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1 双顶叶多个大小不等之图形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 图2 平扫左顶叶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3 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无强化。 图4 平扫,见左顶叶中约3.0cm×3.5cm大小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5 脑囊虫,环形结节强化型。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内呈小环形强化,壁光滑。  CT征象 以环形、结节强化型最多,16例占37.21%,其次为囊泡型,8例占18.6%,脑炎型6例占13.95%,钙化型5例占11.63%,脑室型1例占2.33%,混合型7例占16.28%。脑囊虫病CT分型及表现1.脑实质型急性型CT表现:①脑炎型CT表现:类似其…  相似文献   

2.
图1肝血管肉瘤。CT平扫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肝左外叶密度较高图2CT增强显示肝右后叶不规则团状明显强化灶。肝左外叶及脾脏也见多个1cm大小低密度结节灶图3肝右叶下段表面不规则,可见少量腹水;肝实质内多个散在的低密度结节,部分结节可见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2 8岁。 1个月前出现上腹部隐痛 ,并见肉眼血尿。查体发现腹部巨大肿块 ,颜面部大面积褐色皮脂腺瘤。患者自幼多病 ,身体虚弱 ,智力差 ,无癫痫史。CT检查 :腹部平扫示双肾各有 2个密度不均匀的肿块 ,内见少量点状低密度灶 ,肿块大小不等 ,最大者 13.8cm×10 .2cm× 9.4cm ,最小者直径约 1.5cm ,形态不规则 ,边缘清晰 ,突破肾包膜进入肾周间隙 ,肾盂肾盏变形 ,肠管受压移位(图 1)。增强扫描见各个肿瘤强化不一致 ,低密度灶无强化(图 2 )。将低密度区薄层扫描后测得CT值为负值。头颅CT平扫示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  相似文献   

4.
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3 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2 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另外16 例中有9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报告7例肝结核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肝结核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报告的7例患者均经手术或肝穿病理证实。男3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50岁)。其中包括粟粒型肝结核、结节型肝结核和结核性胆管炎三个病理类型。结果:(1)粟粒型肝结核CT表现为肝脏弥漫性肿大、密度减低或表现为肝脏肿大伴有多发性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肝结核可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有周边性强化;亦可表现为肝内结节状混杂密度灶,其特点是病灶中心密度高,尤其是伴有“粉末”状钙化,周围密度低,增强扫描有轻至中度的环形强化。(3)结核性胆管炎罕见,沿胆管壁走行的钙化、管型结石可能是本病的特点。结论:粟粒型肝结核CT表现缺乏特征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其他脏器结核,否则CT不能做出正确诊断。结节型肝结核和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大网膜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1CT平扫,左中腹示一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肿块,腹腔内大量液性低密度区图2增强后肿块明显迅速不均匀强化,位于右中腹部,其内示一环状低密度区图3大体标本,肿瘤切面呈蜂窝状,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腔患者男,43岁。进行性腹胀8个月。体检:腹部膨隆,中下腹部隐约...  相似文献   

7.
赵国礼  程红岩  龙行安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20-1222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SNN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行螺旋CT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检查,2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CT发现11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CT平扫示病灶均呈低或稍低密度,6例中央可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延迟期4个病灶有边缘强化。MRT1WI示23个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10个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更低信号;T2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8个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强化,8个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边缘强化。16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见强化。结论:CT平扫和动态增强及MRI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对SNN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报告小儿肝脏恶性肿瘤9例(原发性7例)其中肝母细胞瘤3例,肝细胞癌4例;转移性2例)。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CT征象为:(1)平扫肝实质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增强;(2)大多数肿瘤较大,常使肝脏变形;(3)肿瘤通常累及肝脏一叶,右叶多见,但可以累及两叶或多中心;(4)胸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分析和讨论了肝母细胞瘤和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肝脏肿瘤平扫显示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更清楚地显示之,但其表现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右颈动脉鞘神经纤维瘤霍志毅,魏虹,张振锋图1CT平扫示右颈动脉间隙内实性肿物边缘尚清晰。图2增强CT扫描见肿物轻度强化,其中可见未强化的低密度影,颈内静脉受压变扁(箭头)。手术见肿物来源于右颈动脉鞘,大小约4cm×3.8cm×4cm。游离上下侧,断掉...  相似文献   

