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膀胱癌原位DNA、AgNOR定量研究李一清,苗华,陈晓英,梁斌,张士华徐州第九七医院病理科(徐州·221004)刘起,李向阳,隋长义牡丹江解放军209医院病理科(157011)殷平,李丛仁,李自强哈尔滨医科大学膀胱癌的诊断及分级目前主要依据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孙健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4,(2)
为评估磁共振成像( MRI)对膀胱癌分级的准确性,作者将MRI与膀胱镜活检和双合诊得出的临床分级及术后活检结果作了对照。 对象为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30例做了经尿道肿瘤切除术,由组织学检查结合外科医生双合诊的结果作出临床分级。25例经“开放”途径对肿瘤的范围作组织学和显微镜下评价(膀胱切除术7例,剖腹术4例,尸检3例)。 MRI采用0.5T扫描仪,层厚10mm,T_1加权自旋回波、多重回波及STIR序列,常规取横断面及 相似文献
3.
用AgNOR胶银染色技术检测了59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恶性33例、良性26例),正常对照5例,对细胞柱内AgNOR作了定量研究。发现良恶性结节间有转移的癌和未转移癌,良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之间AgNOR计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AgNOR定量研究对于良恶性结节、良性结节恶性变的监测及预后的判定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AgNOR定量检测对食管病变的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胶质银技术对正常食管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进行了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研究,发现随病变进展,AgNOR均值明显递增,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01)。在135例浸润癌中,AgNOR与癌肿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01),而与其它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存在。在随访的89例浸润癌患者中,高AgNOR均值(≥7)患者的5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8例纤维源性肿瘤进行了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其中纤维瘤6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45例,纤维肉瘤37例。结果表明三种病变及其亚类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在随访的34例纤维肉瘤患者中,高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患者(≥5)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均值(<5)患者(P<0.05),5年生存率分别是20%与53%。因此,作者认为核仁形成区蛋白在鉴别纤维源性肿瘤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杂色LSAB法及AgNOR染色法对46例资料完整有随访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PCNA及AgNOR,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结果肿瘤细胞核PCNA过表达及AgNOR计数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PCNA=-0.6248、rAgNOR=-0.5941,P<0.01);PCNA及AgNOR定量高值组较之定量低值组患者生存期短(P<0.01);肿瘤有转移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无转移组(P<0.01);肿瘤位置深在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1)。结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映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对于判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定量检测与肿瘤恶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SAB法及AgNOR染色法46例资料完整有随结果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染色以显示PCNA及AgNOR,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结果:肿瘤细胞核PCNA过表达及AgNOR计数及患生存期呈负相关(rPCNA=-0.6248,rAgNOR=-0.5941,P<0.01);PCNA及AgNOR定量高值组较之定量低值组患生存期短(P<0.01);肿瘤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无转移组(P<0.01);肿瘤位置深在组PCNA及AgNOR定量高于肿瘤位置浅表组(P<0.01)。结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与患生存期密切相关,与肿瘤转移及位置深浅等反映肿瘤恶性度的指标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细胞核PCNA及AgNOR定量对于判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度及预后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前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由于胶质瘤频发异质性显得相形见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为高通量筛选与胶质瘤发病相关的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联合多种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进行胶质瘤的筛检将有望提高肿瘤筛检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蛋白质组学技术为从分子水平界定胶质瘤分级,客观评价不同类型胶质瘤的演进特征,准确判断预后,以及进行新药研发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内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的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价值[1]。本文对451例乳腺恶性、良性及交界性病变进行了AgNOR检测,发现良性组与恶性组无论数量还是形态、大小都有显著差异(P<0.001)。恶性肿瘤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后2年内发生远处转移或死亡组其AgNOR计数与无远处转移存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在交界性病变中AgNOR平均计数介于良恶性之间,(平均计数4.52).在复发或癌变者的AgNOR颗粒基本为弥散型或混合型,发生癌变者计数均超过平均值。我们认为交界性病变AgNOR计数及形态对临床处理和估计预后均有价值。结果提示在非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尤其在交界性病变中AgNOR计数大于4.5,且以弥散型或混合型为主者,要结合病人年龄及临床表现作出适宜的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为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其生物学行为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我院膀胱移行上皮癌部分切除和全切除的20例标本作成大切片,经AgNOR染色后分别对Ⅰ肿瘤表面、Ⅱ肿瘤基底部(肿瘤与膀胱壁相连处)、Ⅲ肿瘤浸润底部,进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形态、大小及分布以及四个核参数:核面积NA、核仁面积NrA、核仁面积/核面积NA/NrA,核形状因子NsF的形态计量观察.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在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术后5年以上,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88例乳腺癌患者的存档标本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以探讨组织学级与其它预后指标以及5年,10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脉管内瘤栓状况,临床分期以及5年,10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提示组织学分级可做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Feulgen染色和AgNOR银染色,检测DNA及AgNOR物质,发现:DNA含量Ⅲ级为甲状腺癌组>非典型结节组>结甲肿组>对照组,而Ⅰ级则反之;AgNOR均数为甲状腺癌组(9.27±2:72)>非典型结节组(4.78±1.66)>结甲肿组(3.16±1.38)>对照组(3.08±0.41);甲状腺癌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非典型结节组与结甲肿组、对照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1),而结甲肿组与对照组间则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Ⅲ级DAN含量的细胞出现频率越高或/和AgNOR均数越高,恶性的可能性就越大或分化程度越低;本研究提示AgNOR的均数与DNA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细胞增生的程度呈正比,故对鉴别良、恶性肿瘤及交界性病变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urvivin、Caspase-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标本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Caspase-3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Survivin在膀胱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0.9%(39/5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关联(P<0.05)。它与肿瘤数目、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数目无关。膀胱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临床医生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AgNOR技术对10例大肠腺癌9例癌旁移行粘膜和20例大肠腺癌(绒毛状腺癌和管状腺瘤各10例)进行了AgNOR定量比较研究,另选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和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癌组AgNOR颗粒数目和最大颗粒直径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绒毛状腺癌高度的癌变性;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增生性息肉或切缘“正常”粘膜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管状腺瘤与大肠癌关系不如绒毛状腺瘤密切。作者认为,AgNOR技术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内 AgNOR 的量显著高于正常及良性病变。但目前对白血病细胞研究较少,尤其是用外周血涂片观察白血病细胞内 AgNOR 的变化,至今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在白血病临床诊断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宫颈鳞癌AgNOR及PCNA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AgNOR计数及PCNA指数在宫颈鳞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AgNOR染色蓝调色技术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1例宫颈癌及10例宫颈炎鳞状化生标本中的AgNOR颗粒数及PCNA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宫颈炎鳞状化生及宫颈高、中、低分化鳞癌之间AgNOR计数及PCNA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颗粒分布和形态也不相同.结论AgNOR计数及PCNA指数测定为宫颈炎鳞状化生及各级宫颈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DCE-MRI定量参数在卵巢癌分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DCE-MRI定量参数(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并比较观察组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及ADC。随访3年,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卵巢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结果观察组的Ktrans、Kep、Ve、ADC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卵巢癌患者的Ktrans、Kep、Ve、ADC值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ep、Ve水平与卵巢癌分期呈正相关(P<0.05),ADC值水平与卵巢癌分期呈负相关(P<0.05);存活组的Ktrans、Kep、Ve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能够有助临床判断卵巢癌分期,并了解肿瘤微血管状态,从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 (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 (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