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随机观察 10 5例 (B型 5 3例和C型 5 2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α1b治疗 6个月和随访半年后 ,B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抗 HBe的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C基因型 (P <0 . 0 1) ,B基因型患者的有效应答率为 5 2 . 83 %,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 2 5 . 0 0 %(P <0 . 0 1)。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高于C型 ,复发率低于C型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B基因型对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疗效显著高于C型 ,HBV基因型是影响干扰素α1b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进行基因型测定 ,显示B基因型 31例 (5 1 7% ) ,C基因型 2 6(43 3% ) ,D基因型 3例 (5 0 % )。B型、C型与干扰素应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例D型均有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HBV基因型可能不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D型对干扰素应答率高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延安地区不同HBV基因型临床特征及其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PCR鉴定延安地区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并对患者应用干扰素α-2b抗病毒治疗12个月,随访12个月,对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延安地区HBV基因型以B、C基因型为最常见;B基因型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且B+C基因型HBeAg阳性率也明显低于C基因型;B基因型与B+C基因型、B基因型与D基因型、C基因型与D基因型、D基因型与B+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而无应答率低于C基因型;B+C基因型的干扰素应答率低于B、C基因型.结论 延安地区B、B+C基因型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完全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B+C基因型的干扰素应答率低于B、C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30名HBV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PCR-RFLP检测HBV基因型, 观察不同基因型HBV对干扰素的应答水平.结果: 30例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40.0%)和C型(56.67%)为主, C型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患者(6.03±1.35 vs 5.45±1.21,P<0.05), B型患者对干扰素应答率显著高于C型患者, 在无应答患者中分别有1名B型和C型转变为D型.结论: 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基因型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分析42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基因型及HBeAg不同状态时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应笞率不同,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为66.7%(12/18),C基因型持续应答率为27.3%(3/11)。HBeAg阴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87.5%(7/8),HBeAg阳性患者为38.1%(8/21), P<0.05。结论HBV基因型及HBeAg的不同状态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且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对 2 6 9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NS5b区基因片段扩增 ,并对 5 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 ,同时观察干扰素α - 2b对其中 48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HCV单纯 1b型感染、1b基因变异及 2a型感染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为 70 % (14/ 2 0 )、9 5 % (2 / 2 1)、71 4% (5 / 7) ;其中完全应答分别为 45 % (9/ 2 0 )、4 8% (1/ 2 1)、5 7 1% (4/ 7) ;部分应答分别为 2 5 % (5 / 2 0 )、4 8% (1/ 2 1)、14 3 % (1/ 7)。 1b基因变异组同单纯 1b型及 2a型感染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单纯 1b型感染组与 2a型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HCV单纯 1b型感染或 2a型感染者对干扰素敏感 ,而 1b基因变异者干扰素治疗效果极差 ,可作为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HB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前C区和BCP(基础核心启动子)区基因位点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进行检测.结果: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未发现A、E、F基因型.HBV DNA高复制水平明显与C基因型及混合基因型有关.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明显优于C、D型,而混合基因型对α-干扰素的应答最不敏感.仅B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产生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及无应答时HBeAg的转阴与HBV前C区nt 1 896位点变异、以及BCP区nt 1 762、nt 1 764双位点变异有关.C基因型HBV前C区及BCP区基因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HBV基因型与HBV DNA复制水平、HBV基因变异以及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BV基因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干扰素α 2a(IFNα 2a ,罗荛愫 ,罗氏 )为对照 ,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FEG IFNα 2a ,派罗欣 ,罗氏 )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将 2 0 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EG IFNα 2a组 (10 6例 )和IFNα 2a组 (10 2例 ) ,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 2a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 (SVR)显著高于IFNα 2a组 (分别是 4 1.5 1%和 16 .6 7% ,P <0 .0 0 0 1)。PEG IFNα 2a治疗HCV基因 1型和非基因 1型的SVR显著高于IFNα 2a组 (P =0 .0 0 3) ,PEG IFNα 2a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α 2a组 (P =0 .0 0 0 3) ,但是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9)。PEG IFNα 2a与IFNα 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均无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PEG IFNα 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干扰素IFNα 2a ,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的检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方法检测468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分析HBV基因型与病毒复制、基本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肝病病情轻重、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B和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25.0%和64.9%;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68.8%)高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35.0%)(P<0.01);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水平也明显高于B基因型(1g 6.74 copies/ml vs. 1g 5.44 copies/ml, P<0.01);轻中度慢性肝炎以B基因型为主,而重度慢性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有效应答率为47.2%,C基因型的有效应答率为2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分型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及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抗病毒效果 ,并比较双环醇对不同基因型的乙肝患者的疗效。选取 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口服双环醇 2 5mg每日 3次 ,6个月。治疗前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治疗结束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乙肝患者ALT、AST、HBeAg、HBVDNA变化。复常率ALT2 1例 (6 3 6 % ) ,AST15例 (4 5 5 % ) ,转阴率HBeAg :11例 (33 3% ) ,HBVDNA :9例 (2 7 3% )。B型和C型抗病毒总有效率分别是 5例 (4 1 7% )、8例 (4 0 0 %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抑制乙肝病毒的效果。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对双环醇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