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拟消渴方治疗消渴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病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本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人体气化功能失常,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和排泄,从而耗损肺、胃、肾三脏,导致阴精亏损,燥热内生,气阴两亏等阴阳气血逆乱的证候,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消渴病因病机探析及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的精气血虚衰,是万病之源。消渴,不论是燥热还是阴火,不论是血虚还是气虚,不论是内损还是瘀血,不论是胰腺分泌失调还是胰岛素抵抗性,不论是浊毒还是酮体阳性等所致的消渴,都是因肾的精气血虚衰所致。认为肾的精气血虚衰不但是万病之源,而且是导致胰腺分泌排放等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家传治疗上消、中消、下消的各秘方和食疗方,都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消渴是一个病名 ,也是一个症状 ,现代医学多以糖尿病论之。消渴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 ,有消瘅、膈消、消中之称。在《医学心悟·三消》中 ,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 :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许多医家在治疗消渴病时 ,多从养阴润燥入手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然后病必求其本。消渴一症虽以阴虚一派之症状现于外 ,然究其病因、病机、变病 ,多以火热为本。1 消渴病的病因多滋生火热1 1 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滋生内热 ,致失脾胃远化失常 ,内热蕴积 ,胃火炽盛 ,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  相似文献   

4.
“五脏脏真”与“消渴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 ,久则形体消瘦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传统上一直认为是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灵枢·五变》篇 :“人之善病消瘅者 ,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消瘅即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也日趋深入 ,现结合《内经》中有关论述及后世医家之说 ,对其病机作如下探讨1 心脏与消渴的关系心主神明 ,主血脉。《医宗己任编·消症》“消之为病 ,源于心火炎炽……然其病之路 ,皆由不节嗜欲 ,不慎喜怒。”说明了心与消渴…  相似文献   

5.
消渴与痰湿关系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一病总属津液代谢失常之疾,津亏、津停均可为之。津液蕴结、积聚或潴留则为痰为湿为水,其病理可发生于消渴病之前,亦可发生于其后。本文就消渴与痰湿的经典医论、病理关系及其辨证论治、现代研究作一探讨,以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6.
经对589例消渴病患者的治疗、研究,对消渴的病因、发病、治则、选方遣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病因主要是:气血虚弱;气机郁结;血脉瘀阻;痰饮阻塞;败浊、毒素淤积等。治疗应益气补血;行气活血;健脾化痰消饮;化浊解毒等。选方用药应注意病因病机的复杂性,药简剂轻,药必中病。精而良,良而效。  相似文献   

7.
李应超 《新中医》2004,36(2):64-65
1 上消 王某,女,49岁。口于渴半年余。平素夜间口渴,需饮水数次。晨起后口干苦,唇燥,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检查:空腹血糖7.6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8mmol/L。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轻度)。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未见明显疗  相似文献   

8.
辛燕 《四川中医》2009,(9):33-34
湿邪与消渴病及其并发病的发生均有很大的关系,临床从湿论治消渴,可收到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对589例消渴病患者的治疗、研究,对消渴的病因、发病、治则、选方遣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病因主要是:气血虚弱;气机郁结;血脉瘀阻;痰饮阻塞;败浊、毒素淤积等.治疗应益气补血;行气活血;健脾化痰消饮;化浊解毒等.选方用药应注意病因病机的复杂性,药简剂轻,药必中病,精而良,良而效.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以来,对非依赖型糖尿病,按照消渴病的辨证施治法则,进行系统观察治疗84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经空腹血糖、尿糖定性化验,并连续两次化验均高于正常值,持续服用本处方30剂以上者,在服药期间皆要求按期作血糖、尿糖定性化验。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40~50岁,19例;51~60岁,59例;6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1岁。病程:自测定血糖、尿糖为阳性之日期算起,1月~2年,22例;2~9年,30例;10年~20年24  相似文献   

11.
“消渴”这个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素问·奇病论篇》。“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在《黄帝内经》这本著作中虽然没有对消渴病做出专篇论述,但是对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以及治疗原则、药物、转归等都有涉及。《素问·奇病论篇》说  相似文献   

12.
消渴 ,出自《素问·奇病论》。又名疒肖 瘅、消瘅。宗、元以后 ,又称三消。本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为特点。多因过食肥甘 ,饮食失宜 ,或情志失调 ,劳逸失度 ,导致脏腑燥热 ,阴虚火旺所致。根据病机、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不同 ,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别。多饮 ,大凡口渴有虚实之别 ,饮水有多少之分。因实热致渴者 ,必大渴引饮 ,因虚热致渴者 ,虽渴饮而不多 ,实渴多见于外感之气分证 ;虚渴多本于内伤杂病。故本病属内伤杂病无疑 ,然口渴多饮却与外感实证相似 ,此因气不布津故也。肺者 ,主气 ,敷布津液。肺既虚 ,敷布无权 ,饮水虽多 ,终不得…  相似文献   

13.
消渴病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西部中医药》1995,8(5):43-46
消渴病发展史略王琳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中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中医虽无糖尿病的名称。但对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和并发症的论述,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的认识,基本包括在"消渴"范围内。早在战国秦...  相似文献   

14.
三消汤是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出的治疗消渴的有效方剂。依据中医对消渴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症状分为Ⅰ、Ⅱ、Ⅲ方。Ⅰ号方:百合10g,生地、熟地各15g,麦冬、沙参、玄参各10g,当归、白芍各15g,石斛12g,黄芪30g。以清热润肺...  相似文献   

15.
16.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和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糖尿病属于此病范畴。消渴病的发生与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七情内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故防治消渴,已成为我国医疗保健的重要课题之一。 消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其为“消瘅”,对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主症有明确记载。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将本病定义为“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消渴病也。”至张景岳分消渴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上焦病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乃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中消者,中焦病  相似文献   

17.
宋修道 《河北中医》2007,29(12):1113-1114
消渴之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在《内经》中与其相关的病名还有肺消、鬲消、消瘅、消中等。《灵枢·五变》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消渴病机复杂,其根本原因是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与肝、心、脾、肺、肾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现对消渴的病变机制与五脏的关系做一简述。1消渴与肺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明·楼英《医学纲目·消瘅门》云“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  相似文献   

18.
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夹瘀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治疗方法,药用消渴安汤,对照组口服消渴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消渴病热因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衮政 《光明中医》2007,22(7):12-13
消渴病是指"三多"症状具备或有轻重不等的病证.消即"消散也,消烁也."渴即"水尽也,水涸也,口干思饮也,频饮也."[1]根据症状特点与脏腑的关系,消渴病又称为"脾瘅"、"肺消"、"肾热病"、"鬲消"、"消瘅"、"风消"、"消中"、"食亦"等.  相似文献   

20.
毒损肾络所致消渴肾病机理浅说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南征 《吉林中医药》2007,27(1):8-10
在治疗消渴肾病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其基本病理特点和AGEs的致病特点,提出毒损肾络在消渴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毒虚并存、正邪交争是其基本病理,毒损肾络、肾元亏虚、肾之体用俱病是其迁延难愈的基本原因。抓住毒邪损伤肾络这一致病环节,就是抓住了消渴肾病发病的环节,即抓住了矛盾主要方面,为中医治疗DN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