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患者对两种肠内营养制剂的耐受性,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脊柱术后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内肠鸣音情况及术后24 h内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4.4±5.1) vs (16.8±5.0)h,P=O.021];研究组腹胀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vs18%,P=0.025;6% vs 24%,P=0.012);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缩短脊柱术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胃肠道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早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②方法将6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于消化道出血停止后18~24小时分别给予口服百普素(EN)支持和普通流质。两组患者分别于进食0、7、14天进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的监测。③结果进食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④结论早期应用短肽EN治疗可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进行临床分析,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早日痊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科2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0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道大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患者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轻,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宁耀贵 《大家健康》2014,(1):193-193
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6年11月因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PN组(对照组)38例术后接受外周静脉营养;EN组(实验组)38例,术后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治疗(连续7天)。基本等热量,并对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1日、第8日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及TNFα。结果术后第8日实验组的IgG,IgM,IgA,CD4和CD8均明显高于PN组(P<0.05),而TNFα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代替传统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患者肠腔内脱落细胞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间前瞻性入组142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试验组于术前3 d起给予30 kcal/(kg·d)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不进行灌肠、不口服泻药及抗生素;对照组进行传统肠道准备,包括术前流质膳食、口服泻药及抗生素、清洁灌肠。两组于肿瘤切除后吻合前对远端肠管用1 500 mL生理盐水灌洗远端肠管,收集肠腔冲洗液1 000 mL,迅速送检。比较两组患者肠腔内灌洗液脱落癌细胞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肠腔内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为15.5%(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2%(20/71)(P=0.040)。试验组和对照组完成随访分别66例和64例,随访时间20~48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6.1%(4/66)和7.8%(5/64),(χ2=0.155,P=0.694)、远处转移率7.6%(5/66)和7.8%(5/64)(χ2=0.003,P=0.96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78.8%和(50)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0)。结论术前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可减少结直肠癌患者肠腔脱落癌细胞的阳性率,但不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7.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h连续滴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30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15d后体重、血清清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30d后体重、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短肽型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配比方案对重型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患者肠黏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96例S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肽型:整蛋白型=1:1的EN配比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短肽型:整蛋白型=4:1的EN配比方案,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功能、免疫功能、肠道耐受情况及氧合指数,并统计两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EN达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尿乳果糖与甘露醇之比(lactulose/mannitol,L/M)、D-乳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ALB、TP、PA、IgG、IgA、IgM水平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L/M、D-乳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不耐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42% vs 29.17%,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EN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短肽型:整蛋白型=1:1的EN配比方案比较,短肽型:整蛋白型=4:1的EN配比方案在改善SBI患者营养功能、肠黏膜功能及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更优,同时能够提高肠道耐受度,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自2007年6月~2009年1月我院诊治的35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术中留置一条鼻肠管,术后开始从鼻肠管泵入肠内营养液,后分为护理干预组(21例)与正常对照组(14例),护理干预给予各个方面的护理,对照组则自行康复。结果21例护理干预患者中20例痊愈,1例有感染症状,痊愈率为95.24%;正常对照组14例患者,6例痊愈,痊愈率为42.86%,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胃切除后经过鼻胃空肠内营养的护理是必须且安全的,护理后能使患者早日出院,减少感染率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谷斌斌  王超  王毅 《浙江医学》2004,26(9):672-673
胃切除术后的早期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升高,而胃肠功能的恢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常发生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并发症.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我们于2002年4月~2004年4月选择30例胃切除术后的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经腹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胃上部癌患者术后均给予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为全量肠内营养,观察术前及术后第1、8天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学指标及IgA、IgG、IgM、C3、C4等免疫学指标。平均住院时间14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8±6)h。术前、术后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改变(P〉0.05);术后第1天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gM术前与术后第1天、IgG术前与术后第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8%)并发症中:膈下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提示,近端胃切除术后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范娟  沙红兰  丁燕燕  胡阳 《安徽医学》2020,41(6):649-652
目的 探究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对比干预1周后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情况,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体质量及孕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宫高、腹围与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后孕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可提高孕妇宫高与腹围、胎儿双顶径与头尾,并提高孕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不同途径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9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观察组使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统计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应用空肠造瘘置管肠内营养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9月-2011年6月共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为38例和35例患者。EEN组经胃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TPN组经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营养指标、肝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同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患者各项肝功指标较显著高于EE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要少于TP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N及EEN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EEN更具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86例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0~12天.监测WT、TP、Alb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胃切除术 42例患者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 EN)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2 8例 ,女 1 4例 ,年龄 2 9~ 75岁。其中胃癌 2 2例 ,消化道溃疡穿孔 6例 ,胃癌伴穿孔 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9例 ,胃癌伴出血 3例。2 材料和方法2 .1 管 道 胃肠减压管及荷兰 Nutricia公司生产的鼻饲管。2 .2 营养制剂 荷兰 Nutricia公司生产的肠内高能营养多聚合剂 (又名百普素 )与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2 .3 置管方法 术前经鼻孔先插入胃肠减压管 ,再插入鼻饲管 ,深度为 5 5~ 65 cm,术前保留鼻饲管的导丝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需作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20例)和肠外营养组(PN,20例)。于术后24小时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与PN组间血糖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2.20±16.07h)较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6.40±20.82h)要早(P〈0.05);同时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方法,既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又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全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24例)、肠内营养(EN)组(22例)。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8 d取外周血检测B淋巴细胞、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术后8 d两组B淋巴细胞数均无明显改变,EN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及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正常水平,而PN组CD8仍处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低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增强胃癌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