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物资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配备相应的急救物资,应用“五常法”的基本理论,采用个人负责、三级检查、持续改进的综合管理方法。结果通过以上管理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减少院前急救物资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结论实施综合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区级医院在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找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下半年院前接诊2050例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主要存在6个护理问题。结论:院前急救必须具有充足的急救物资、医护人员的敏感分诊识别能力和过硬的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统一质控标准和内容,选拔专职质控人员,实施"实践反思-全员参与-考核挂钩三维互动"的质控管理模式。结果实施院前急救质控模式后,护士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成绩明显提高(P<0.01);急救物资管理达标率提高(P<0.01);院前出车时间、取物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明显缩短(P<0.01),护士自评得分提高(P<0.01)。结论实践院前急救质量控制管理为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和提升院前急救速度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各类出诊原因、院前急救使用物资及急救操作。方法对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出诊的出诊原因、院前急救物资使用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急救成功率94.5%,死亡率5.5%;到达时患者休克3.7%、意识障碍17.1%、呼吸心跳停止4.9%。出诊原因最常见为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占29.3%。院前急救物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担架,占81.1%。院前急救操作最多的是球囊辅助通气,占6.1%;其次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分别占4.3%、2.4%。结论院前急救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最多,危重患者比例较高,担架使用率最高,囊辅助通气最多。院前急救应根据分析结果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中医医院院前急救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虎  何庆 《华西医学》2007,22(1):57-59
目的:中医医院的发展为我国基层急救与紧急救援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拓展方向,而中医医院院前急救也已经成为各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急救力量。本研究着力于了解四川省各级中医医院院前急救的现状,寻求其最佳的发展方向。材料与方法:通过问卷方式对四川省各市县医院与当地中医医院急诊科进行调查,将同地区中医与非中医医院进行配对研究,从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急救物资装备等方面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比较两类医院的院前急救现状。结果:四川省各级中医院与同级非中医院相比,在急救物资装备、人员配备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院前急救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四川省各地区、市县中医医院院前急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已经成为基层急救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在专科急救人员培养方面与非中医医院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洪小英  王根群  李娜 《全科护理》2013,11(12):1125-112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管理。[方法]制定本科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目标,包括个人目标,组织并实施、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应用院前急救安全质量目标管理能促使全体人员同心协力实现目标,保证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明显降低病人院前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青 《现代护理》2005,11(12):959-96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对10家一级甲等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薄弱;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多。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意识,加强院前急救护理行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法律行为是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医患纠纷。方法结合我院十余年来院前急救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探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出诊前常见隐患,如:呼救电话接听不详细、出诊速度偏慢、出诊物资准备不齐全等。现场急救过程中常见隐患,如:急救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处理不当以及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够等。转运途中交通堵塞、监护不严、是否对患者进行妥善固定等。院前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准也是院前急救出诊工作中常见问题及隐患。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通畅通讯联络、扎实地学习急救知识、刻苦训练掌握急救技术、备齐必备的抢救设备、药品以及规范院前文书书写,可使院前急救速度加快、院前急救的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提高,减少医患纠纷。另外加强相关法律知识、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外语培训以及不断更新急救领域的知识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对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探讨该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院前急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2005-01 ~2006-12(4026例)院前急救患者,试验组为2007-01 ~2008-12(5203例)院前急救患者;对照组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试验组采用MEWS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管理方法,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1).试验组病情评估及综合管理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及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急诊学科建立一个规范且共享性强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设计一个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实施方案;为更好开展现场急救,高效转送,缩短接收医院进入状态的时间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定点医院急诊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应急体系的构成与实践经验,应急体系的构成包括全院协同联动机制、人员配置和培训、应急预案演练、物资配置及管理以及科室环境管理.此应急体系通过临床实践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及确诊病例有效隔离,疫情期间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维和医疗分队护理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为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工作建立护理安全制度和质量标准,进行“全科护士”培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和医疗物资管理等。结果任务期间接受的各级检查和评价均达到标准作业程序要求;医疗护理满意度达99.81%。结论维和医疗分队的护理组织管理研究为有效提高战时护理快速反应能力、培养作战条件下护理人员的敏捷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为野战护理组织管理提供了积极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的应急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为护理管理者科学应对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护理部在医院疫情防控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成立防疫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并启动应急管理预案,配合实施应急管理工作,持续管理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多措并举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结果 在护理部应急管理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该院一线2 800余名支援护士顺利协助并完成发热门急诊、隔离病区、方舱医院及其他一线病区患者的重症抢救、检验检查、诊疗转运等救援工作。 结论 该院护理部通过制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方案和构建精准化管理策略,为指导各级护理人员进行科学防控疫情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设和发展管理严格、配置合理、技术精湛的急诊队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急诊护士掌握灾害知识的情况,我们对6所大型综合医院的急诊护士进行了调查,以便制订相应的对策,提高急诊护士应对灾害的能力,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北京6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急诊护士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秀敏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76-776,786
目的 探讨群体光气吸入中毒患者的急救与应对管理方法.方法 迅速启动医疗应急预案及紧急状态下的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做好急诊初诊处理和正常医疗工作;早期实施心理干预.结果 23例中毒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落实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治预案及流程,实施统一式应急处理策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Emergency care of pediatric patients often requires specialized skills not regularly practiced in gener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Optimally, pediatric patients should be treated in specialized pediatric facilities; however, limited resources often make this impossible. The pediatric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practicing in the general emergency department is uniquely well-suited to recognize the physiologic and emotional needs of these patients and ensure tha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care is delivered in this sett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下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策略,使内镜中心能够根据疫情控制要求结合内镜操作的特殊性、人员的复杂性、内镜本身感控的高要求性,落实可行性的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环节的管理,确保内镜感控安全,人员安全。方法2020年1月24日至3月27日某综合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下总体防控要求,结合消化内镜中心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环节管理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适合内镜中心管理的策略。结果完成内镜检查治疗共510例,其中非急诊普通胃镜59例,非急诊普通肠镜40例,非急诊无痛胃镜44例,非急诊无痛肠镜43例,急诊普通胃镜72例,急诊普通肠镜25例,非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54例,急诊ERCP 6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例,超声或放大内镜52例,其他内镜下治疗操作58例。无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生,无内镜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手术未发现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结论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策略正确,既保证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内镜中心的工作任务,又保障了所有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得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方舱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护理应急管理实践,为政府及医疗机构今后建设与管理方舱医院总结科学方法.方法2020年2月5日至3月9日期间,从护理组织管理、护理人员管理及患者管理等三方面迅速启动方舱医院护理应急管理策略,制订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落实方舱各项安全管理及患者管理策略,确保方舱医疗安全有序进行.结果方舱医院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小组完成了15支援鄂国家医学救援队700余名护理人员的人力调配,累积收治患者1848例,有序实施了患者的筛查、诊疗、护理、转运及出舱等救治工作.结论通过高效的护理应急管理措施,方舱医院实现了科学配置救援护理资源,精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为抗疫时期下正在建设的多所类似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