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②方 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直径>10cm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病人17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17例中CT定位诊断正确11例,占64.7%;B超诊断正确7例,占41.2%,5例行DSA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④结论 各各影 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正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与手术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分析1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讨论B超、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B超对本病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胰腺肿瘤、甲状腺髓样癌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7.5、100、50和100%。定期对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B超、CT检查可及早对新的内分泌肿瘤做出诊断,B超和CT为本病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肿瘤112例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肾上腺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988年5月至200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用比较影像学方法,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1)B超、CT、MRI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95.54%和98.14%,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33%、65.69%和79.63%;综合影像检查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则高达100%及86.92%.(2)12年内成功切除肾上腺肿瘤102例,其中巨大肾上腺肿瘤(体积>10.0 cm×5.0 cm×4.0 cm)30例;3例肾上腺转移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部穿刺硬化治疗;6例肾上腺转移癌采取介入性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而未手术.结论:(1)B超可作为肾上腺肿瘤的筛选手段,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高,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明显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2)手术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前提,对解剖结构的熟悉和灵巧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B超、CT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恶性肿瘤较为少见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3%。术前的定性诊断和确定肿瘤的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是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用于甲状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 ,然而用B超和CT检查两种方法相对照的文章报道较少。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旨在分析CT、B超检查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1.1一般资料3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17例。年龄22~72岁 ,平均 (47.0±2.5)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1.2检查方法B超检查采用Aloka_6…  相似文献   

5.
梁健峰  谢军 《广东医学》2000,21(4):325-326
目的 探讨肾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肾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B超、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率分别为87%,98%和100%;6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8例行肾切除术,12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6例采用DSA明胶栓塞治疗,其中8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肾损伤的诊断首选B超、CT或DSA;对单肾裂伤可行DSA明胶栓塞,对部分裂伤可在阻断血供情况下行肾修补或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2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高血压23例(96%),尿VMA检查24例,阳性21例(88%),B超、CT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96%及100%。全部病例经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证实,良性23例(96%),恶性1例(4%),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及影像学检查,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影像学与各种内分泌学检查。结果 各种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CT100%、B超95%,IVP30%;CA(儿茶酚胺)定量90%,VMA(香草扁桃酸)85.6%,CA定性37.5%,酚妥拉明试验70%,结论 肾上腺B超、CT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IVP对嗜铬细胞瘤定位性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20例诊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990年以来收治的20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6例(80%),其中18例尿VMA高于正常,B超、CT和MRI定位诊断阳性分别为90%、90、100%,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症实,其中良性19例,恶性1例,胆瘤位于肾上腺者17例(85%),异位嗜铬细胞瘤3例915%),结论:强调定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病理检查评价评价影学检查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88例眼内占位性病变行手术治疗,其中眼球摘除86例,局部肿瘤切除2例,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76例(86.36%),基本符合5例(5.68%),不符合7例(7.96%)。