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及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冠心病患者PTCA术或PTCA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后的心肺功能指标,确定PTCA术或加支架术的急性效果,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PTCA术或加支架术前后和康复运动训练后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PTCA术或加支架术后患者的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量明显提高(P<0.05),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增值非常显著提高(P<0.05和0.01),运动诱发的心电图ST段压低显著改善(P<0.002),最大代谢当量(METs)、每分通气量(VE)和最大氧耗量(VO2max)显著提高(P<0.002、0.005和0.05);康复运动训练8~12周后患者的运动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METs、VO2max和VE进一步显著提高(P<0.05)。提示PTCA术或加支架术配合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侧枝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PCI后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作为康复运动组(运动组),18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作为康复运动+体外反搏治疗组(运动反搏组),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对照组)。3个月后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并于术后第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展均较快,其中运动反搏组第3阶段RPP和RPE值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定结果显示,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均达较高康复程度,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3)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较治疗前提高(P〈0.05和P〈0.01),而且运动反搏组的NMD也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侧枝循环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运动反搏组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PCI术后给予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从而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社区康复改善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生活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出院断指再植病人90例实施社区康复训练,采用运动训练、感觉训练、作业方法、职业训练、心理护理等一体系化的康复训练,按中野和立井手指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分。[结果]社区康复优良率迭88.46%。较社区康复前(7.69%)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康复能改善断指再植病人的生活能力,增加病人重返工作岗位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早期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急性卵段抬高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住院期进行三阶段康复治疗。出院前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发病后3天进行血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R)浓度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测定距发病天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均不是影响患者峰值及无氧阈时的代谢当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出院前进行的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测定距发病天数、LVEF、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出院前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卒中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将104例病人分为4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1组、对照2组按常规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和Fugl-Meyer积分评定,分别对两组病人入院、出院及出院后半年随访时给予评定,观察4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出院及病后半年随访,病人的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卒中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最大限度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梁玉芝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29-2530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 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 运动组训练后患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心率增值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心率-血压双每次积(ERP)、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有显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或支架术后病人坚持运动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脏功能容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玉玲  胡杏娟  崔丽娜 《护理研究》2012,26(24):2254-2256
[目的]运用坐式太极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使其能够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从而探讨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护理手段。[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而后治疗组采用坐式太极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于疗程前后分别对病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抑郁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坐式太极运动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余雪梅  林瑞声  邱海胜  杨金仙  李雅 《护理研究》2006,20(34):3188-3189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出院断指再植病人90例实施社区康复训练,采用运动训练、感觉训练、作业方法、职业训练、心理护理等一体系化的康复训练,按中野和立井手指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分。[结果]社区康复优良率达88.46%,较社区康复前(7.69%)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康复能改善断指再植病人的生活能力,增加病人重返工作岗位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前3个月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因此,社区运动功能康复不容忽视。2002年1月~2003年4月,我们对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住院期间由康复治疗师指导,出院后转入社区时,康复方案由康复治疗师制订,社区护士具体指导,并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将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Brunnstrom、Rood等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新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12周后对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效果。结果康复训练12周后两组患者较康复训练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分均提高(P0.01),但观察组更佳,两组康复训练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神经发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索维普数据库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关文献和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01/2009-10.检索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再狭窄、康复运动.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入选相关文献20篇.结果: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于段,而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门课题.置入支架后的前期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运动治疗,解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同时,能明显减少血管再狭窄和降低支架血栓的发生率.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进行规律的康复运动,有助于减轻血管再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或支架术后的影响。方法42例PTCA或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同时进行心肺功能测定,运动组根据心肺功能测定结果制定运动处方,进行12周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结果运动组训练后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心率增值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心率-血压双每次积(RPP)、最大代谢当量、最大氧耗量和每分通气量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PTCA或支架术后病人坚持运动训练有益于体能的提高,心脏功能容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内支架置入 (CASI)治疗对冠状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10 82例冠状动脉造影及 434例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检出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 ,均行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内支架 ,夹层闭合 ,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 ,而内支架置入对治疗冠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指导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在CAG与冠脉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MID、PB及DS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MID、PB及DS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扩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提高支架置入效果,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效果安全可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局部室壁运动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RI技术对3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心尖四腔、两腔观各节段局部心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前缺血心肌应变率曲线中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SR峰值均小于正常节段并可出现收缩后收缩(PSS)波。术后经治疗的缺血心肌各峰值逐渐增加,PSS波消失,各指标较未经治疗的缺血心肌明显增加。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小春  许灵娇  钱银芬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13-1115
目的观察授权教育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49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授权教育,并随访3月,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在授权教育前和教育3月后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授权教育后,患者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结论授权教育能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The Octopus Study consists of two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in whic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n the beating heart (off-pump CABG) using the Utrecht Octopus Method is compared to intra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and conventional CABG. The primary endpoint in the comparison of off-pump CABG versus stent implantation (OctoStent Trial) is medical effectiveness (i.e., absence of reintervention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t 1 year after treatment). The primary endpoint in the comparison of off-pump CABG versus conventional CABG (OctoPump Trial) is cerebral safety (i.e., absence of cognitive deficits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econdary endpoints in both trials includ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ngina, quality of life, exercise capac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A total of 560 patients will be enrolled. A random sample of 210 patients will undergo repeat angiography at 1 year to assess angiographic restenosis rate and graft patency. Including 1-year follow-up, the study will last for 3 years. Control Clin Trials 2000;21:595-609  相似文献   

18.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s a high-resolution imaging technique that is increasingly used for intracoronary imaging to characterize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nd vascular response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troduction of optical frequency-domain imaging (OFDI; second generation OCT) has simplified practical use of this novel imaging modality resulting in a mor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Here we highlight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acute and chronic vascular response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by OCT imaging. OCT provides cross-sectional images with approximately 10-fold higher resolution as compared to intravascular-ultrasound (IVUS), allowing for precise evaluation of tissue coverage and malapposition of coronary stent struts. More than 30 studies using OCT to compare vascular responses to different stents have now been reported. Recent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OCT-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issue composition around stent struts. OCT is used for evaluation of novel stent concepts, such as bioengineered stents and bioabsorbable stents, where it provides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than IVUS. While intracoronary OCT imaging is further developed, including faster 3D-OCT-image-reconstruction, larger OCT studies/registries with standardized analysis will provide more insights into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s from OCT-imaging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和FTCA、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143例,其中的54例76支病变冠状动脉植入支架59枚,包括前降支25枚、回旋支12枚和右冠状动脉22枚。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依次为前降支、右冠、回旋支及其他分支。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多支病变狭窄的发生率较中青年明显增加。狭窄血管经PTCA及支架植入后血供明显改善,但仍有可能发生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坦度螺酮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冠心病支架置人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给予坦度螺酮治疗6周,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前后HRV及QTd的变化情况。结果坦度螺酮治疗6周后HRV各参数明显升高(P〈0.05),QTd明显缩小(P〈0.01)。结论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坦度螺酮能显著改善伴焦虑抑郁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且该药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