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肩部及锁骨手术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手术,其麻醉范围牵涉颈丛及臂丛神经,作者总结5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的神经阻滞麻醉体会,为此类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ASAⅠ~Ⅱ级实施肩部或锁骨手术的成年患者,年龄18~68岁;男性35例,  相似文献   

2.
锁骨和肩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 ,全麻及高位硬膜外麻醉 ,术中管理水平要求高 ,尤其是高位硬膜外危险性较大 ,而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阻滞麻醉 ,对此类手术都有阻滞不完善之缺点。我院从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对 2 5例拟定锁肩部手术患者 ,施行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其麻醉方法新颖 ,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5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8例 ,年龄 1 8~ 71岁 ,60岁以上者 5例。锁骨骨折 1 1例 ,其中 1例合并肩关节脱位 ;肩部脂肪瘤 4例 ;化脓性肩关节炎 1例 ;肱骨头结核 1例 ;肱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经验。方法我院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86例,均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结果86例患者的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单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对57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上臂、肩部、锁骨手术麻醉经验。方法:肌间沟向头端消失处约平C5水平为进针点找到肩部异感后注药液。结果:123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有2例发生麻醉药毒性反应,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颈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方法简单,相对安全,麻醉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28例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的上肢手部、前臂、上臂、肩部及锁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对镇痛、肌松不全者术中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可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所在区域的神经分布及其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我院90例颈丛臂从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的麻醉实践验证。结果经统计,该法锁骨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9%,仅1例失败。结论一点进针法的确能同时阻滞部分颈丛和臂丛神经从而满足其所支配区域相关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定祥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01-1402
实践证明,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在其支配区域麻醉效果确切,并且神经阻滞点相对表浅固定,利于操作。锁骨及其外周组织受臂丛、颈浅丛神经双重支配,故单一的某种神经阻滞很难为锁骨手术提供确切的麻醉效果。本科利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达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颈神经阻滞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麻醉方法 ,但麻醉效果不全较为常见。作者于1989年12月~2001年6月 ,采用单侧颈浅丛神经及C4 横突一针法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80例 ,麻醉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 ,男58例 ,女22例。年龄10  相似文献   

10.
丁华  罗会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2627-2627
目的 讨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联合组)和臂丛神经阻滞组(臂阻组),观察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联合组阻滞成功率明显优于臂阻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臂阻组(P<0.05).结论 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麻醉理想、不良反应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前瞻随机单盲方法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率.方法:60例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行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n=30)和Ⅱ组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n=30).神经刺激器诱发出目标神经阳性体征后共给0.5%罗哌卡因35 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不适感及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等待总时间.45 min内每5 min评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等待总时间和麻醉不适感显著少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或P<0.05).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P<0.01).结论:与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使用相同局麻药及容量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短的操作时间、更少的麻醉不适感和更完善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浅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为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组。记录阻滞后30min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者达到90.0%,而对照组仅为16.7%(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钊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99-800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9%,全部病例未发现有气胸以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锁骨骨折在创伤外科中经常遇到,因手术部位特殊,在麻醉方法选择上存有一定的争议,自1990年来我院采用颈丛神经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外伤性锁骨骨折病人80例,男性70人,女性10人,年龄最大的65...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1年3月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持续阻滞进行上肢手术后镇痛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 ,男性26例 ,女性14例。年龄19~56岁 ,体重45~67kg,ASAⅠ~Ⅱ级。上臂手术16例 ,肘关节手术8例 ,断腕再植术2例 ,断掌再植术3例 ,前臂手术4例 ,断指再植术7例 (含三指再植4例 ,二指再植3例 )。术前均肌注鲁米那钠100mg。1.2方法应用22G小儿用静脉穿刺套管针按常规肌间沟法进行定位穿刺 ,找到异感后拨出针蕊 ,连接注射器 ,抽吸无回血及脑脊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麻醉期间拟定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156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信封法分组后拟定每组手术麻醉方案;参照组(78例):拟定常规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实验组(78例):拟定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就组间麻醉优良率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麻醉优良率(98.72%)高于参照组(91.03%)(P<0.05)。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于临床接受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利于麻醉优良率的显著提升,最终促进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B超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较肌间沟阻滞好,其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是适用于急诊手术的上肢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锁骨上多点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锁骨上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改良方法,评价规模化开展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臂丛麻醉,无麻醉禁忌证的上肢手术病人586例,全部采用锁骨上多点扇形注药法,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分级,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5.06±0.65)min;麻醉后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达Ⅰ级528例,占90.1%;Ⅱ级58例,占9.9%;Ⅲ级0例;Ⅳ级0例。其中18例(3.1%)尺神经阻滞不全,30例(5.1%)肌皮神经阻滞不全,10例(1.7%)上臂内侧神经阻滞不全。气胸发生率为0,刺破锁骨下动脉的发生率为2.6%(15例),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后遗症。结论:锁骨上扇形注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一种可行的锁骨上臂丛麻醉改良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下肢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6年~2002年4月把选择性下肢神经阻滞运用于下肢手术280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2例 ,女118例。年龄14~92岁 ,其中60~75岁41例、76~92岁38例。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ASAIII~IV42例、伴脊柱、骨盆骨折和椎管内麻醉禁忌者共23例。1.2方法麻醉前常规选用安定0.1~0.2mg/kg ,1997年5月后改用咪唑安定0.05~0.1mg/kg 静注。麻醉根据手术部位(见表1)选择性行股神经(10±3ML)、坐骨神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