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方法:采用血管铸型剂灌注法制作长爪沙鼠标本,解剖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缺损,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采用解剖显微镜观察了50例国人大脑的Willis环前部及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又可分成两小段,即Ⅰ段和Ⅱ段。Ⅰ段发出丘脑下部支,Ⅱ段发出前穿支。前交通动脉向后上方发出丘脑下部支,向前上方发出胝脈体正中动脉,其出现率为56.0±7.02%。脉络从前动脉绝大多数起自颈内动脉,极少数起自后交通动脉。该动脉平均发出13.3支穿支分布于邻近的脑组织。大脑前动脉被分成A_1段及A_2段。A_1段发出四组穿支,即前穿支、丘脑下部支、胼胝体下回支及返动脉。大脑前动脉共发出十支皮质支,可分成三种干型。本文讨论了Willis环前部及大脑前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和大脑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献玉 《黑龙江医学》2004,28(5):399-400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 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1 3h ,于2 0 0 2 - 1 1 - 2 3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家属述该患晨起外出活动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跌倒在地,言语含糊不清,无意识障碍,呕吐数次,在当地医院给予甘露醇2次静滴及路路通1次静滴,病情无好转,故转我院继续治疗。入院查体:T 37 2℃,P 1 0 8次/min ,R 2 0次min ,BP 1 3 3/9 3kPa。嗜睡、呼之能应,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右共同偏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中枢性面舌瘫,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减弱,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检…  相似文献   

6.
大脑后动脉的显微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显微镜下放大6—40倍观察了100侧成人的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大脑后动脉主干右侧稍粗于左侧,分为P_1~P_3段。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干型可分为五型:单干型;双干型;三干型;四干型和五干型。颞下前动脉有3例直接起于大脑中动脉的起端附近。分布海马回外侧及颞下回下面的前部。在其他材料里尚未见到。距状裂动脉除直接发自大脑后动脉外,尚发自颞下后动脉和顶枕动脉,以加强视区皮质区的血液供应,称为副距状裂动脉。  相似文献   

7.
颅底动脉环是调节颅内平衡血流的重要结构,它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因为1664年Thomas willis对颅底动脉环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和功能研究,因此颅底动脉环又被称为willis环。willis环是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是血液补偿结构,因为willis环连接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当一侧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方法 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分布的影像学模板,对7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梗死形态进行分型,评估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中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皮质前型分水岭、皮质上型分水岭梗死中颈内动脉病变率较高,皮质下型分水岭、分水岭合并穿支梗死中大脑中...  相似文献   

9.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手术显微镜和双目解剖镜,观测了67个(成人30、儿童16、胎儿21)固定脑的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脑外段。共有中央支900条,每侧平均6.73±0.49(1~18)支。内、外侧群均各以2~3支最多见。内侧群80%以上以直角或锐角从大脑中动脉分叉前发出;外侧群几乎都以锐角从主干、分叉处发出。外侧群中央支虽略粗,但与内侧群间无显著差异。中央支脑外段呈S形走向,入脑后将重新排列为前内和后外的矢状位扇形外观。本文还对中央支血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观察,讨论了中央支脑外段解剖特征与脑动脉瘤手术和脑血管病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爪沙鼠Willis环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Levine发现用夹闭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能产生全脑缺血后,这种动物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脑缺血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有用这种动物制备脑缺血模型的报道。为了解长爪沙鼠Willis环的缺失程度,我们通过橡胶灌注法和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构筑了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结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动脉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5只大鼠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观测其脑动脉系统。发现多数大鼠大脑前动脉合并成一条总前大脑动脉(71.11%),后交通动脉连于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86.66%),闭锁型动脉环的出现率为97.78%。基底动脉的第二无分支区,是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最佳血管阻断部位。  相似文献   

12.
对10月龄正常家兔6只、30月龄6只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家兔副性腺由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组成,精囊腺位于膀胱后,紧贴输精管壶腹部,上方为两个单独突起(称精囊角),至前列腺前叶水平融合成精囊体,前列腺紧贴于精囊腺背侧,分为前后两叶,有共同的结缔组织囊,前叶较宽,有两条粗大导管,后叶导管较细,均开口于尿生殖窦。组织学观察证实,30月龄家兔的精囊腺、前列腺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龄性变化,表现为上皮细胞退变、萎缩、间质平滑肌增生,时见鳞化,以前叶为著。  相似文献   

13.
以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家兔中脑水管室管膜上皮,主要有纤毛、微绒毛、花球状和泡球状结构,以及三种室管膜上细胞。中脑水管室管膜上皮的作用,实际上要比以前所预料者更为的重要,支持神经元—室管膜—脑脊液间通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所致缺血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对16例MCA狭窄所致的急性闭塞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进行微栓子(MES)检测。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有中度MCA死(CI)6例;而深穿支动脉梗死(PAI)8例,为单发梗死。栓子检测结果:16例病人中,有4例(25%)MES,其中重度狭窄的2例患者均发现MES。结论 栓塞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急性缺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交界区多发梗死多由于该区域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栓子清除能力的下降引起。狭窄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栓子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脊髓根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85例,记录病人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入院时及入院72h后两次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将入院72h后NIHSS评分增加≥2分者定义为进展性卒中。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结果 285例病人中有57例(20.0%)为进展性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史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结论进展性卒中是比较常见的卒中类型,通过MRA显示的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能有效地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102例教学用过的下肢标本上,对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进行了观察: 1.成人腘动脉的平均长度为17.36±1.17cm。膝上内动脉和膝上外动脉分别起白有腘动脉中段上1/3和中段中1/3各有40.59%和46.53%。膝下内动脉和膝下外动脉起自下段上1/3各有32.35%和36.37%。膝中动脉起自膝上外动脉38.78%。 2.腘动脉均在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其始部的下方2.4±8.1cm处分出腓动脉,后者有3.92±1.92%特别发育,并代替胫后动脉分布。 3.测量小腿动脉的管径及与主干所呈角度。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传代培养,取3~7代细胞进行光学、电子显微镜鉴定后,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进行刺激,结果经F检验表明:不同培养天数、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均能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其细胞增殖速度与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