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株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误诊为志贺氏菌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餐厅服务人员的健康体检中检出一株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其血清型为O28ac∶K73,最初以检出鲍氏12-15型志贺氏菌报告结果,造成误诊,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1志贺氏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2肠杆科诊断用噬菌体(三滴...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兰州市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方法常规分离志贺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et1A和s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和多重调控基因(virA)。结果兰州市志贺菌毒力基因virA、set1A阳性率为100%;ipaH阳性率为93.7%;ial、sen、set1B阳性率分别为56.2%、62.5%、25.0%,set1B仅在福氏志贺菌Ⅳ型中检出。结论兰州市志贺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virA、set1A和ipaH较稳定,可作为靶基因用于兰州市志贺菌的检验,set1B可用于筛选福氏志贺菌Ⅳ型菌株。  相似文献   

3.
福氏志贺菌感染豚鼠和HeLa细胞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福氏志贺菌感染豚鼠和HeLa细胞后细菌致病能力的差异,探讨痢疾的防治。方法 选用28株福氏志贺菌感染豚鼠眼角膜,观察角膜结膜病变反应,并进行细胞学、细菌学、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然后再选出12株福氏志贺菌强毒株和两株弱毒株,通过噬斑形成实验,观察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28株福氏志贺菌均在3d之内引起豚鼠发病,但症状表现有差异,除2株福氏志贺菌感染豚鼠后发病时间延长、症状轻微外。其余菌株则引起较为严重的角膜结膜炎,尤其在感染第3天,出现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噬斑形成试验结果与豚鼠感染试验基本相符。结论 检测福氏志贺菌的毒力可用HeLa细胞噬斑形成试验替代Sereny试验。利用Sereny试验和HeLa细胞噬斑形成试验鉴定出26株福氏志贺菌的强毒株和2株弱毒株,用于毒力基因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痢病原体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但由于运用引物的不同以及DNA提取方法的不同,造成扩增结果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本文采用志贺氏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质粒抗原H(IPAH)中共同拥有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来达到检测志贺氏菌和EIEC的目的。以探讨PCR技术在菌痢诊断和防治中的实用性。1 材  料菌株 志贺氏和沙门氏菌由本院微生物室提供。粪标本 取自本院肠道门诊疑似菌痢的腹泻患者和本院住院菌痢患者。引物为位于志贺氏菌和EIEC所共有的侵袭性相关区域多拷贝IPAH基…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2月,我们对专属医院肠道门诊376例腹泻患者作了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调查。共检出五种病菌计98株(检出率26.07%)。其中志贺氏菌属检出率19.15%,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7.30%,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3.41%,空肠弯曲菌1.86%。61株志贺氏菌属药敏测定表明,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55株志贺氏菌对常用的痢特灵,氯霉素等耐药高达50~83%,因此,对耐药性的变化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痢疾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志贺氏菌有4个种群: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除宋内氏菌以外,每个种群还有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已知志贺氏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有:位于志贺氏菌大质粒上与侵袭力相关的基因,其功能是使志贺氏菌能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菌染色体上的脂多糖基因,其功能与已进入宿主细胞的志贺氏菌的增殖相关;志贺氏毒素,它是由Ⅰ型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其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它具有肠毒、细胞毒和神经毒作用;此外,志贺氏菌对铁的吸收能力和温度也是志贺氏菌毒力的调节因子。 痢疾菌苗的研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起初从胃肠道外途径用死菌苗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死菌苗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后来采用口服途径、但口服死菌苗对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口服减毒活菌苗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菌苗减毒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存在回复突变的可能性。现已构建了毒力基因缺失的减毒株,这种减毒株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成有毒株,很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痢疾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7.
1985年9月我站进行志贺氏菌菌型调查时,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出一株菌株,编号为529,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志贺氏菌属,但与现有的志贺氏菌各群诊断血清均不发生凝集,与生理盐水也不凝集。该菌送中国医学细菌保藏中心志贺氏菌专业实验室鉴定为志贺氏菌C_(18)型,这在我省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氏菌(通称痢疾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志贺氏病。志贺氏菌一般每二三十年发生一次变迁,本世纪初以志贺氏菌群为主,目前发达国家的流行以宋内氏菌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福氏菌群为主,且志贺氏菌感染主要发生在1~4岁儿童中,但在一型志贺氏菌流行时,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9.
(一)志贺氏菌属诊断噬菌体的研究分离筛选到一株志贺氏菌广谱性噬菌体Sh,对4679株志贺氏菌培养物全部具有裂解作用。与肠杆菌科6种噬菌体配合做裂解试验,其裂解模式与志贺氏菌的血清型是严格的对应关系,并有99%的志贺氏菌培养物可被IRTD的Sh噬菌体所裂解,可准确签别具有与志贺氏菌相同O抗原的大肠埃希氏菌,特异性为99.96%.本方法简单,优于常规方法.可在6小时内确诊志贺氏菌培养物,适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志贺氏菌属的研究发现该菌属及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都携带-约120-140MD的大质粒,此质粒能使这些细菌具有侵袭,穿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能力,成为痢疾菌致病的关键。大蒜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能是通过多环节起作用。为此我们对大蒜  相似文献   

