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并颈椎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18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37~63岁,平均48.2岁;AS病程13~36年,平均17.3年;C_(2~3)骨折2例,C_(4~5)骨折2例,C_(5~6)骨折12例,C_(6~7)骨折2例;伴明显骨折脱位7例,无脱位11例。13例采取颈椎后路手术,4例行颈椎后前路手术,1例前后路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颈椎DR、CT、MR检查,术后1周内、3个月、半年分别完善影像学复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随访,随访时长12~24个月,平均19.4个月。影像学检查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8个月,愈合率100%。17例患者术后内固定物无松动、脱出及移位(94.4%),仅1例患者前路手术后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后再行翻修手术(5.6%)。神经功能在术后均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或者后路手术联合前路等操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可以获得坚强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保证复位、促进骨折愈合,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不同术式及治疗结果,总结术式选择的经验和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19例,其中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联合组)9例,单纯后路手术(后路组)7例,单纯前路手术(前路组)3例.总结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结果.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 ~20个月(平均14个月).联合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1例发生喉返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7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改善多于1级,内固定位置维持良好无松动移位.后路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5例脊髓不全损伤者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多于1级.前路组1例术后4周发生内固定松动进行二次手术,2例术后4个月及5个月骨折愈合,内固定无松动. 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为主,对骨折局部存在缺损或骨折端分离的患者,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手术,术后不需要外固定.对骨折经过椎体、无骨缺损、骨折端间隙小、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患者,可选择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术,术后需要外固定.单纯前路存在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术后需要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或脱位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或脱位12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总结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1)损伤原因及特征:12例骨折中只有1例为严重外力所致;均为单个运动节段的损伤,其中发生在C6-7之间者为50%;累及前中柱的患者中,经过椎间盘的损伤7例,既经过椎间盘又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12例患者中,稳定型损伤3例,不稳定型损伤9例。合并脊髓损伤9例,其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2例,均为治疗过程中颈椎固定不可靠所致的继发损伤。(2)正确诊断率:发生在C6-7水平者X线平片的正确诊断率为17%,C5-6水平者50%,以上者100%;CT100%,MRI 92%。仅有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颈椎时颈椎发生骨折和脱位的可能性较大,致伤外力较小;如果发生骨与关节的损伤,多数为不稳定型损伤,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继发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多数位于C6-7水平,普通X线平片容易漏诊,骨折脱位一旦漏诊,可能由于随之而来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使脊髓损伤出现或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0岁。结果 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Ⅰ~Ⅱ级)10例(20%),CT表现为骶髂关节面毛糙、模糊,关节面下骨质粗线状增生、硬化,局部少许小囊状侵蚀及骨质疏松。进展期(Ⅲ级)31例(62%),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改变,关节面下骨质囊状破坏,其周围见斑片状、条状骨质增生硬化及斑片状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宽窄不等,局部可见桥状相连、斑点状及线状钙化。稳定期(Ⅳ级)9例(18%),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模糊不清,关节间隙消失融合,出现骨性强直。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并评价其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6例经临床证实AS患者骶髂天节病变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参照修订的AS纽约标准(5级分类法)对全部患者的骶髂关节病变进行了分级。结果研究证实,本组46例均有异常CT表现。