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的资料,总结患儿气管异物取出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98例患儿经积极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均顺利治愈出院,无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气管异物为急危重症,适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护士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取出异物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选取合适的器械,密切配合医生开展异物取出术。结果:82例成功取出,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成功取出需要医护患三方面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内镜下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在电子胃镜直视下,按照异物的形态、大小选用适当的器械取出异物.结果 34例患者中,31例顺利取出,成功率为91%.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良好,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对提高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上消化道异物的的胃镜治疗和护理情况 。结果 455例患者行胃镜发现异物371例,异物检出率81.5%;其中359例经胃镜治疗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6.7%;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炎,占29.7%;其次为出血,其中15例需行内镜下止血术。结论 术前对患者做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加强健康教育,患者的最大程度的配合及医护的密切协作是取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总结经纤支镜钳取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25例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细致的病情观察、术中密切配合,是成功取出异物的关键。做好术后并发症及特殊症状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电子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严密的配合和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7例顺利取出,无大出血及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因吞服异物时间过长,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并伴严重感染,为保证患者安,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因术前吞服钡剂造影检查,影响术中胃镜下的视线,转入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电子胃镜下取出食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手术的成功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其中术前全面的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以及术后严密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46例丙泊酚静脉麻醉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食管异物取出,病人安全、舒适、无痛苦,医生操作方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实施.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规范的护理配合不仅有利于手术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最佳护理配合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085例小儿气管异物在无麻下取出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无麻状态下施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直接喉镜下取物59例;支气管镜下取物1026例;行支气管镜一次性取出异物992例;二次性取出异物62例,术中无造成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护士认真的术前准备、娴熟准确的术中操作配合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无麻下气管异物取出成功的重要保证,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我们胃镜室成功的诊断并取出上消化道异物 11例 ,避免了外科手术 ,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11例患者中 ,除了 3例幼儿误吞及 2例成人不慎吞入外 ,其它 6例均是犯人故意吞入 ,企图自杀或保外就医逃跑。术前准备充分与否和术中护理上的密切配合 ,对镜下取出异物的成功至关重要 ,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 临床资料11例上消化道异物中 ,均为男性 ,除 3例幼儿及 2例成人外 ,其它均是犯人 ,年龄在 2~ 48岁之间 ,吞入异物的原因、时间、种类及件数等详见表 1。表 1  11例患者在胃镜下取出异物的种类及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性支气管镜在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结合30例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治疗过程,对护理配合的重点分析.结果:30例成人气道异物均成功取出.结论:术前重视心理疏导,完善的局部麻醉,抢救药品及器材的准备充分,术中护士对手术过程的熟悉;严密监测生命体症,注意术中出血、缺氧、窒息,心律失常等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人胃镜用于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成人胃镜对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成人胃镜用于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率高100%(31例/31例).结论 成人胃镜用于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徐素华  陈伟霞 《河北医学》2008,14(6):724-726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取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3例气管异物患儿在支气管镜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做到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病情。结果与结论:13例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薛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176-177
目的:探讨应用Foley管取出儿童食管异物的护理,以便更加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56例采用Foley管法取食管异物的患儿进行分析,探讨Foley管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如何对家长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结果:56例患儿中,54例成功由Foley管法取出异物,2例患儿异物入胃后自行排出,全部患儿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小儿食管异物的发生,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及并发症防治的措施,提高异物取出的成功率。方法对46例全麻下行气管异物取出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精心、全面的安全护理,总结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异物顺利取出,无气管切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收集103例患儿资料,应用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并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术前合并肺炎56例,肺气肿28例,肺不张19例.异物部位:主支气管33例,左支气管15例,右支气管55例.结论:在发生支气管异物时护理指导非常重要,及时就诊非常关键,术中及术后护理需细心.  相似文献   

16.
薛霁晖  姜素峰 《吉林医学》2010,(30):5408-5410
目的:探讨内镜下取出食道异物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配合医生选取合适器械,开展异物取出术。结果:58例患者中54例安全取出异物,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手术的成功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食道异物诊治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食道异物的诊治.结果 326例食道异物,成功取出异物314例,术前或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1例误咽铁丝病人,引起胃穿孔;1例误咽话梅后出现一侧气胸,肺炎;10例为食道穿孔.食道穿孔中3例误咽鱼骨、刀片者出现少量纵隔气肿、胸腔积液;2例颈段食道周围脓肿;1例误咽弹簧病人引起气管食管瘘行颈侧切开取出;1例误咽鱼骨穿入食道后壁进入颈椎前软组织内;2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出现纵隔气肿、肺部感染、心衰死亡.结论 食道异物多可经食道镜取出,发生食道异物要尽快就诊,注意术前仔细检查,术中细心操作,尽可能减少、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成功率高100%(43例/43例)。结论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8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28例手术顺利,抢救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小儿气管异物术前、术后的护理,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儿气管异物患者抢救成功率。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小儿食管异物取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34例患儿在电子胃镜下顺利取出异物,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急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做好出院指导是提高小儿食管异物成功率和减少食管异物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