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晓玲 《护理研究》2007,21(3):237-237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剖宫产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的剖宫产率甚至高达60%[1]。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已引起了广大产科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我院近8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求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及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途径与方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1998年1月—2005年12月8年间我院共住院分娩4770例产妇,其中剖宫产1514例,总的剖宫产率为31.74%。1.2方法统计分析各年剖宫产率及指证的构成比的变化对有多个指证的病例,均以第一位指证进行分类。1.3统计学方法对剖宫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剖宫产率及其指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2126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证放宽,社会因素、胎儿因素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证。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无医学指证呈上升趋势,应多渠道宣传自然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证,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供临床参考与实施,共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5年共分娩6513例,剖宫产2117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2.50%,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剖宫产各指征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头位难产、臀位、妊娠期合并症等剖宫产率则有所下降,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提高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广泛运用镇痛分娩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6.
10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手术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在1000克(妊娠28周)以上的胎儿。恰当掌握剖宫产术指征是衡量妇产科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判断能力的标准,应尽量避免手术的盲目性。本文对本院不同时期6年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此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盲目性、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已呈现出分娩这一过程过度依赖与医疗干预措施的趋势。剖宫产率的上升已引起产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剖宫产率的上升是否带来围产儿病死率的降低值得研究。现将近年来我院剖宫产2845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增高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1761例剖宫产的指征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结果:2005年剖宫产率为45.31%,2006年剖宫产率为46.3%,平均剖宫产率为45.86%,影响剖宫产率主要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14.14%)、社会因素(11.93%)、脐带绕颈(10.11%)、巨大胎儿(9.26%)、相对头盆不称(9.26%)、妊娠合并疾病(8.86%)、中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5%)等。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80例产妇为护理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产妇分娩结局和不良分娩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对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自然分娩率和对护理方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组剖宫产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对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应用效果理想,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了解目前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从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6781剖宫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08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2.00%(840/2625)、35.00%(966/2760)、39.08%(1186/3035)、45.98%(1669/3630)、51.88%(2120/4086),2008年与200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333,P<0.01);②主要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变化:社会因素、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头盆因素在各年剖宫产指征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04年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805,P<0.01).结论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妇及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改变服务观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降低无指征剖宫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无指征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院2011年7~10月实施剖宫产的246例产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46例剖宫产产妇中无绝对手术指征的221例,占89.84%,主要原因是孕妇缺乏分娩相关知识,害怕自然分娩的阵痛,选择吉日、珍贵儿,还有医师过度宣传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安全及医师未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结论:应加强孕产期健康宣教和产时监护,减轻产妇分娩时的阵痛,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控制不必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妊娠晚期无剖宫产指征妇女选择剖宫产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描述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对导致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了主从结合式的triangulation法.结果:无剖宫产指征孕妇在选择剖宫产过程中,对她们影响最大的是孕妇对涉及决定的重要他人的观点和行为的看法,孕妇认为剖宫产可以避免产痛和侧切,剖宫产安全是她们希望选择剖宫产的最主要的原因.结论: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比如孕妇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是无剖宫产指征妇女选择剖宫产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他人的生产经历对孕妇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05%~5.00%~([1]),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传统医学观点认为为了避免大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不主张剖宫产术同时切除子宫肌瘤.但随着剖宫产术操作的熟练,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妊娠合并直径>4 cm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探讨其安全性及临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对11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中,选择剖宫产72例;行阴道试产46例,其中29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3%;先兆子宫破裂3例、宫缩乏力6例、胎儿宫内窘迫等改行剖宫产5例。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如无剖宫产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11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16例)、氨甲蝶呤(MTX)组(20例)、米非司酮+MTX组(35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AE)+MTX组(41例)。观察四组的临床疗效。结果UAE+MTX组术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水平、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MTX组、米非司酮+M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住院费用、治疗期间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治愈率:MTX组为90%,2例患者血13一hCG下降不理想,行B超监测下刮宫术,1周后复查血β-hCG下降,28d降至正常;米非司酮组、米非司酮+MTX组、UAE-4-MTX组治愈率均为100%。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误治。超声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计划性剖宫产预防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计划性剖宫产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将注射用头孢唑林钠1.0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于断脐后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注射用头孢替安1.0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首剂始于术前0.5h,每日2次,连用2d,观察术后两组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及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最高体温、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感染、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剖宫产使用头孢菌素第1代断脐后单次给药是一种合理、有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顶侧联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120例)改良式顶侧联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218例中108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在膀胱顶上剪开腹横筋膜,不下推膀胱,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及手术步骤,使手术简便化。结果:观察组与时照组在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术中新生儿评分、术中出血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乳汁分泌情况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具有手术简便、层次清楚,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