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IFN-γ和IL-4的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和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和IL-4含量,按HBV DNA含量(拷贝/ml)把CHB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7/ml),中载量组(10^6-10^5/ml)和低载量组(<10^5/ml)。结果:C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显著降低(t=4.20,P<0.01),IL-4显著增高(t=6.36,P<0.01)。高、中、低载量组之间比较:IFN-γ、IL-4含量有显著差异(分别F=3.65,P<0.05,F=4.89,P<0.05)。IFN-γ在高载量组最低,低载量组最高;IL-4在低载量组最低,高载量组最高。结论:CHB患者存在一定程度TH1/TH2型细胞的失平衡,以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占优势,并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因此,调节TH1/TH2型细胞平衡有助于清除HBV和治疗CH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CHB患者60例,根据检测的HBV 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各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20例。抽取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水平。结果①ETV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为81.7%,HBV DNA阴转率为69.5%,HBAg阴转率为26.7%,应答率为91.7%,无应答率为8.3%;②CHB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③ETV治疗前高载量组IFN-γ含量降低,而IL-10的含量增高(P>0.05);④ETV治疗后24周的血清IFN-γ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IL-10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HBV DNA载量的CHB患者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存在差异,IFN-γ/IL-10水平可作为ETV治疗CHB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相关性,以判定是否以1×105拷贝/ml作为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44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依据血清HBVDNA将患者分为高载量(≥105)和低载量(<105)两组,同时依据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分<G2,≥G2两组.结果 244例患者中炎症分级G≥2者48例(19.7%);HBV DNA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 0.05).结论 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轻度炎症,炎症分级G≥2者占19.7%;肝脏炎症程度与血清HBV DNA无相关性,1×105拷贝/ml不能作为是否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和I型干扰素(IFN)α、βmRNA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的CHB患者88例(CH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4例(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用2~(-ΔΔCT)的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组患者外周血中STING,IFN-α和IFN-βmRNA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2.95、3.14、2.01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3.41,-2.31,均P0.05);CHB患者STING相对表达量HBV DNA病毒载量≤10~(4 )IU/mL组分别是HBV DNA病毒载量10~4~10~(5 )IU/mL组、10~5~10~(6 )IU/mL组和10~(6 )IU/mL组的2.98、3.76、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STING与IFN-α、IFN-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5、0.503,均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STING表达升高,且STING高表达影响HBV复制。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应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昱 《现代医院》2010,10(5):87-8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与TH1/TH2细胞应答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载量的90例HBV感染者,根据血清HBV DNA载量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HBVDNA载量<103copies/ml、B组为HBV DNA量103~105copies/ml、C组为HBV DNA>106copies/ml,同时,各组内根据ALT结果分为ALT正常和异常组),抽取外周血,以特异性刺激因子HBcAg刺激这3组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HBV感染者及对照组PBMC在HBcAg刺激后的IL-2和IL-10量。结果对照组PBMC在HBcAg刺激后IL-2显著高于HBV感染组(p<0.01),IL-10则相反(p<0.05);而三组HBV感染者中,IL-2检测值依次为:A组>B组>C组(p<0.01或p<0.05),IL-10则相反(p<0.01或p<0.05);A、B和C组内,ALT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异常组的IL-2显著高于ALT正常组(p<0.01或p<0.05);而ALT异常组的IL-10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的HBV感染者体内可能以TH2细胞应答占主导,而低病毒载量时则可能以TH1细胞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7.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在预防乙型肝炎传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唾液中乙肝病毒(HBV)含量在乙肝传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0例乙肝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按血清乙肝病毒含量高低分为4组,即对照A组、阴性B组、低病毒C组[1×103~1×105拷贝/ml(copies/ml)]、高病毒D组(>1×105copies/ml).分析唾液与血清病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检出HBV DNA 180例,阳性率为90.O%,而唾液中检出HBV DNA145例,阳性率为72.5%,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35,P>0.05).低病毒C组血清与唾液检出病毒(100.0%vB 38.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1,P<0.01).高病毒D组血清与唾液检出病毒(100.%It8 83.8%)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5,P>0.05).血清高病毒D组病毒平均含量为(6.63±1.55)log copies/ml(拷贝/ml的常用对数),唾液中病毒平均含量为(5.21±1.85)log copies/ml,唾液较血清病毒含量平均低一个数量级.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和唾液中未检出HBV DNA.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的HBV DNA病毒时,其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HBV DNA病毒,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精确检测唾液中HBV DNA水平可评价病毒在体内复制程度,进而判断患者的传染力度.  相似文献   

8.
