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宫腔镜诊治9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9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其中21例行电切术或病灶摘除术,病变组织送病理.结果绝经后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2%、100%、88.9%、100%、90%、80%.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变所致子宫出血无一例复发.结论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优于诊断性刮宫;部分患者可同时行病灶摘除或电切术,减少了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2.
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情况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184例(无症状组)行宫腔镜检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同期伴有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99例(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理多数为子宫内膜息肉(119例,64.67%)或黏膜下小肌瘤(17例,14.67%),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6例(7.61%),仅有9例(4.89%)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息肉28例(28.28%),黏膜下小肌瘤4例(4.04%),符合绝经后正常表现18例(18.18%),子宫内膜癌37例(37.37%)。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病变阳性检出率高(>90%),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检查是探查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B超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B超及宫腔镜对 7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腔镜对宫内病变的诊断正确性几乎达 10 0 %,但是 ,只能发现病灶 ,而不能对患者作出最后的诊断 ;B超检查可提示萎缩的子宫内膜厚度 ,但不能作出病因诊断 ;单纯诊断性刮宫术有 2 8%的遗漏率。结论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可先作B超了解子宫及盆腔情况 ,再在宫腔镜下 ,同时行诊刮 ,作组织病理检查 ,已成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评定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并与 Rondall息肉摘除钳辅助刮宫术进行比较。对 83例绝经后妇女诊断前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 ,除诊刮并采用 Randall钳摘除子宫内膜息肉 ,刮宫和钳夹息肉由不知宫腔镜检查结果的另一组人员操作。结果 :83例中包括绝经后出血 (n=40 ) ,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异常 (n=37)或两者兼有 (n=6 ) ,其中 32例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或他莫昔芬。术前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者 5 1例 ,而单行刮宫仅发现息肉 2 2例 ,此 2 2例中有 18例残留的息肉通过 Randall钳钳夹摘除 ,另外 2 3例息肉借助 Rand…  相似文献   

5.
为测定宫腔镜是否改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MP)的检出和摘除率,对1997年9月~1998年2月间有子宫出血或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EM)增厚(厚度>8 mm),或有上述两项,临床上怀疑EM恶性病变的绝经后患者,征得其同意后列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刮宫前后作前瞻性宫腔镜研究。为了确保宫腔镜与刮宫术之间敏感性有可比性,规定这两项操作各有专人来作。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程序定为先由特定的医生A作首次宫腔镜检查,不宣布检查结果。然后,由第二手术组指定的医生B作刮宫术,接着由其使用Randall息肉钳(EF)。随后是医生A作第2次宫腔镜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绝经患者,分析宫腔镜组(90例)与诊刮组(70例)的手术指征、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诊断等。结果:宫腔镜与诊刮术相比,在超声提示内膜厚或宫腔占位的患者中均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其中6例宫腔镜诊为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腹水中未找到瘤细胞。结论:宫腔镜损伤小、阳性检出率高,不易造成肿瘤细胞的盆、腹腔扩散,适宜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上皮性肿瘤,常于宫腔镜检查、刮宫或子宫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中偶然发现。患者一般无症状,认为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不正常的子宫出血为其主要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实际的临床重要性是它多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如增生过长及特别是与绝经后的子宫内膜腺癌同时存在。妇科临床实践上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以往常规诊断方法是诊断性刮宫,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盲目进行宫腔镜检查会增加宫腔感染的机会和患者的负担。我们对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5mm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2000年 5月至 2003年 12月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160例, 50 ~70岁,平均 60岁,全部病例均未用激素替代疗法,合并糖尿病 4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息肉(endom etria 1 polyp,EP)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或不孕,绝经后妇女则表现为少量点滴状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中,EP的发生率约为25%。妇科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易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因久治不愈或严重贫血而导致子宫切除。传统诊断方法是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但漏诊率高。近年来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EP诊断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宫腔镜可根据子宫内膜的形状、色泽情况及血管分布等,对EP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液基细胞学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评价子宫内膜病变细胞学诊断的意义和重复性。通过诊断性或治疗性刮宫和/或全官切除获得内膜的162例绝经后妇女纳入研究。其中134例为绝经前、后出血和子宫内膜异常增厚,28例子宫脱垂,纤维肌瘤,非子宫内膜增厚的子宫出血,平均年龄59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经阴道超声波检查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和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从1992年6月1日~1993年6月1日,共有279例主诉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接受了经阴道超声波检查。患者分为3组:周期性异常出血、非周期性异常出血和绝经后出血至少1年。其中260例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并将超声波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后者又经刮宫或子宫切除后组织学证实。绝经前患者平均年龄39.5±8.3(18~56)岁。