10.
图1CT平扫示肝脏右后叶转移瘤,内见细砂粒样钙化,聚集成团图2结肠中分化腺癌,未见粘液分泌(HE×40)图3第2次术后11个月,胸部CT扫描示右下肺转移结节,内可见细砂粒样钙化,位于中心肝转移瘤钙化较少见,全身多处转移均有钙化的病例更为罕见。我院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CT表现。结果左上腹不适8例、隐痛6例、胀痛5例、乏力10例、低热8例、食欲下降7例、体重减低8例,左上腹扣击痛8例、压痛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孤立肿块型7例,肿块5.5~12.0cm,平扫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增强扫描于动脉期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2例;界限清楚5例,不清楚2例;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强化4例;实质期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5例。粟粒结节型1例,平扫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内见直径2.1~2.8cm多发低密度结节。小B细胞淋巴瘤1例(粟粒结节型):平扫示脾脏肿大,内见1.5~2.0cm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界限不清楚;增强扫描脾脏实质强化,低密度小结节灶无强化,界限清楚。套细胞淋巴瘤1例(多发肿块型):平扫见脾脏增大,肿块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脾脏实质强化,内见3.5~7.8cm的低密度肿块影,界限清楚,静脉期和实质期肿块边缘模糊。毛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型):脾脏呈弥漫性增大,平扫和增强均未发现明确肿块及结节灶。结论原发性脾脏B细胞淋巴瘤以孤立巨块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CT平扫以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Kaposi''''s肉瘤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材料与方法:2例经病理证实的Kaposi’s肉瘤,均有皮肤病损,1例摄腕部X线片,1例作肝脏超声和CT扫描,并均有治疗前、后对比图像。结果:1例右腕骨骨质吸收、稀疏、骨小梁模糊,关节面毛糙,腕间关节及部分掌腕关节间隙增宽;1例超声及CT均发现肝右叶有2cm以上低密度灶,经动态增强扫描示病灶位肝内门脉分支旁,早期强化不显,经延瞎  相似文献   

13.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脾脏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灶,1例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1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壮。8例伴后腹膜、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7例伴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能对脾结核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肺癌的 CT 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了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方法:本组病例采用东芝600HQCT机,对直径≤3cm的32例周围型小肺癌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CT表现分析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认为周围型小肺癌主要有四种CT表现:1、小肿瘤结节边缘呈深分叶状,系肿瘤多核发病所致;2、肿瘤结节内空气支气管征;3、肿瘤结节外侧兔耳征;4、肿瘤结节与肺门血管连接。结论:以上任何一种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16例IPL的临床及CT资料,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其中8例为常规扫描后行病灶团注法动态CT扫描,结果:IPL的CT表现可分5类,(1)病灶边缘清楚,增强无明显强化,其病理主要为大片凝固坏死及周边纤维组织包绕;(2)病灶边界清楚,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其病理主要为大片凝固坏死及较多的炎细胞浸润;(3)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经化为等密度  相似文献   

16.
甲状旁腺肿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例甲状旁腺肿瘤及并发症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全组病例术前局部及肾区均行B超检查和骨骼X线摄片检查。术前局部彩超、CT平扫各5例,CT强化4例。结果腺癌7例,6例位于甲状腺下极。B超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低回声结节。2例瘤体内可见无回声区,其中1例有点状钙化;彩超检查瘤体内与外周均见丰富血流信号,并见动脉血流进入瘤体内;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具均匀强化。腺癌1例,B超和CT均示形态不规则,有点状钙化的低回声或低密度肿块,彩超无血流信号;CT可清楚显示其浸润情况。骨骼改变、肾结石各5例,肾钙质沉着症2例。结论(1)影像检查的联合应用,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较可靠,(2)以肾脏病变为主要表现时易误诊.应及时检查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7.
胸腹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腹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LCD)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胸腹部LC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3例,女9例,胸、腹部各6例.结果: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10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胸、腹部各5例,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略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一致,7例病灶内见裂隙状、小片状非坏死性低密度影,4例病灶内或边缘见簇状、点状、小片状或中央放射状钙化,1例见多发囊变.胸、腹部各有1例伴有纵隔及后腹膜多发小淋巴结,且腹部病例伴有肝脾肿大.另有1例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胸部LCD动脉期平均强化幅度90~130HU;腹部LCD动脉期平均强化幅度50~80HU,其中1例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余腹部病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胸、腹部各1例,病灶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T2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结论:LCD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提示该病可能,确诊依赖于手术和病理.  相似文献   

18.
肝血管内皮肉瘤又称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国内外报道极少,在此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影像诊断问题。1病历简介 患者,女,43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胀痛半年,下肢浮肿、行走困难两月。体检:右上腹局限性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剑下15cm。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AFP阴性。影像学检查:CT示肝右叶及方叶巨块状低密度影,大小约 21cm×17cm,边界较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2~40Hu,肿块部分呈结节状及囊状改变,囊内可见液.液平面(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增强。MRI示…  相似文献   

19.
甲状旁腺肿瘤致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8例甲状旁腺肿瘤及并发症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 全组病例术前局部及肾区均行B超检查和骨骼X线摄片检查。术前局部彩超、CT平扫各5例,CT强化4例。结果 腺瘤7例,6例位于甲状腺下极。B超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低回声结节。2例瘤体内可见无回声区,其中1例有点状钙化;彩超检查瘤体内与外周均见丰富血流信号,并见动脉血流进入瘤体内;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具均匀强化。腺癌1例,B超和CT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髓母细胞瘤典型CT表现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典型CT特征,材料与方法:本搜索27例髓母细胞瘤,其中23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81.5%)病变在CT平扫时呈非均质性,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内有些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时,通常(85.2%)呈均匀性强化,其内的坏死低密度灶更为明显。结论:大多数髓母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并不是均质性的,而是非均质性的,内有低密度区,本组CT表现不同于其他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