吴涛  蔡笃运  林锋  贾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17-4519,4522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CHB患者及25例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HBV-DNA(+)CHB组与HBV-DNA(-)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CHB组(P<0.01),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HBV-DNA(-)CHB组(P<0.01).HBV-DNA(+)CSHB组与HBV-DNA(-)CS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SHB组CD8+T绝对值显著高于HBV-DNA(-)CSHB组(P<O.05); HBV-DNA(+)CSHB组CD4+T/CD8+T比值显著低于HBV-DNA(-)CSHB组(P<0.01).高HBV-DNA载量-CHB组和低HBV-DNA载量-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高HBV-DNA载量-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低HBV-DNA载量-CHB组(P<0.05).HBeAg(-)CHB患者HBV-DNA(+)组与HBV-DNA(-)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在HBeAg(-)CHB患者中,HBV-DNA(+)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组(P< 0.05);HBV-DNA(+)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干HBV-DNA(-)组(P<0.05).结论 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T细胞亚群紊乱程度和CD8+T绝对值与HBV-DNA载量、HBeAg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含量,进而评价CHB患者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并分析TRECs含量与HBV病毒含量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5例CHB患者PBMCs中TRECs含量及血清HBV DNA含量,同时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外周淋巴细胞中TREC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V DNA含量的不同分为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组(1×105IU/ml)和高病毒组(≥1×105IU/ml),3组患者TREC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P0.05)。采用直线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HBV DNA含量与TRECs含量之间无相关性(r=0.15,P0.05)。结论 CHB患者PBMCs中TRECs含量低于正常人群,提示CHB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明显降低;TRECs含量与HBV病毒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 →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 结果 HBV 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对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及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血清IL-10(80.96±30.86 vs 72.11±24.19 mg/L)、IL-12(41.33±15.10 vs 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 vs 38.01±10.49 mg/L)、IFN-γ(19.81±12.29 vs 16.55±8.99 mg/L)和HBV DNA(108.2478±0.9826 vs 105.8876±1.4822拷贝/ml)的水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 结论 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IFN-γ和病毒复制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的表面抗原定量以及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观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录的1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不同分期分为4组,免疫耐受期30例、免疫清除期36例、低复制期35例、再活动期39例,分别检测不同分期的表面抗原定量,探究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4.5±0.3)、(4.0±0.4)、(2.9±0.7)、(3.3±0.5) lgIU/ml;病毒载量分别为(8.4±0.5)、(7.3±1.1)、(2.6±0.2)、(4.7±1.3)lg拷贝/ml; HBsAg/HBV-DNA值分别为0.52±0.03、0.53±0.07、1.11±0.27、0.67±0.26;4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血清HBsAg水平与HBV-DNA呈现正相关性(r=0.724,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与HBV-DNA呈现正相关性(r=0.745,P<0.05),而免疫耐受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均与HBV-DNA呈现正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慢性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清HBsAg含量不同,临床中能够依据其不同的含量水平进行判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情程度,而HBsAg含量与病毒载量具有相关性,临床治疗中可将HBsAg含量与病毒载量作为治疗和监测疗效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于医院住院的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T)组与恩替卡韦(ETV)组,每组43例,均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LDT组给予替比夫定,ETV组给予恩替卡韦,均治疗72周;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及HBV血清标记物,评定综合疗效,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6、72周总胆红素(TBiL)、HMGB1、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降低,白蛋白(ALB)、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P0.05);与同时间ETV组比较,LDT组TBiL、HMGB1、IL-4、IL-10水平和HBV DNA载量较低,ALB、IFN-γ水平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36、72周ALT复常率均升高(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相似,但替比夫定在早期抗HBV优于恩替卡韦,可能与调控HMG-1、IFN-γ等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赵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75-1477
目的 通过观察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5-HT)含量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运动减缓慢性应激损伤的神经免疫学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模型组及运动组.采用慢性束缚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采用无负重游泳作为体力运动方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枕叶皮层5-HT含量,并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枕叶皮层区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IFN-γ及IFN-γ/IL-4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动+模型组不同脑区5-HT含量明显增加,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不同脑区5-H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力运动可通过增强中枢5-HT系统功能及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降低慢性应激对机体神经免疫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Thl/Th2细胞应答状态.