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兰洲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I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疫苗人群接种防病效果;方法:按疫苗使用说明书接种疫区人群,观察1999年秋冬季一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情况;结果:接种前后抗体阳转率为96.88%,接种组2万人中发病3例,对照组13.6万人中发病248例,死亡4例,该疫苗本次使用保护率为91.95%;结论:I型EHF疫苗人群接种防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马磊  何卫  刘涛  徐朝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69-169,17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99例,分为A、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A组126例,24 h内及时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B组173例,在24 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100 UI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所有婴儿按0、1、6个月完成全程免疫后,7~12个月做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A组126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34例,保护率26.98%;B组173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108例,保护率62.43%,统计学分析比较,P〈0.01,二者差异显著,B组保护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优于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和乙肝血源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效果观察。投苗前1周通过血清学检测筛检出300名地HAV,HBV易感的健康儿童,分为三组观察,即单独接种甲肝疫苗的I组,单独接种乙肝疫苗的Ⅱ组和同时接种甲,乙肝疫苗的Ⅲ组。甲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Ⅰ组和Ⅲ组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39%和90.14%;而7个月后分别为98.31%和100%,抗-HAV滴度在1:1-1:  相似文献   

4.
我军甲肝疫苗接种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出部队人群疫苗预防甲肝的最佳策略,为部队控制甲肝流行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方法 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和决策学方法。结果 从接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R)来看,对部队干部人群实施先筛选再接种,其CER为-1231.27,直接接种CER为-269.84,新兵先筛选再接种,其CER为-762.56,直接接种CER为-32.10。经灵敏度分析发现,决策结果稳定,不随参数取值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当前条件下,部队甲肝疫苗接种优选对象为干部人九,并首选先筛选再接种方案,由于新兵接种甲肝疫苗也产生正效益,所以对新兵也应考虑接种。  相似文献   

5.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u Z  Wang X  Li R  Meng Z  Zhang Y  Gong J  Ma J  Li Y  Zhao S  Li Y  Zhao Y  Huang Q  Luo D  Xia J  Liu H  Liu X  Ouy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78-681
目的 观察国产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的免疫原性及预防效果。方法 在广西、河北、上海等地457251例观察对象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接种疫苗组与对照组甲肝发病率,观察轩保护效果;并筛选易感者,观察疫苗接种后发生甲肝感染的转归及免疫后甲肝抗体阳性率与持久性。结果 H2株(10^7.0TCID50)与LA-1株(10^6.75TCID50)疫苗保护效果均达95%,抗体阳转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疫苗接种后2个月与6个月,为94.9%与86.0%,3年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75%-80%,但保护效果不变。结论 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具有很好免疫原性与保护效果,可与国外灭活疫苗相媲美。接种者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甲肝疫苗预防保护效果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肝疫苗的远期预防保护效果。方法 于 1993年 4月 - 1995年 12月分 5批为 989名学生接种了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 株 (简称甲肝疫苗 ) ,并于接种后 1、3、5年时调查了甲肝患病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病率显著高于接种组 (P<0 .0 5 ) ,同校未接种班及未开展接种学校学生中的甲肝患病无明显差异 (P >0 .5 )。结论 甲肝疫苗对接种者至少有 5年的预防保护作用 ,保护率达 10 0 %。因此 ,甲肝疫苗的广泛应用对控制我国的甲肝流行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符丽英 《重庆医学》2015,(1):106-108
目的:探究QQ群平台管理对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500名学龄前儿童(2~6岁)的家长,将其分成两组:QQ群组(n=250)和对照组(n=250)。QQ群组采用随时进行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宣教方法,在进行宣教后1年,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分析两种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结果QQ群组儿童家长对接种卡介苗第1针、甲肝疫苗第1针、乙肝疫苗第2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针、百白破疫苗第1针、乙肝疫苗第3针、麻类疫苗第1针、流脑疫苗第1针、乙脑疫苗第1针的正确程序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按时接种率为96.8%,高于对照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及家长对接种卡介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类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认知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QQ群平台进行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教育宣传,能提高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和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程序认知度、儿童8种疫苗及时接种率、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下指高危人群)阻断乙肝病毒( 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方法:181例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根据自愿接种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出生后4h内婴儿大腿前部外侧肌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 IU,并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和6个月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婴儿7月龄时检测hBsAg。结果:观察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4.63%,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的对照组17.81%。结论:采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阻断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Ⅰ型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人群接种防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兰洲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Ⅰ型流行性出血热 (EHF)疫苗人群接种防病效果 ;方法 :按疫苗使用说明书接种疫区人群 ,观察 1 999年秋冬季一个发病高峰期发病情况 ;结果 :接种前后抗体阳转率为 96 88% ,接种组 2万人中发病 3例 ,对照组 1 3 6万人中发病 2 48例 ,死亡 4例 ,该疫苗本次使用保护率为 91 95% ;结论 :Ⅰ型EHF疫苗人群接种防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冬梅 《海南医学》2009,20(2):106-107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的甲型肝炎疫苗在儿童体内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方法筛选2—3岁的甲肝易感儿童193人,分别接种进口灭活甲肝疫苗、国产灭活甲肝疫苗和国产冻干减毒甲肝疫苗,观察接种后48h内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于完成免疫后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Igc抗体。结果193名观察对象在接种第1针和第2针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有4例出现轻微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完成免疫接种后,进口灭活甲肝疫苗、国产灭活甲肝疫苗和国产冻干减毒甲肝疫苗抗一HAv—IgG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2.86%、67.61%和61.25%,GMT(ELASA法)平均滴度分别为1:28.28、1:53.39和1:5.76。