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与冠状动脉血流受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122例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并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病人进行分析,以入院血糖≥7.8 mmol/L(140 mg/dL)作为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比较有或无应激性高血糖两组病人的冠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PCI术前梗死血管血流TIMI 3级的患者与正常血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5.0%vs16.1%,P<0.05),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流受损明显相关.结论: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冠脉血流受损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且临床疗效已充分肯定,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报道相对较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探讨了≥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17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是否出现RA分为RA组和NRA组,对比观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达峰值时间、抬高的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性死亡、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比较术后第30天的两组心脏彩超结果.结果 RA组PCI时间窗显著早于NR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与NRA组比较,RA组有较高的ST段回落幅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术后第30天时RA组具有较低的左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内径及较高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就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黄昕煜  李文平  郝永红  寇峰军 《临床荟萃》2006,21(15):1111-11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预后差.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能迅速、完全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成功率.现就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术前救治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选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急救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急救与护理是最初和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给AMI患者在行PCI术前施行正确救治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临床护理方法.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士术前、术中、术后配合医生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其中1例在术后第3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经再次PCI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密切检测,术后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有助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术的安全,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中再灌注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AMI急诊PC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术中介入配合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术中配合要点。结果平均介入配合时间为(59. 71±17. 28)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术中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经紧急抢救,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通过医护治疗的密切配合,提高了应急处理的实效性,保证了患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MI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并发症,临床上容易误诊.随着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明显降低.PCI术后发生PMIS报道较少,结合文献资料,我们对最近遇到的1例PCI术后PMIS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冠状动脉阻塞所引起的任何类型的症状.ACS涵盖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87例,进行心功能分级.检测PCI术前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评价NT-proBNP水平与以上各临床及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Ⅲ、Ⅳ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m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P<0.01);行PCI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P<0.01);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心脏事件组患者(P<0.05).结论:血浆NT-pmBNP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PC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集束化管理(Bundle box)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经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PCI术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观察组应用Bundle box实施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通过查阅国家胸痛中心平台收集数据,比较两组患者(D-to-B)时间和该过程中关键指标的时间,并通过专用调查表对相关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D-to-B时间、各关键指标时间明显缩;(P<0.01),相关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 Bundle box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明显缩短了D-to-B时间,提高了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了相关部门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脉术中提前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疗效.方法 选自2019年1月—2020年4月该院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PCI术前注射硝普钠,对照组患者在发生无复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错过血运重建半个月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为围PCI术心肌梗死组(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3)和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n=69)。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检查结果,PCI术前服药情况、冠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PCI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对两组血糖、q-CRP、IMR进行二分类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统计患者PCI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IMR、q-CRP、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R是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IMR与PCI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增加值正相关(P0.05)。两组PCI术后3个月LVEDd及其增加值、LVEF及其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PCI术心肌梗死组MACE事件发生率(28.6%)大于非围PCI术心肌梗死组(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发生围PCI术心肌梗死的患者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血栓完全阻塞冠状动脉而引起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所出现的病症,伴有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其病死率可高达85%.及时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血管的重要手段,急诊冠脉搭桥手术(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ECABG)是急诊PCI失败时的最有效方法,采用杂交手术(hybrid cardiac surgery)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吸取了二者的优点,进一步使急诊搭桥手术微创化,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国内外鲜有报道.2006年1月~ 2013年1月,6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杂交手术”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亲属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问卷,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亲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亲属各项心理症状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以手术是否成功、治疗费用二者为著.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人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病人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再灌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45例于支架植入前行低流量灌注10min(预处理组),42例直接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对照组)。观察2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心功能变化。结果预处理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1),术中及术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40.1%)(P<0.0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2.5±19.4)μg/L低于对照组(66.8±22.9)μg/L(P<0.05),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55±12)%高于对照组(48±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采用低流量灌注进行再灌注预处理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延长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ICU收治的96例行PCI治疗在ICU时间延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ICU延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策略。结果:患者PCI术后发生ICU延长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房颤、左心室功能不全、右心室功能不全、术后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ICU延长的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低血压、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加强患者护理,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CU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 4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VFM涡流模式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室内涡流横纵径、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比较急性下壁梗死患者与正常人及其PCI术后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左室涡流纵径增大(P<0.05),横向位置靠近后侧壁,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下降(P均<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后1个月涡流纵径小于术前(P<0.05),横向位置靠近前间隔侧,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涡流变化有其一定特征,PCI术后涡流相关参数较术前有改善,VFM可作为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其PCI术治疗前后心腔内血液流场变化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39例,其中血栓抽吸+PCI 118例(血栓抽吸组),直接PCI组121例,对两组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栓抽吸组在即刻血流TIMI 3级[106(89.8%)与96(79.3%);x2=5.026,P<0.05]、PCI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50%[101 (85.6%)与90(75.2%);x2=5.500,P<0.05]、术后1周内射血分数≥50% [68(57.6%)与52(43.0%);x2 =5.130,P<0.05]、住院期间再梗死发生率[0(0)与5(4.1%);x2=4.980,P<0.05]都明显优于直接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平均住院时间[(l0.05±5.40)d与(10.40±5.03)d;t=-0.525,P>0.05]、术中心室颤动发生率[4(3.4%)与3(2.5%),x2=0.174,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15(12.7%)与18(14.9%);x2=0.235,P>0.05]、恶性心律失常[12(10.2%)与15(12.4%);x2 =0.296,P>0.05]及病死率[2(1.7%)与5(4.1%);x2=1.248,P>0.0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血栓抽吸可能改善临床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06-90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术后血清B型脑利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根据病情和治疗情况为PCI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的血浆BNP水平,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BNP水平均升高,PCI治疗组BNP水平在术后24h较药物保守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BNP明显升高,在行PCI术后较药物保守治疗组可明显下降,说明AMI患者早期应用PCI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肌供血,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