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单纯内异症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腹腔积液中IL-4、IFN-γ水平.结果 单纯内异症组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组血清、腹腔积液中IL-4、IL-4/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腹腔积液中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组血清、腹腔积液IL-4、IL-4/IFN-γ水平高于单纯内异症组(P<0.05),而血清、腹腔积液中IFN-γ水平低于单纯内异症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患者较单纯内异症患者Th2细胞应答更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IFN-γ、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CHB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ADV,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LAM,治疗48周.分别于用药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HBV DNA定量.随访1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77.08%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值<0.05或P值<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值<0.05或P值<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8.51%(P值>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显著恢复了血清IFN-γ、IL-17的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较适合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滴度及HBV DNA载量与T细胞亚群分布的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1-8月住院乙型肝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患者外周血血清中HBeAg滴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 DN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和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87例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54例,阴性33例;HBV DNA阳性60例,阴性27例.54例HBeAg阳性患者根据HBeAg含量分成3组:HBeAg低滴度组、中滴度组和高滴度组.60例HBV DNA阳性患者根据病毒载量分成3组:HBV DNA低载量组、中载量组和高载量组.结果 HBeAg阳性组的CD3+和CD4+T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6±6.62)%和(29.26±7.62)%,均低于对照组(t=8.95、7.19,P均<0.05);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为(26.17±6.34)%,高于对照组的(23.70±4.53)%(t=-2.27,P<0.05).不同HBV DNA载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3.97和7.67,P均<0.05).HBeAg阴性、HBeAg阳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3+、CD4+、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8、22.86和3.31,P均<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BeAg滴度及HBV DNA载量不同,其T细胞亚群分布也不同.测定T细胞亚群或可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为及时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与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17例,心功能Ⅲ~Ⅳ级23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力衰竭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力衰竭组治疗前IFN-γ水平[(8.30±2.22)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94±1.05)ng/L](P<0.01),治疗后IFN-γ水平[(5.22±1.83)ng/L]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者与心功能Ⅲ~Ⅳ级者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Ⅱ级者IFN-γ水平[(6.04±0.98)ng/L]显著低于心功能Ⅲ~Ⅳ级者[(9.96±1.09)ng/L](P<0.01).结论 IFN-γ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过程明显相关,IL-4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不同临床分型患者IL-12水平与Th1/Th2细胞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根据临床分型的不同,分为轻度32例(CHBⅠ级组)、中度29例(CHBⅡ级组)和重度9例(CHBⅢ级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 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和HBV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水平;检测外周血Th1、Th2及Th1/Th2细胞比例。结果 CHBⅠ级组患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显著低于CHBⅡ级组和CHBⅢ级组(P0.05); CHBⅠ级组HBeAg、HBsAg水平显著低于CHBⅡ级组和CHBⅢ级组,而抗-HBe水平显著高于CHBⅡ级组和CHBⅢ级组(P0.05); CHB患者血清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CHB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 CHB患者的Th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h1、Th1/Th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CHB患者病情的加重,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Th1、Th1/Th2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h1/Th2失衡现象,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体内HBV DNA载量呈正比,病毒复制水平升高可能与Th1细胞减少,机体的病毒清除能力下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HBV BCP)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阳性组、阴性组间对细胞因子(IL-10、IL-12、TNF-α和IFN-γ)及HBV DNA复制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变异阳性组的血清IL-10(80.96±30.86vs72.11±24.19 mg/L)I、L-12(41.33±15.10vs35.98±14.47 mg/L)、TNF-α(56.04±27.05vs38.01±10.49 mg/L)、IFN-γ(19.81±12.29vs16.55±8.99mg/L)和HBV DNA(108.2478±0.9826vs105.8876±1.4822拷贝/ml)的水平明显高于BCP变异阴性组。结论HBV BCP变异可导致血清IL-10I、L-12、TNF-α、IFN-γ和病毒复制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与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17例,心功能Ⅲ~Ⅳ级23例,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力衰竭组治疗前血清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力衰竭组治疗前IFN-γ水平[(8.30±2.22)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94±1.05)ng/L](P<0.01),治疗后IFN-γ水平[(5.22±1.83)ng/L]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Ⅰ~Ⅱ级者与心功能Ⅲ~Ⅳ级者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Ⅰ~Ⅱ级者IFN-γ水平[(6.04±0.98)ng/L]显著低于心功能Ⅲ~Ⅳ级者[(9.96±1.09)ng/L](P<0.01).结论 IFN-γ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过程明显相关,IL-4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