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杏仁复合体与丘脑的纤维联系,为杏仁核的机能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微量注射法对大鼠的皮质内侧核群进行立体定位注射.对杏仁复合体的投射纤维进行逆行束路追踪。结果杏仁复合体皮质内侧核群可接受来自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核、旁束核、下旁束核、正中央核、腹内侧复合体的基底核、腹侧基底复合体、内侧膝状体复合体的膝体上核、膝体内核和膝体主核等处的纤维投射。结论杏仁复合体与丘脑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这可能是杏仁复合体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行为功能调节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豚鼠内侧膝状体背侧核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下丘(IC)至内侧膝状体(MGB)神经纤维的投射方式,以及内侧膝状体SP阳性神经元向下丘中央核团的下行投射。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和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内侧膝状体腹,背侧核均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终末。神经元多呈圆形,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含二个或多个突起,左侧下丘中央核团注入HRP后,同侧MGB可见分布密集的标记终末。在背侧核,可见HR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对15只大鼠下丘传入纤维的中脑外起源进行了研究,将FG注入一侧下丘后,在下列核区内可见到FG标记细胞:双侧下橄榄核(IOM)、外侧上橄榄核(LSO);双侧(以同侧为主)蓝斑(LOC)、听皮质(AC);同侧内侧膝状体(MG)、内侧上橄榄核(MSO)、橄榄旁侧(SPN)、斜方体腹侧核(VTB)、未定带(ZI)、穹窿周核(PEF);对侧蜗神经腹前核(AVCN)、蜗神经腹后核(PVCN)、蜗神经背侧核(DCN)、斜方体外侧核(LTB)、三叉神经脊束核(NTST)。结果提示,下丘不仅是听觉传导路的重要中继核,而且可能是多种功能的整合中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核团到上丘的传人纤维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上丘传人纤维的中脑起源。结果:对侧上丘(SC),同侧下丘(IC),外侧丘系背侧核(dll),中央灰质(CG)和双侧黑质(SN),中脑深核(dpM),视束核(ot),二叠体旁核(pbg)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上丘存在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荧光金作为逆行标记物,追踪大鼠小脑旁绒球的传入纤维联系。方法:将荧光金注射到大鼠一侧旁绒球,然后全脑做连续冠状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荧光金标记神经细胞分布于同侧的下橄榄核内,包括下橄榄内侧核、下橄榄内侧核A亚核、下橄榄内侧核C亚核、下橄榄核主核;双侧前庭神经内侧核、脊髓前庭核、蜗神经腹侧核前部、前置核、脑桥核等,对侧的标记神经细胞多于同侧。结论:大鼠小脑旁绒球与脑干各核区的纤维联系与灵长类动物基本一致,推测低等动物也具有平稳眼跟踪运动和前庭眼动反射的传导环路。  相似文献   

6.
用逆行HRP标记法研究大白鼠杏仁复合体基底外侧核群的皮质下传入纤维联系.观察到酶标细胞的部位是:丘脑的室旁核、带旁核、中间前内侧核、菱形核、连接核、中央内侧核、束旁核和内侧膝状体核;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和外侧区;中脑的黑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和背外侧被盖核;脑桥的蓝斑和臂旁背、腹侧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前庭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将50%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到大鼠内直肌亚核,存活48h后分别对前庭上核、前庭内侧、前庭外侧核、前庭下核进行观察。结果 双侧前庭上核、双侧前庭内侧核、对侧前庭外侧核均有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主要投射区是同侧前庭上核、对侧前庭内侧核及外侧核;同侧前庭外侧核和双侧前庭下核无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结论 认为同侧衣  相似文献   

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大白鼠屏状核与视皮质之间往返的纤维联系。结果显示:1.在屏状核中部引入HRP:视皮质内未见标记细胞。逆行标记细胞出现在同侧丘脑腹侧核的腹外侧部,背内侧部以及丘脑腹内侧核。2.在视皮质(17区)各部位引入HRP:屏状核内未见标记细胞。而在双侧视皮质18区和对侧视皮质17区、双侧外侧膝状体背核和丘脑外侧后核可见逆行标记细胞。由此提示:大白鼠视皮质与屏状核之间无往返的纤维朕系。屏状核主要接受丘脑腹侧核团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大脑深部结构毛细管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例妊娠8个月以上引产胎儿。经颈内动脉注入10%墨汁明胶液~60ml。对透明隔,穹窿体,穹窿脚,尾状核头,尾状核体,丘脑前结节,海马,丘脑枕,上丘,下丘,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等12个部位的毛细胞管网进行测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毛细胞管接点数,节段数,总长度,总侧面积和总体积,从结果看,上丘,下丘,内,外侧膝状体,丘脑枕和丘脑前结节等部位毛细管的形态学参数较高,而穹窿,海马等部位的形态学  相似文献   

