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卢岩 《中国药房》2008,19(2):157-159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问题。方法:阐述临床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的现状、法规及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原药皮肤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中高分子杂质的特性及抗菌药过敏反应(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昌勤 《中国药师》2006,9(4):321-323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由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所致。不同药物之间是否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呢,决定于不同药物形成的抗原决定簇结构。3.1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及青霉素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霍秀敏 《药品评价》2005,2(5):324-32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penicillins)与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以及近年开发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来说,该类抗生素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但对特异体质的患者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致使此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限制。现主要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性反应的发生机理、过敏反应与药物质量控制的关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分析方法,以及β-内…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儿科使用率最高的一类药物,过敏反应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使用前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一直存有争议。根据我们对国内55家医院开展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现状调查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与原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的价值与意义、国内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的现状及国内皮试存在的问题;认为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I型过敏反应最快捷、敏感、经济的方法,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从科学性、规范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目前的循证依据并不支持进行皮试;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国内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皮试规范,包括皮试标准试剂、操作方法和皮试液浓度、剂量以及皮试结果的判定标准,临床在皮试操作和皮试结果的正确解读存在困惑,建议国家政府层面加强统一规范,重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救治措施,防止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药品浪费和大量人力物力消耗以及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好地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β-内酰胺类是多种感染的首选抗生素。本文就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类型与诊断,以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间交叉过敏特点、治疗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头孢菌素、青霉素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单酰胺菌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都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因而发展很快。通过对头孢菌素母核、青霉素母核以及单环β-内酰胺母核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已合成了大量的衍生物。其中,不少的品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细菌感染化疗方面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对说来不太稳定,在较激烈的条件下(如遇热等),有可能分解。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各类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相关性研究,找寻各类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比率。为临床合理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在2011年3月至5月期间住院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青霉素与头孢类抗生素发生交叉过敏的的概率较低;头孢类抗生素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相互交叉过敏反应的概率相对较高。结论对于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且头孢皮试阴性的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过敏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1年第1个抗生素--青霉素问世后, 挽救了大量细菌感染患者的生命. 但由于耐青霉素菌株的出现, 青霉素严重的过敏反应及大量新型有效的抗菌药不断上市, 青霉素的应用及疗效逐年降低. 由于青霉素对G+球菌仍有一定的疗效, 价格低廉, 仍为我国基层医院第一线抗菌药. 青霉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 青霉素过敏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约5%[1, 2].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一旦发生感染, 抗菌药物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 氨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都属于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人和高等动物细胞的毒性很小。但该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其中以青霉素G过敏反应最为严重,占整个药物过敏病人的74%,使用青霉素G的病人中有0.7~10%的人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又发现了许多新的抗生素药物,尤其80年代是抗菌药物开发研究的光辉十年。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子中都含有β-内酰胺结构,因而统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现状作一综合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略加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春  陈海金  孔祥君 《中国药事》2002,16(11):667-66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式中具有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及其他非典型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以其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而广泛地用于临床 ,但由其引发的过敏反应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安全 ,过敏试验的不规范亦困扰着医疗部门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口服制剂是否需要皮试看法更不一致。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供大家商讨。1 青霉素类抗生素 (含青霉素复合制剂 ) :本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半合成青霉素临床应用青霉素类时 ,较多出现过敏反应 ,包括皮疹、药物热…  相似文献   

12.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各类药物之首,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7%~10.00%,大多为皮疹反应,严重者可引发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0%。β-内  相似文献   

13.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结构特点在抗生素分类中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包括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类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β-内酰胺类。它们的化学结构共同点是都具有β-内酰胺环,此环与抗菌作用密切相关,如被打开则抗菌活性消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都具有7-ACA结构。目前,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酶性强,抗菌谱广,发展迅速,作用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文仅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影响作一叙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过敏反应等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以及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氨噻羧单胺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间的低交叉过敏反应性以及对人的弱免疫原性.尽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侧链组成有显著不同,但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母核结构,因此在免疫学上已被证明它们之间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过敏反应.氨噻羧单胺菌素(SQ26776)是一个新开发的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革蓝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并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抗生素.本文用免疫学的方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速发性过敏反应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类,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可以根据末次服药时间与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之间的间隔划分为速发型和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前者在用药后1h内发生过敏,临床表现通常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鼻炎、过敏性休克等。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则发生于用药1h以后,主要的过敏症状为斑状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此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引起延迟表现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剥落性皮肤炎,急性广泛性发疹性脓胞症,严重者表现为史蒂芬强森症候群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近年来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和查阅近10年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研究的文献资料,从2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具有多样性,包括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以及由β—内酰胺环与侧链结合而成等。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性抗体和侧链特异性抗体等,有的可识别母核结构,有的仅识别其侧链结构,亦即青霉素类药物间可存在完全交叉过敏反应,也可存在部分交叉,甚至无交叉过敏反应。药物特异性T细胞主要识别青霉素类的侧链和双环结构,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并调节过敏反应。结论:青霉素分子结构和T细胞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质量和过敏反应关系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具有高效、低毒、结构容易改造等特点,迄今为止一直处于极盛的发展时期。目前在国内,无论是广谱、长效、耐酸、耐酶的第三、第四代青霉素,头孢菌素,还是非典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象氧青霉烷类的克拉维酸、单环类的 Aztreo-nam等都在积极地开发和研制。随着各种各样新品种的不断问世,该类抗生素的主要副作用──过敏反应是否已得到解决则是人们极其关注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质量和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以供科研和生产部门在选择开发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是半合成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青霉素的基本结构相似,亦属β—内酰胺类。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屡有报道。头孢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主要有皮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重庆市ADR监测中心收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3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18例,B型不良反应11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98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15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