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丽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3):1-2
《伤寒九十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书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颇有理致地体现了许氏对伤寒理法的辨治特色:博采医源,阐理与补阙;辨证精审,师古及创新;具体体现了———辨证谛当,大胆起用原方;脉症精辨,探讨仲景变法;脉症合参,师古而又变通;法宗仲景,补充化裁及创新。 相似文献
2.
金丽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49-51
许叔微对张仲景《伤寒论》阐幽发微.认为“伤寒应以真气为主”,“伤寒应不避履夜.即宜便治”,“伤寒之邪传变.必循六经次第”.“伤末、杂病脉证顺逆有异”等,较好地体现了《伤寒论》研究的学术水平。笔者对许叔微的学术见解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3.
谈《伤寒明理论》的学术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明理论》为金·成无己所撰 ,是从症状学及方剂学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的一部专著。包括《伤寒明理论》四卷 ,《药方论》一卷附于后 ,分别对《伤寒论》中常见的 50个主要症候及 2 0首方剂作了阐发 ,对于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与方剂学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伤寒学说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现聊述如下。1 《伤寒明理论》的学术贡献1 .1 首次系统鉴别诊断《伤寒论》中的相似症疾病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外在表象是复杂的 ,两症或数症之间似是而非 ,因而确立症状的基本体象 ,辨析疑似症 ,对确立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伤… 相似文献
4.
《伤寒杂病论》察鼻辨病特色浅述王恒照王艳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键词伤寒杂病论中医诊断望诊1.鼻中干燥,衄至先兆征诸自然,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推诸人身,其病欲作,亦必有先兆外见。故鉴此,仲景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与《素问·热论篇》以及《灵枢·百... 相似文献
5.
6.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对其的挖掘整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对《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中医护理技术整理后所示,此书中记载了灸法、坐药法、熏洗法、敷药法等13项护理技术,丰富了人们对一千多年前中医护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认识,亦从中医护理技术角度呈现了《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对许叔微伤寒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贡献进行了论述。认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及《类证普济本事方》中的卷第八、卷第九为其现存的伤寒专著。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倡导以表里虚实为纲结合寒热阴阳论治伤寒的辨证方法;开创以病案分析法研究《伤寒论》的新途径;以类证的方法,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引经据典,补充《伤寒论》未备方论;临证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3)
对《伤寒杂病论》中的治疗措施,从给药、煎药、服药、护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总结。认为该书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时间医学思想,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时间治疗学经验,应当高度重视这些具体的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工作,使之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张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5)
《难经)、(伤寒杂病论》均被列为四部经典著作,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历代医家对(难经)褒贬不一,多数医家奉之为“医经之心髓,救疾之枢机”;贬之者则认为“今之(难经》,盖由好事医生冒(八十一难)之名,杂放(灵)。(素),益以荒谬之语而成,此不通之怪书耳”。因此认为《伤寒杂病论)所云“撰用《素问)、《九卷)。《/叶一难)”中的(八十一难)并非今之(难经),否定了(难经)与(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源流关系,故对于两书之间的关系少有探讨。仔细研读《难经),发现它既有对(内经)理论的阐释,亦有独树一… 相似文献
12.
王恒照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2):1-2
遗尿一证,《内经》立论于前,《本经》载药于后。至仲景立说则遵经而不泥,经大量临床实践之后,认为其神志之衰,昏,脱,伤才是本证病变关键所在,故本文因此而将其分为肺虚神衰,胃热神昏,肾绝神脱,误下神伤之四端,至于其制方遣药,虽有甘草干姜汤与白虎汤之异,但本文认为,其要不外乎治本正神,举例而已,因本证既非表寒,又非里实,故本文又引证原文指出有禁汗,禁下之两点,并推断其预后吉凶于上术四端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五十二病方》、《流沙坠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等出土文物及《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有关方药方面的文献进行综合剖析和论述,使《伤寒杂病论》成书前的方药及其方剂中“辨证施治”法则的具体运用等状况得到较深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直接来源及间接继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王恒照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1-4
《伤寒杂病论》消渴证辨治特色研讨王恒照郝晋东王艳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30020)中图分类号R255.4《内经》之于斯证有多种称谓,如“消瘅”、“消中”、“善饥”、“善渴”、“苦渴”与“消”。然细审则见其以揭示病因为见长,以寡述对证要方为不足... 相似文献
16.
17.
朱小俊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37-437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朱炳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3)
先哲有言,张仲景《伤寒论》为千古用方之祖,且其阐明医理,尤为中国至精之本,业中医者,不可不读仲景书。如熟读仲景书,再遍读后贤诸书,临症方有把握。余读《陈瑞春论伤寒》后,深感此言不虚。《陈瑞春论伤寒》由论治伤寒之学、明伤寒之理、伤寒治法概要、《伤寒论》的方与药、国内运用《伤寒论》方药的概况及附论6部分组成囊括《伤寒论》的方方面面,取其精华,旁参互证,落实在临床上又左右逢源,是本启发后学、足裨实用的书。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0年之后,登堂入室。《伤寒论》辞精义奥,并非易读之书,既不能浅尝辄止,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中医心身疾病学的理论,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通读《伤寒杂病论》,借助计算机技术,运用文献法筛选出心身疾病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仲景以“烦”“狂”“谵语”“欲、喜、嗜、恶”等词来描述生理疾病时的心理表现,如以“烦”的发作时间、兼证、程度来判定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情、病势等;此外,在《金匮要略》中还专门对百合病、奔豚气病、癫狂病、惊悸、失眠、脏躁、诈病等心身疾病做了详细阐述,如百合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受病,以养阴清热为治疗大法,方用百合地黄汤。[结论]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心身疾病有较为系统的阐述,其不仅擅以异常心理现象为依据进行辨证,而且确立了常见心身疾病理、法、方、药的辨治体系,这些阐述至今仍有较高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郭雍的伤寒学术思想和学术渊源。认为其学术源于《内经》、《难经》及宋代庞安时、朱肱等医家,主要学术贡献是采撷诸家之论,创立新说,突出类证鉴别以补仲景缺略,充实发展了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