导治疗+两联(异烟肼和利福平)维持治疗组,B组为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相近(10.0:11.5个月,P〉0.05,),治愈率、肝毒性和结核相关病死率等指标,B组与A组依次为:76.92%和58.33%,46.15%和70.83%,15.83%和41.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依赖于综合手段。有创检查和组织活检有重要意义。传统抗结核方案肝毒性较大,应谨慎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合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肝毒性较小,可能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制定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以促进其术后恢复。方法对4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EN支持,辅以白(清)蛋白强化的PN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者,也以EN为主,辅以重组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如无法恢复EN,则以TPN+rhGH+Gin及清蛋白强化支持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与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对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及治疗选择。 方法:分析4年间行OLT 558 例术后1~18 个月发生肝脓肿10 例(1.8%)的原因。结果:7 例为术后胆道并发症,2 例为肝癌复发灶射频消融术(RFA)后,1 例为不明原因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 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PTCD胆道内外引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再次肝移植。 10 例中6 例通过肝脏穿刺引流治愈,2 例通过再次肝移植治愈,2 例死于脓毒血症;治愈率为80.0%。结论:OLT 后发生肝脓肿地原因复杂,可能与胆管吻合口狭窄或梗阻、胆道缺血坏死、肝癌复发灶介入治疗、肝动脉血栓或狭窄和激素冲击治疗等有关。OLT 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34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62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27例,死亡7例。病原菌分析:痰培养有细菌、念珠菌阳性结果者27例,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1.9%,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9.6%;真菌感染占18.5%,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EB病毒感染1例,病原菌不明5例。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第1周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是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施行的肝移植病例中,存活时间超过6个月的4 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9例(A组)无远期胆道并发症,1 2例(B组)有远期胆道并发症。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肝功能等)、供体脑死亡到腹主动脉低温灌注开始的时间(一次热缺血,热缺血时间1)、冷保存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二次热缺血,热缺血时间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比例等。结果平均年龄,A组为(4 6.9±1 0.5)岁,B组为(5 3.7±7.4)岁。二次热缺血时间,A组为(6 3.3 8±2 2.9 7)m in,B组为(8 1.2 5±3 0.8 7)m in。术中出血量,A组为(3 8 1 7.2±1 4 0 2.3)mL,B组为(5 5 7 9.2±1 8 0 1.4)mL。以上3项指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供肝第一次热缺血时间超过5m in,同时冷缺血时间超过8 h的病例数,A组为1 2例(1 2/2 9),B组为6例(6/1 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次热缺血时间及冷保存时间的长短不影响手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移植肝第二次热缺血时间延长可以增加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龄患者更易发生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诊治情况。结果147例患者中,29例发现真菌感染48例次,感染率为19.73%(29/147)。感染好发的部位依次为肺(33.34%,16/48),肠道(22.92%,11/48),泌尿系统(20.83%,10/48)。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52.08%,光滑念珠菌感染占22.92%,热带念珠菌感染占12.50%,曲霉菌感染占8.34%,毛霉菌感染占4.17%。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41.38%,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7.59%,科赛斯治疗有效者13.79%,24例感染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82.76%。5例死亡,病死率17.24%。结论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科赛斯等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生大出血12例,主要出血原因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10例)和肠系膜上动脉损伤(2例);经处理后仅死亡1例。术后发生大出血26例,主要原因为胰胃吻合口出血(17例)和胃空肠吻合口出血(9例);死亡1例。结论:仔细的术前评估和精细的手术技术是避免术中大出血的关键。用血管外科技术和材料处理术中大出血可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提高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全胃肠外营养(TPN)及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Gln,商品名力太)的TPN对肝移植后移植肝蛋白合成功能、机体免疫功能及对感染、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两组:不添加Gln的TPN组(传统组)和添加Gln的TPN组(Gln组)。术后第2天予等热量[104.6kJ/kg(体重)]、等氮量[0.16g/kg(体重)]共7d。监测术后第2和9天IgG,IgA,IgM,CD3,CD4/CD8及前清蛋白(PAB)。结果 术后第9天与术后第2天比较Gln组IgG和IgA较之传统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P〈0.01;Gln组应用前后比较P〈0.01:Gln组CD3,CD4/CD8平均值较之传统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P〈0.01;Gln组应用前后比较P〈0.05;Gln组感染率(20.0%)较之传统组(40.0%)明显降低(P〈0.05);术后PBA增高幅度Gln组明娃高于传统组(P〈0.01);两组比较IgM变化及急性排斥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肝移植后静脉营养中添加Gln可增强免疫功能,尤以体液免疫增强为著,但并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使用Gln同时增加移植肝蛋白合成功能及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11266例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发生黄疸43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1周内出现黄疸43例,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0.38%.其中内科性黄疸18例,外科黄疸25例.经B超,ERCP,MRCP和肝酶谱及再手术等证实:肝外胆管或右肝管结扎9例,胆总管遗漏结石6例,残留胆囊或胆囊管结石4例,胆瘘4例,毛细胆管肝炎4例,乙肝或肝炎后肝硬化5例,输血后黄疸2例,胆道出血2例,肝右动脉结扎2例,不明原因黄疸5例.再手术18例,死亡1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必要前提.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需根据不同原因而行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