结论三种疫苗在儿童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远期效果。方法:上述对象(非新生儿组)在12岁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同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0岁起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0μg/支)。18岁时两组对象静脉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非新生儿组与新生儿组相比:前者HBsAg(8.0%)、抗-HBs(62.3%)和抗-HBc(23.1%)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HBsAg(2.0%)、抗-HBs(37.2%)和抗-HBc(4.5%)(P<0.001)。HBsAg阳性者中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00%,后者71.4%,P=0.035;抗-HBs阳性者中的抗-HBc阳性率前者为19.7%,后者6.0%,P=0.000。ALT异常率:前者(5.4%)和后者(6.4%)无显著差异(P=0.575)。将HB-sAg分为阳性者和HBsAg阴性者且进行组内比较时,两组HBsAg阴性者的ALT异常率(前者5.1%,后者6.4%)均显著高于HBsAg阳性者(前者0.6%,后者0.0%)(P=0.000)。结论:非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在远期(18岁)仍具有较高抗-HBs阳性率,对HBV感染具有一定保护性;但HBV的感染标志HBsAg和抗-HBc高于新生儿期接种儿童。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与认知状况。方法对承德市1 090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答卷1 070份,41.68%的人不知道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60.00%的人不知道乙型肝炎疫苗需加强免疫注射,91.87%的人认为不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复种知识不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家属、血站血库及化验室人员、血液科经常输血的患者乙型肝炎疫苗愿意复种率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愿意复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加强免疫注射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不断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加强免疫注射的自觉性,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静宁县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现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7个乡镇的15岁以下的1260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HBV感染标志物,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15岁以下人群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0.95%、78.97%、5.16%,HBV感染率为6.98%。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95%,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χ2趋势=60.569,P=0.000)。结论:15岁以下人群HBV感染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年龄的减小而升高;乙肝疫苗接种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年龄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7年12月至1988年3月对某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部队共发病10例,其中甲肝9例,乙肝1例;9例甲肝中,5例散在发生于5个连队,其余4例为1个连队暴发所致。结果表明:该部队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甲肝为主,多以散发形式出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部队内小暴发,而无续发病例。这些特征与该人群抗-HAV流行率达80%以上,已具有免疫屏障作用有关。当前,部队对甲肝的防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1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子女进行该疫苗预防接种,注射后的不同时期抽血检查HBsAg,抗-HBs的滴度,设45例对照,未注射疫苗。结果抗-HBs阳性率为82.4%~90.2%,有效保护率为74.5%~90.2%,HBsAg阳性率为1.96%~9.81%。结论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暴露后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X  Ma J  Xu Z  Liu H  Zhang Y  Han C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55-957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暴露后预防效果。方法:在河北正定某自然村甲型肝炎流行开始时,对该村小学所有学生采集血清,检测甲肝易感性,并给予接种一剂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滴度为10^6.67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接种后18天(最短潜伏期)与最后1例甲肝病例发生后40天(最长潜伏期)两次采集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观察两组感染与发病情况。结果:在接种后18天以内及18天至最后一病例发生后40天(流行结束)两个观察期内,接种组与非接种组新感染率与罹患率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流行中,未能发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用于暴露后预防的效果,暴露后预防仍应以免疫球蛋白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实施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16年的广东省江门市区.分析免疫复盖人群HBsAg阳性原因.为提高乙肝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市区四所中小学校进行乙肝感染史调查,通过问卷洲查并查阅历年体检(乙肝血清监测)记录,获得HBsAg阳性名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四所学校中共测查5625人,查出HBsAg阳性63例,阳性率为1.120%(63/5626)。63例中无乙肝免疫史19例.占30.15%;免疫史不详7例,占11.11%;未及时免疫18例,占28.57%;非全程免疫5例,占7.93%。母亲HBsAg阳性14例,占22.22%。结论:开展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地区.免疫复盖人群HBsAg阳性主要为漏注疫苗和出生后不及时免疫。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必须从提高计免工作质量入手,降低漏注率和不及时免疫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对大学生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方法 ,对 1995~ 2 0 0 0年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接种组发病 1例 ,发病率为 15 .17/10万 ,未接种组发病 2 6例 ,发病率为5 15 .16 /10万 (P <0 .0 0 5 )。男生的发病率为 191.33/10万 ,女生的发病率为 15 .12 /10万 (P <0 .0 0 5 )。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首针及时接种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接种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10月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福建省1 004个合并后的乡镇中抽取34个乡镇(街道),按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其中77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评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及其对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的影响。结果调查的772名儿童中,738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93.4%,34名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的学龄前儿童完成NIPV接种率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超过24 h和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均不利于儿童完成NIPV接种。结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积极影响,应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加强对该接种率的考核督导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不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将282例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对象随机分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组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组,每组141例,比较两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结果:汉逊酵母组抗体阳转率为95.7%,显著高于CHO细胞组的85.8%,几何平均浓度为(2463.7±149.6)IU/L,显著高于CHO细胞组的(1576.7±123.2)IU/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种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