绝经后平均年龄60.9±9.0(45~87)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增厚而无症状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对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无症状患者(无症状组)及同期绝经后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者(出血组)进行诊断性刮宫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无症状组子宫内膜增厚的86例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4例(51.16%),良性病变42例(48.84%),无恶性及癌前病变;出血组子宫内膜增厚的79例中,非器质性病变48例(60.76%),良性病变17例(21.52%),恶性14例(17.72%)。无症状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良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组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年限延长、内膜厚度增加,其恶性病变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无症状绝经后妇女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者中内膜病变与内膜厚度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不伴阴道出血时,多为良性病变,对于肥胖、内膜厚及绝经年龄较长患者更应重视。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有阴道出血时,恶性病变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配合,可对诊断起到互补作用。术前磁共振成像能辅助内膜癌诊断及分期。确诊则依靠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内膜取样及血清标志物的发展有望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中的诊断意义,以及临床干预指征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绝经后无症状的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患者261例。分析子宫内膜病理和子宫内膜厚度、B超影像特征及其与患者一般情况的关系。结果:26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2.47±6.99)岁,平均绝经时间(11.78±7.48)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10.63±4.48) mm。261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190例(72.8%),子宫内膜癌7例(2.7%)。正常子宫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17±2.11) mm、(10.63±4.43) mm、(16.29±6.5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宫腔镜病理结果作ROC曲线,以子宫内膜厚度11.5mm为界值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70.47%。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类型与患者年龄、生育史、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乳腺癌病史。均无显著相关。绝经5年内的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内膜恶性病变比率可能相对较高。261例患者中,145例(55.6%)超声提示宫腔异常回声,116例未提示宫腔占位。超声有或无宫腔占位的病理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最常见的病理为内膜息肉,无论超声是否仅提示内膜增厚或提示合并宫腔占位。对于息肉和其余病变,宫腔镜是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的患者,内膜厚度超过11.5mm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内膜癌的风险,建议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服用三苯氧胺(TAM)后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26例乳腺癌患者服用TAM(TAM组)后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或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另外以同时期无TAM服药史的非乳腺癌患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而行宫腔镜检查的7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TAM组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共13例(50.0%),而对照组为14例(1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AM组发生子宫内膜增生9例(3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例(15.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TAM后子宫内膜病变增多,故对这些患者应进行B超监测子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为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我院1990年7月-1994年7月收治的135例绝经后子中出血病例进行宫腔检查,部分行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62例、子宫内膜息肉25例、宫颈息肉13例、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1例、粘膜下肌瘤5例、宫内节育器6例。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6%、100%、69%、73%及80%。135例中6例曾作诊断性刮宫检查无异常者  相似文献   

17.
不规范的性激素补充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癌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素补充治疗 (HRT)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症状 ,但使用不当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 ,甚至子宫内膜癌。现报告 2例绝经后妇女应用HRT发生子宫内膜癌。一、临床资料例 1  5 7岁 ,已婚 ,因绝经 8年 ,HRT 5年 ,阴道少量出血 4个月 ,宫腔镜下行诊断性刮宫 (诊刮 )病理检查提示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后 1个月 ,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入院。患者于绝经后 3年因骨折 3次 ,外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而开始接受HRT。自述服药前曾行妇科及腹部B超检查 ,均无异常 ,激素水平符合绝经后改变。曾先后服尼尔雌醇 1mg/2周共 1年 ,未加用安宫黄体酮 ;7 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50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9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5.56%;子宫内膜息肉127例,符合率为98.45%;慢性子宫内膜炎90例,符合率为93.75%;宫腔内胚物残留52例,符合率为100%;子宫粘膜下肌瘤26例,符合率为89.65%。结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需经病理诊断,但因镜下可以定位诊刮,提高了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虽然子宫内膜息肉为在盆腔超声波检查及诊断性宫腔镜检查中经常发现的病变.但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尚不知.本研究选择Hadassah医学中心1998年1月-2003年5月连续30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其中73例患者无任何症状,偶然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109例(36.3%)为子宫不规律出血过多,不孕症的诊断和检查(46例15.3%),月经过多(20例,6.6%),或绝经后出血(52例,1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检查及病理特征,以及癌变的概率,讨论绝经后EP行宫腔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36例绝经后妇女EP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年龄、月经史、内科并发症与EP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绝经后EP的分布特征、形态特点、超声诊断特点和病理诊断特点。结果 绝经后EP患者子宫正常或增大207例,占86.9%。息肉多发单发,约占67.4%,34.7%的病例患有高血压。超声下子宫内膜增厚,血流信号不丰富,腺肌瘤型息肉或伴有不典型增生、恶变的血流信号较丰富。绝经后EP恶变的几率1.7%。结论 绝经后EP对雌激素刺激具有高度敏感性,绝经后EP有其病理性特征,常伴有不典型增生,恶变。宫腔镜手术有助于提高EP检出率;绝经后EP切除能够有效地阻止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