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抗高血压药物应用与服用抗糖尿病(DM)药物治疗的老年DM人群低血糖风险的方法。方法 根据老年DM人群药物使用调查问卷,从我们建立的上海市社区老年DM人群用药监测系统中选取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服用抗DM药物的老年DM合并高血压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经过医院明确诊断的低血糖事件为观察终点;抗高血压药物相关的低血糖风险用经过校正的相对危险度(RR)表示;采用多个协变量的Poisson回归模型,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对RR值进行估计。结果 观察期1a内确诊发生低血糖34例,同时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低血糖发生率(2.76%)高于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1.51%),但经可能的混杂因素校正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RR=1.98,95%可信区间(CI)0.59~ 6.59];复方降压片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加同时服用磺酰脲类抗DM药物的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性(RR=6.87;95% CI,1.01~47.21);钙拮抗剂、利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并不增加老年DM患者低血糖风险(P>0.05);但其中ACE抑制剂单一用药在抗高血压药物中低血糖发生率最高(4.91%),对老年DM患者应慎用。结论在老年DM合并高血压的人群中,传统制剂复方降压片可以增加服用磺酰脲降糖药的老年患者的低血糖风险;对于老年DM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极为重要,除考虑降压药物本身的疗效外,还应注意降压药对老年DM代谢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3-2004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趋势及用药现况。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以DDD数(DDDs)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本院2003—2004年抗精神病药物的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人次逐年增多,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呈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将逐渐取代传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利用B超观察268例长期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脏情况,并检测其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抗精神病药物致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2.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用药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脂肪肝患者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增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血脂、肝功能检测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脂肪肝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5岁以上的非癌症患者在1996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使用传统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80d后所有死因的数据进行比较。其中12882人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24359人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5.
美国政府资助的研究发现,老年病人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比服用较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用药记录。结果:137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89例(64.96%)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83例(60.58%),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54例(39.4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78.53%;用药频度前5位的药物依次是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常用治疗剂量低端;在联合其他精神科药物方面,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联用较多。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躯体情况个体化用药,用药品种宜少,选择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药物间互相作用少的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使用,慎用对心脏毒性大、抗胆碱作用强和锥体外系反应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周璐敏 《中国药师》2010,(5):678-678
新西兰(1).新西兰药安局警告说,与没有服用抗精神病药者相比,服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会显著增加老年痴呆症者死亡风险。服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危害与该风险接近或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8.
张菊花 《北方药学》2019,16(2):65-66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发心电图改变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20例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按照患者服用药物类型分为3组,即利培酮组、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分别在服药2/4/8周之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结果:长期服用利培酮、氯丙嗪和氯氮平都会对心电图带来影响,三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ST-T改变。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心电图造成影响,应该定期对心电图进行检查,为临床的科学、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了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的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465例患者涉及47种药物治疗方案,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175例(37.6%),联用2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62例(56.3%),联用3种种抗精神病药物28例(6.0%),联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住院患者中非常多见;氯氮平使用率和处方占有率排在第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占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的主导地位;公费医疗患者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明显高于非公费医疗患者.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用药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取代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并且患者费用支付方式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首次服药组60例和长期服药组60例,测量并比较两组的血压变化。结果本组120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3例,其中首次服药组出现23例,发生率为38.3%,长期服药组出现10例,发生率为16.7%,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患者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是促进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及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6张老年(65岁)精神病患者的处方,应用奥氮平,氯氮平,氯氮平口腔崩解片,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利培酮分散片,阿立哌唑口崩片,富马酸喹硫平片等药物治疗。采用统计学分析2017年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处方用药情况。结果:男性精神病老年患者与女性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平均用药剂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6~12月奥氮平具有较高处方频率,奥氮平处方频率显著低于1~5月(P0.05),利培酮分散片和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处于较低处方频率,2017年6~12月利培酮分散片和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用药显著高于1~5月(P0.05),抗精神病药物均使用合理。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需根据患者基础病情和药物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通过观察和调查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有36(75.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21例(45.3%)恐惧,8例(16.7%)愤怒,3例(6.3%)悲哀,7例(14.6%)不合作。经医护人员的解释及劝导后均表示理解。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对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等,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10年来,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二代药物。本文综述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其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对该类药物进行分类和新型结构设计,为新一代高效低不良反应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培奇 《上海医药》2008,29(12):542-543
1抗精神病药物发展现状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精神疾患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性躁狂症治疗的常规方法,2007年全球总销售额达160亿余美元(表1)。不过,一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发起的代号为CATIE的大型试验发现,近74%的患者因耐受性或疗效问题而在治疗18个月内中止了用药,由此提示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类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除氯氮平外)不良反应少,较适合老年患者使用.本文综述抗精神病药物用于精神分裂症、痴呆、谵妄、情感性精神障碍及合并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时的不良反应、剂量、疗程、治疗原则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应用的经典抗精神病药主要缓解阳性症状,而且常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锥体外系症状,针对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人们寻找和开发了不良反应较小、有效且作用特点不同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7.
周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3,(9):1335-1336
目的调查基层精神病院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川省峨眉山市精神病院收治的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用治疗药物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进行分类统计建档。结果 2010年单独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60.6%,2011年占43.1%,2012年占11.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联合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39.4%,2011年占56.9%,2012年占88.3%,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其对认知功能改善、对阴性症状作用、引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在基层精神病院使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未来前景应用广阔。  相似文献   

18.
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丽  罗小年  王传跃 《中国药房》2010,(10):883-885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1日共77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734例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共涉及药物治疗方案30种;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者676例(87.8%),利培酮190例(24.7%)、喹硫平144例(18.7%)、奥氮平123例(16.0%)分列前3位;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苯二氮类药及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降糖药、调血脂药联用比例较高。结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其单一用药占临床治疗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表,以2008年9月11日为调查日,对本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为:氯氮平(48.1%)、氯丙嗪(18.4%)、利培酮(11.0%)、舒必利(9.7%)、奋乃静(8.7%)。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大多数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占主导地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频率较低;苯二氮卓类(BZD)应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病之一,大约全世界人口的1%患有该病.自从1953年第一个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丙嗪在临床上应用以来,经历了40多年.然而,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不断地继续和深入[1],一批新型的抗精神病药也在不断地涌现和上市.直到1990年,对1978年撤出市场的氯氮平(clozapine)重新评价,开辟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新纪元[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