11.
中药口服并中西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0例。本组病人均以腹泻、腹痛、粪质多糊状混有粘液为主证,伴有不同程度的纳差、腹胀、消瘦、乏力、恶心、失眠、苔白腻、脉缓弱。结肠镜检为慢性结肠炎,并排除了其他疾病。中医辨证均属脾胃虚弱型,故拟健脾和胃、渗湿止泻之法,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煎汤内服;中西药合剂保留灌肠。其结果20例中,痊愈16例,占80%;显效2例,占10%;好转2例,占10%;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2.
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国近代以来,出现了中医、西医、中西医汇通或中西医结合多种知识体系并存的局面.中医外科学一直将皮肤病列为外科疾病的范畴,仅对皮损形态进行了分类,而未与具体疾病相联系.中西医汇通著作使皮肤病学脱离了外科学的襁褓,主要按皮损形态特征对皮肤病进行了粗略的分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著作直接引进了西医病名和皮肤病分类方法,对中医传统病名和分类方法予以扬弃,在西医病名之下的各项论述,体现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皮肤病诊疗模式,开辟了以现代科学方法发扬中医皮肤病学的新途径,成为中国皮肤病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nt家族5A蛋白(Wnt5a)在小鼠出生后牙骨质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其对体外培养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影响,阐明Wnt非经典通路调控牙根发育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0.5、4.5、10.5、16.5、20.5、24.5、26.5和30.5d昆明小鼠并按以上相应时间点分组,每组3只;在相应时间点采用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下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牙体和牙周组织中Wnt5a的表达特点。将小鼠成牙骨质细胞OCCM30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200μg·L-1重组Wnt5a蛋白,对照组无添加;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2组OCCM30细胞中Ocn、Opn、Alp、Bsp、Wnt5a和Runx-2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出生后0.5d,第一磨牙牙胚中无Wnt5a阳性表达;出生后4.5d,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Wnt5a阳性表达较强;出生后16.5d,可见成牙骨质细胞中Wnt5a呈阳性表达;出生后20.5~30.5 d,成牙本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中Wnt5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成牙骨质细胞中Ocn和Al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Wnt5a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为从无到有,呈现规律性表达;Wnt5a下调分化基因的表达,在牙骨质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mandibular glands of miniature pi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Miniature pig (minipig) is increasingly used as a large animal model for a variety of biomedical studies.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on anatomy, histology and sialograghy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of the minipi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of a miniature pig’s (minipig) submandibular gland as a large animal model for further biomedical studies.Methods Five minipigs were subjected to sialographic, anatomic, histologic, 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s for submandibular glands. Results Sialograms showed a long, horizontal main excretory duct and a pear-shaped gland located inferoposterior to the angle of the mandible.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lied superficial to the suprahyoid, and infrahyoid muscle groups, and were covered by the inferior portion of the parotid gland.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mixed parenchyma of mucous and serous secretory acini. Alcian blue (AB) staining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PAS) rea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minipig submandibular gland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acid mucous substances by serous cells and polysaccharide, and neutral mucous substances, by mucous cells. Conclusio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of the minipig is considered a useful large salivary gland animal model for biomed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具有抑制凋亡、促进细胞转化、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等作用,在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Sur-vivin还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它主要通过调控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发挥作用。研究Survivin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可以为临床预防、治疗急性胰腺炎及监测胰腺炎的病情进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天象入手,通过中医学象思维思辨方法,结合天人相应的理念,对"精明之府"进行了新的探讨,分析了精明的内涵,阐释了《内经》对脑的认识,指出精明之府实指头面感觉,是一种功能象,并非特定的解剖形态,是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体之象。通过新的视角分析中医学经典问题,对梳理中医理论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育龄妇女尿蛋白1个加号复查结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检验科共计有3962例初诊尿常规检测1个加号的病人,通过尿常规复查和24h 尿蛋白定量实验进行分析。结果:尿蛋白1个加号在四组之间的 F=0.009,P =0.000。尿蛋白1个加号转为2个加号在四组之间的 F=0.005,P =0.000,复检转2个加号的比例外科(25.96%)多于内科(16.05%)、多于妇科(11.02%)和产科(8.22%)。结论:生育期妇女尿蛋白1个加号病理的原因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鹤  于建才  赫嘉惠 《医学综述》2014,20(21):3868-387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伴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大部分患者可痊愈,但是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炎症或扩张型心肌病。目前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主要包括病毒入侵、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细胞凋亡、活性氧类等。该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梅毒血清抵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31例确诊梅毒患者,分析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以及血清抵抗与年龄、性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疾病分期、治疗用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初始滴度、疾病分期和治疗用药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PR初始滴度较低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较高,其中滴度为1∶8患者抵抗发生率高达61%.潜伏梅毒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高达45.6%,而一期梅毒血清患者仅为10%.苄星青霉素治疗后血清抵抗发生率仅为28.3%,而大环内酯类为72.7%.结论 初始滴度较低、潜伏梅毒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梅毒患者较易发生血清抵抗.  相似文献   

20.
三种眼科学术沙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沙龙是很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针对研究生教学、青年医师培养、申报和完成重大课题等不同的需求而同时举办的三种针对性的学术沙龙,包括研究生读书会、眼底病病例讨论沙龙、课题组学术沙龙,促进了研究生、青年医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在青年人自我教育、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培养和发现人才、建设学术团队等方面,学术沙龙发挥了积极作用。确定沙龙的主题、演讲者、主持人、宣传组织工作和持续化等是成功举办学术沙龙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