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因腰部失重、用力不当或超负荷的情况下,突然使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或脊柱小关节发生错位,起病突然疼痛难忍,用药也不能马上缓解,按摩易使局部发生副损伤,而致疼痛加重。1999年2月-2004年8月,笔者采用针刺后溪、腰痛点,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仲元 《中国骨伤》1989,2(5):21-22
胸腰闪伤岔气是伤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属于中医“背痛”、“腰痛”范畴。胸腰“挫闪者,非跌非打之伤,乃举重劳力所致也。或挫腰淤痛,不能转侧……”临床上多见于中年男性病人,往往因轻度扭伤(没有明显外伤史),或半弯腰提不太重的物体;或洗脸刷牙、扎鞋带时,突然感到腰背疼痛;亦有卧床翻身不慎造成此患;少部分病人突然遭受间接暴力,如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跌仆,腰背猛烈着地所致。从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胸腰闪伤岔气多属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紊乱、腰骶滑漠嵌顿;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  相似文献   

3.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软组织突然遭受扭闪或过多牵拉或承受超负荷活动等外力所致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运动员、体力劳动者[1]。患者疼痛十分剧烈,并伴随腰部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病在疼痛门诊较常见,我科自2011-01-2012-02共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40例,并采用椎间阻滞十字法联合手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4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原位破裂型腰 椎间盘突出症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5~60岁.有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者25例,病程2~7年,突然发病者3例. 28例均有突然出现或加重的腰臀部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 试验<30°,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或疼觉过敏;7例 小腿肌萎缩,肌力减退.X线片示腰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 生、侧弯或生理曲度变直.CT结果示L4.5间盘突出12例, L5,S1突出13例,L4.5并L5S13例,有7例合并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5.
麻醉事故申,以腰麻的事故较多,在腰麻致死的事故中尤以青春期患者最多。田中等人报道,在腰麻事故中,麻醉开始半小时以内占2/3,半小时以上占1/3。因此,麻醉医师对术前评价,术中监护及其发生异常时的处理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术前评价无特殊、腰麻中用镇静、镇痛剂后突然引起呼吸停止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女姓患者,68岁,病案号112133。因腰及双下肢疼痛5个月于86年4月17日入院。5个月前突然感觉腰及双下肢疼痛,左下肢症状较重。不能直腰行走,不能平卧,经卧床休息、中药等治疗一个月,左下肢症状减轻。但右下肢症状加重伴小腿外侧及足背皮  相似文献   

7.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由于腰脊柱具有负荷重力及活动范围大的生理特点,因而每当负重过大或弯腰取物时姿势不正、用力过猛或突然转侧身体等均可使腰部周围肌肉猛烈收缩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轻者仅表现局部肌肉痉挛,重者可引起肌肉韧带撕裂伤。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是:局部肌肉痉挛僵直疼痛,腰部活动受  相似文献   

8.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在门诊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不一,作者采用侧卧旋转复位的手法治疗10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依据:1. 多在日常生活小事中突然发生,偶见于重活或外伤后引起。2.伤后单手托腰或他人搀扶慢步行走,绝大多数不能说出腰痛的确切部位,立起、平卧、翻身困难。3、骶棘肌明显痉挛,呈硬板状,腰前屈活动几乎丧失,后伸、侧旋活动明显减小,压痛位于下腰部的脊中区内。4、部分病人可扪及其单个棘突偏  相似文献   

9.
赵世英,女性,46岁,农民。 七五年起腰累及左下肢麻木,疼痛、逐渐加重,丧失劳动力于八0年六月住院,造影证实系腰5骶1椎回盘脱出症,行腰5骶1髓核摘除术,术后腰、左下肢症状消失,恢复原体力。八四年十一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生腰痛,累及右下肢麻木疼痛,咳嗽、站立行走  相似文献   

10.
<正> 1 康复指导1.1 急性疼痛期 急性腰疼的发作往往并不是由于重体力劳动扭伤引起,而是作一些轻微的动作而诱发。例如:弯腰去拣地上的东西或弯腰洗脸突然发生腰部剧烈疼痛而不能活动,病人常认为自己“闪了腰”或“扭了腰”。此期我们应采取环境心理护理法,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温馨、融洽的环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向病人解释本病发病的原因、经过、以及各项护理措施,并要求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目的是减少脊柱承重,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使损伤向环维环得以修复,突出的髓核回纳。卧床休息要求完全、持续和充分,且卧硬板床,褥子薄厚适度。通过卧  相似文献   

11.
胸腰段椎体骨折、结核、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从而导致其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损伤后,常伴有脊  相似文献   

12.
腰后小关节紊乱症是青壮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作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坐姿旋转复位法及侧卧斜扳法共治疗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24~52岁;病程2小时~34天。临床特点:(1)多发生于日常活动和轻体力劳动中腰骶前屈,旋转或仓促间伸腰时,突然产生下腰部剧痛而不敢活动,少数情况下是逐渐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2)查体多有强迫体位,腰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变浅,脊柱后伸及侧弯受限,脊柱一侧或两侧有压痛点及肌肉痉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治疗方法首选坐姿旋转复位法。病人端坐于方凳或…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一般多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破裂出血。血液不仅积聚在脑底部,也可分布到大脑、小脑的凸面,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轻者神志清楚,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极少数患者有偏瘫和动眼神经麻痹。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呈均匀一致的血性  相似文献   