结论:B超、CT、MRI检查对诊断眼内占位性病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滑肌脂肪瘤(错构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肾错构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54.5%,CT为81.8%,术前诊断错构瘤18例,误诊为肾癌4例,其中3例术中冻冻切片示错构瘤,行肿瘤剜除11例,肾部分切除7例,肾切除3例,肾根治性切除1例。结论:CT是诊断错构瘤的首选检查手段,肿瘤体积大小、脂肪含量少、瘤内出血是影像学改变不典型导致误诊的原因,仔细分析病史、影像学资料及术中冰冻切片可避免误诊,手术治疗应尽量采用保留脏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131I—MIBG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1I-MIBGSPECT显地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3例嗜铬细胞瘤及其中3例术后复查病人^131-MIBGSPECT肾上腺髓业像衣心业像结果,并与CT、B超、去甲肾上腺素(NE)/尿3-甲基-4羟-杏仁酸(VMA)等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1I-MIGB对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达100%,而CT、B超、NE/尿VM地该病的检出率依次为84.61%,69.23%,54.5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眼眶内常见肿瘤的声像图特性 ,找出超声诊断规律。 方法 对 30例眶内肿块超声特征、肿块好发部位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眶内肿块超声表现有多种声像图特征 ,肿块内回声特征与病理结构相关 ,肿块好发部位与病理性质相关。 结论 超声对眶内肿块诊断及时 ,结合内部回声与好发部位有助于对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提高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 2 5例 ,共 2 8个病灶 ,其中 2 5个病灶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3个病灶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即异位嗜铬细胞瘤。 2 4例行B型超声检查 ,17例行CT检查 ,9例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CT或MRI征象。结果 声像图特征 :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部分为不规则形有分叶 ,多可见回声明亮的肿瘤边界 ,肿块较小的多为均质的低回声 ,较大的多为实液混合性的高回声。CT表现 :肿块常较大 ,密度不匀 ,强化明显。MRI信号特征 :信号多不均匀 ,T1WI多为低信号 ,T2 WI特征性的表现为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强化。MRI、CT和B超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 10 0 %、95 %和93% ,三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1%、89%和 85 %。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B型超声、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自动枪胸部穿刺活检术对诊断肺部病变的价值。 方法 总结肺部病变 71例 ,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自动枪 (配 18G,Tru- Cut活检针 )胸部穿刺 ,取活检标本 ,经病理检查诊断肺部病变。 结果  71例中发现良性病变 19例 (2 6 .8% ) ,恶性病变 5 0例 (70 .4 % ) ,未明确诊断 2例 (2 .8% )。取材成功率92 .7% ,血痰发生率 7.0 % ,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该方法对明确诊断肺部病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1968~1998 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68.2% 的病人发现胰腺包块,B超和CT检查包块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0.0% 和87.5% .肿瘤钙化率和强化率分别为43.8% 和83.3% .术前超声引导包块穿刺活检9 例,8 例能定性诊断。22例中良性11 例,可疑恶性5例,恶性6 例。20例采用手术治疗。④结论 B超、CT和术前超声引导包块穿刺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B超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利用 B超对双侧肾上腺区多体位多切面常规扫查。 结果  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 B超正确诊断 5例 ,诊断符合率 83.33%。 结论  B超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安全无伤、图像直观、符合率高、定位准确、经济简便、便于随访等优点 ,具有首选检查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病人进行腮腺区CT平扫,其中10例进行腮腺区CT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③结果 腮腺混合瘤CT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边缘较清楚,密度接近或高于正常腮腺组织。④结论 CT可显示腮腺混合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在MSCT上的影像特征,提高MSCT对该部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肝肾间隙巨大肿瘤患者,通过对肿瘤在MSCT轴位与在后处理MPR、VR两种图像上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并同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MPR与VR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的定位优势及对肿瘤定位有价值的影像表现。结果:26例肝肾间隙巨大肿瘤,其中CT轴位定位诊断:肝脏来源8例,右肾来源6例,肾上腺来源7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诊断:6例来源于肝脏,6例来源于右肾上极,9例来源于右侧肾上腺,5例来源于腹膜后其它组织。同手术与病理结果(肝脏来源6例,右肾来源7例,右肾上腺来源8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对照,CT轴位定位准确22例,占85%;CT轴位与MPR、VR相结合,定位准确25例,占96%;两种方法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优势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13例AVM病人皆行DSA及MRI检查,其中67例行MRA检查。③结果DSA表现为密集成球、相互交叉缠绕的血管团或块状血管;MRI表现为蜂窝状、葡萄状和条索状流空血管,无明显占位效应;MRA显示局部纡曲的血管团,血管分支增多,缠绕在一起。DSA及MRI对AVM的诊断率远高于MRA(χ2=106.7,P<0.01)。④结论DSA与MRI结合使用,对AVM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MRA可作为MRI的补充用于筛选及AVM切除术后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特点。 方法 对 16例临床疑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 MRI检查。 结果 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 92 .3% (14 / 16 ) ,特点为 (1)主动脉壁有分离的回声带 ,真假腔血流速度不同 ;(2 )升主动脉增宽 4 2~ 5 6 m m(13/ 16 ) ;(3)夹层远心端形成血栓 (2 / 16 )。 结论 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