10.
报告采用放射自显影术用~3H-TdR为示踪剂,以标记率为指标,对胎龄13、15、17、19及21天的正常与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皮质下视、听中枢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甲状腺功能低下胎鼠的耳蜗背核、耳蜗腹核、内侧膝状体、下丘的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在胎龄19及21天时低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低下胎鼠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细胞增殖和迁移速度在胎龄17、19及21天均慢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内侧膝状体动脉的起源、数目、分布及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病理变化,为内侧膝状体因缺血所致的听觉障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下,对90侧已知年龄的成人尸体脑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的起源和分布,并对其中60侧60~80岁老年标本的内侧膝状体营养动脉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内侧膝状体动脉起自大脑后动脉的分支,上述动脉有粥样硬化的占88.3%,硬化斑块阻塞内侧膝状体供血动脉的4侧,供血动脉管腔狭窄的16侧。结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渐进性听力下降,大脑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侧膝状体供血障碍病因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探索了大鼠颞叶听皮质的传入纤维投射。向一侧颞叶听皮质注入FG后,可在间脑和脑干的下列核区内见到FG逆行标记细胞:丘脑室旁核、丘脑外侧背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网状核、无名质、连合核、菱形核、外侧膝状体核、内侧膝状体核、中缝背核、中缝线形核、脑桥中缝正中核和蓝斑核。  相似文献   

13.
选用2例妊娠8个月以上引产胎儿。经颈内动脉注入10%墨汁明胶液40~60ml。对透明隔、穹窿体、穹窿脚、尾状核头、尾状核体、丘脑前结节、海马、丘脑枕、上丘、下丘、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等12个部位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测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接点数、节段数、总长度、总侧面积和总体积。从结果看,上丘、下丘、内、外侧膝状体、丘脑枕和丘脑前结节等部位毛细血管的形态学参数较高;而穹窿、海马等部位的形态学参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物质受体在豚鼠听觉脑干中枢及内侧膝状体的分布。采用兔抗SPR血清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葡萄糖氧化酶-DNA-镍染色技术。结果;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及内侧膝状体广泛分布SPR理性神经元,纤维及终末。  相似文献   

15.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功能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亚型(mGluR7)在大鼠脑和脊髓内的分布.结果:mGluR7阳性浓染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主要密集分布于Calleja岛、海马、齿状回、内侧级核、橄榄顶盖前核、上丘带状层、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三叉旁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蓝斑、脊髓背角浅层和外侧脊核.呈中等强度染色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见于嗅结节、前嗅核、梨状皮质、隔伞核、终纹床核、下丘脑外侧区、下丘脑室旁核、乳头体上核、乳头体内、外核、丘脑大部分校团、内外侧膝状体、视束核、红核、黑质、脚间核、桥核、臂旁外侧核、上橄榄复合体、斜方体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耳蜗核、前庭核簇、楔束外核、孤束核、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中缝隐核、延髓网状结构、小脑蒲肯野细胞层、脊髓中间带外侧核、Onuf核和中央管周围灰质.此外,在许多脑区还可见淡染的和散在分布的阳性胞体和纤维结论:mGluR7广泛分布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提示它在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信息传递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传递法追踪了大白鼠杏仁外侧核,基底核传入性纤维的起源。实验表明HRP酶标记神经元分布于下: 将酶注入杏仁外侧核后,HRP酶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梨状区、杏仁周围区、内嗅区,下脚;内侧膝状体,室周核、带旁核,丘脑底核和无名质当酶注入杏仁基底核时,标记细胞主要见于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内侧膝状体,丘脑腹内侧基底核、视交叉上核、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黑质、脚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臂旁核和兰斑。由脑侧面斜行刺入和水平刺入酶的例子中,在嗅沟以上的新皮质内未见标记细胞,在一例O—D法成色切片中,在延随的弧束核内见到2—3个标记神经元。在下丘脑腹内侧核见双侧标记外,其他部位标记仅见于注射的同侧。组成杏仁复合体的许多亚核根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细胞构筑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特点可分为两大群、即皮质内侧核群和基底外侧核群(参阅Offersen‘)。我们在应用HRP酶法对属皮质内侧核群的杏仁内侧核和中央核作传入性联系研究之后,又选择了属基底外侧核群中的杏仁外侧核、基底核的传入性联系作研究探讨,以期为杏仁复合体各亚核的功能不同提供一定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Dil荧光染料为示踪剂,在固定后的大鼠脑研究脑组织前、内皮质与尾壳核间局部定位联系。结果表明:32区在嘴侧冠状切面上标记纤维分布于尾壳核的全切面,继而分布于内侧和腹侧。25区与之类似,但更为腹侧些。24区前部分布于内侧,后部分布于背内侧部。运动皮质:前肢区主要分布于背外侧份,后肢区主要分砸于背内侧部。除前肢区外其他各区均见少量标记纤维经胼胝体入对侧尾壳核。活鼠注射,在同侧尾状核内可见少最终末样纤维。  相似文献   

19.
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的传入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背内侧核(MD)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MD接受前额区皮质、颞叶新皮质、脑岛无颗粒型皮质、梨状区皮质、杏仁复合体,苍白球腹侧部;丘脑网状核;上丘、黑网状部。小脑齿状核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20.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对大鼠杏仁体及丘脑背内侧核至额前皮质各区的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导入右侧额前皮质各区,同侧丘脑背内侧核可见密集的标记细胞,并有局部定位关系;杏仁体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同侧基底外侧核的外侧核,其次见于同侧基底内侧核及皮质核,少量见于前杏仁核区和皮质杏仁移行区,间介核和中央核中央未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在杏仁体的分布随导药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