14.
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采用斜扳结合按揉委中穴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28~54岁;病程15分钟~1周。均有典型或不典型腰部扭闪史。2临床症状:患者常在扭闪伤后突然发生腰部疼...  相似文献   

15.
<正>腰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其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腰疝是一种不常见的腹外疝,从首次报道到现在为止仅有约300例。对于成人腰疝的处理多选择手术治疗,且疗效确切。在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创新及新的手术技术支持下,结合腹腔镜外科去探索和改进腰疝的治疗方式成为治疗腰疝十分迫切的需求。当前在应用该术治疗腰疝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手术以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胃肠道功能影响小、康复  相似文献   

16.
1994年8月至1999年12月手术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1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54例全部是中老年肥胖女性,年龄25~58岁。双侧152例,单侧2例。154例均匀已婚正常生产妇女,无一例剖腹产史。病程8个月~25年。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常因弯腰劳动时突然直腰引起下腰痛,性质为胀痛。其中有放射至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者68例。不能仰卧者23例,仰卧时自觉骶髂部两侧有包块,压迫出现胀痛。检查:在一侧或两侧髂后上棘或骶髂关节附近可扪及皮下结节或包块,为单个或多至数十个不等,直径1~3.5cm,有弹性和坚韧感,呈园形,椭园或不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的不同阈值指导输液对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腰麻的手术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输液方案1组(IVC-1组)和2组(IVC-2组)。腰麻前对照组不进行超声检查和液体预补充。IVC-1组或IVC-2组进行下腔静脉超声监测,分别以IVC-CI超过50%或40%为液体反应阳性指导腰麻前输液。液体治疗后侧卧位下实施腰麻,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水平,低血压时给予液体补充,腰麻后30min开始手术。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腰麻前输液量和总输液量。结果与C组比较,IVC-1组和IVC-2组的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腰麻前输液量和总输液量明显增加(P0.05);与IVC-1组比较,IVC-2组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减少,腰麻前输液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IVC-CI阈值50%和40%为液体反应性指导腰麻前输液均可有效预防腰麻后低血压。40%阈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琴明  房敏 《颈腰痛杂志》2003,24(4):248-250
急性腰扭伤常导致腰骶部肌肉和腰5骶1后关节同时损伤.搬运重物、突然性体位改变、退变和解剖生理变异是常见的发病原因,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体育运动者、长途运输或出租司机等,临床表现为骶棘肌或腰背筋膜起止点处撕裂和腰椎后关节紊乱,运用改良斜扳法等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2 0 0 1年 1 0月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 1例 8岁女性脑瘫 ,术前患儿双上肢痛觉消失 ,痛温觉及深感觉存在 ,术后第 4d双上肢痛觉突然恢复。体会 :上肢痛觉由C5 ~T1支配 ,本例L5 ~S1SPR术后第 4天双上肢痛觉恢复 ,考虑该现象可能与术后导致脊髓后角局部P物质、阿片肽浓度变化生产节段性调控或脑内的痛觉相关神经递质如阿片肽、5 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变化有关 ,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有待进一步研究。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双上肢痛觉恢复一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楼征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腰骶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临床分型。 方法2004 年11 月至2011 年8 月, 共为 36 例创伤性腰骶丛神经根损伤患者进行腹膜后腰神经丛及(或)盆腔内骶神经丛及(或)腰骶管神经根 手术探查。男24 例, 女12 例;年龄7~49 岁, 平均29.5 岁。伤后时间为2~36 个月, 平均9.3 个月。对每 例患者术中探查的神经根损伤情况与其术前临床表现、物理查体一并进行分析、归纳, 总结出不同组合 的腰骶丛神经根联合损伤的临床表现特点并进行临床分型。 结果 将腰骶丛神经根损伤分为六型:腰 骶丛神经根完全损伤型(L1~S3)4 例, 腰丛+上骶丛损伤型(L1~S1)6 例, 骶丛神经损伤型(L4~S3)9 例, 上骶 丛损伤型(L4~S1)11 例, 下骶丛损伤型(S2, 3)4例, 腰丛神经损伤型(L1~4)2 例。全腰骶丛神经根损伤型、腰 丛+上骶丛损伤型及骶丛神经根损伤型者共19 例, 73.7%(14/19)的损伤部位位于椎管内, 且均发生神经 根的断裂或撕脱。而上骶丛、下骶丛及腰丛神经根损伤共17 例, 其中64.7%(11/17)的损伤部位在盆内 段及(或)骶前孔处, 均为挫伤或牵拉伤。 结论 上述临床分型基本涵盖腰骶丛神经根损伤的常见类型, 为腰骶丛神经根损伤范围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此外, 不同类型的腰骶丛神经根损伤, 其损伤部位及性 质明显不同, 对预后的判定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