其中,Ⅱ级(早期,7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受累,关节面轻度硬化、毛糙,皮质白线消失,关节面细小囊变,但关节间隙仍正常;Ⅲ级(进展期,35例)CT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虫蚀状侵蚀,软骨钙化,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略增宽或不均匀变窄;Ⅳ级(晚期,4例)CT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及其病理改变,极有利于诊断AS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采取单纯后方入路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下颈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住院治疗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26例,分析受伤机制、损伤严蕈程度、救治过程、手术记录、术后随访记录和康复过程,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有6例患者采取单纯后方人路手术治疗,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复位侧块固定融合手术,2例A级患者分别于术后2,3个月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其余4例随访37个月(12~5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8个月(3~5个月),神经功能显著改善.1例患者因发生硬脊膜外血肿症状加重至B级,术后达到D级,C级及D级患者均恢复到损伤前水平,2例A级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合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在骨折端无骨缺损时,复位后对位对线良好者可通过单纯后方入路完成固定融合手术,并可实现骨折稳定愈合.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核素关节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人免疫球蛋白(HIgG)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关节显像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确诊的21例AS和18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99Tc^m-HIgG全身显像,其中12例AS患者行^99Tc^m-MDP显像。结果 ①21例AS患者中20例^99Tc^m-HIgG显像示骶髂关节异常放射性增高;44个有临床症状或体征的外周关节中,32个显像异常,临床符合率75%,无一例累及手部小关节。②18例活动期RA患者^99Tcm-HIgG显像均有手部关节的异常改变,无一例累及骶髂关节。③12例AS患者^99Tc^m-HIgG与^99Tc^m-MDP显像比较显示:前者有11例骶髂关节异常放射性分布增高,而后者显像异常仅7例。31个临床累及的外周关节中,^99Tc^m-HIgG显像阳性24个,^99Tc^m-MDP显像异常16个,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77.4%和51.6%,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 ^99Tc^m-HIgG显像能较^99Tc^m-MDP显像更为准确地探测AS患者病变关节的炎症改变,帮助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外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临床常见、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肾及心血管等多个脏器的病变。临床上,AS多见于青年男性,且近年军队的发病率已逐渐增多应引起关注。其关节外病变多数发生在脊柱炎之后,并伴乏力、体重下降、低热和贫血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特点,包括分级、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等。结果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67例,关节面致密硬化22例,囊变15例,关节强直17例,钙化38例;CT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55例,关节间隙变窄42例,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43例,硬化65例,骶髂韧带钙化52例;MRI显示:关节软骨破坏40例,病变区周围水肿57例,骨内脂肪沉积15例。结论对AS骶髂关节的检查,CR为最基本的方法,CT对AS的分级较准确,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30例成人临床肯定的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首发于骶髂关节前下方滑膜处的骨质侵蚀。对此处病变的检出率CT明显高于平片。平片可疑病变CT基本可以确诊,同时分级更为精确。结论 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AS的早期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CT检查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l-tis,AS)发生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的患者近年来报道较多,但对于此类损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目前尚存争议[1,2].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6例AS伴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Halo-vest辅助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而环境因素起很小作用。自2002年3月至2006年4月收集到资料完整的病例75例。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椎炎病人因其脊柱长期强直而致骨质疏松,故极易遭受损伤,尤其是颈椎段。作者分析了18例。作者见到,这种骨折大多发生在C_6、C_7水平处,常为横断型。横行骨折线往往位于椎体的上半部分,也可出现在椎间盘处。骨折部位的重要性在于它同神经学并发症有关。椎体处骨折者全部伴有明显的神经学症状(四肢瘫痪),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而椎间盘处折断者仅有轻度的或没  相似文献   

16.
17.
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骶髂关节和附丽病为其特征[1]。有关其CT表现报道较少,我们将资料完整经各种检查证实的14例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本组14例患者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7-49岁,平均23.7岁。14例患者均因腰痛、腿痛或腰痛腿痛就医,而笔者结合临床疑诊和/或CT椎间盘扫描疑诊本病者,加扫骶髂关节。骶髂关节扫描层厚及其间距均为5mm。 结果 10例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虫蚀样骨质破坏糜烂,边缘不整,均不同程度的在破坏区周围有骨质硬化(图1…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了2例在出现关节旁肿块后数月至数年才做出明确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均为女性。第1例25岁,1977年初在胸骨上端发现3×3×0.5cm的一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并伴有疼痛。薄层X线断层显示胸骨柄关节面不整及侵蚀。活检结果为骨膜纤维化、软骨增生及局灶性新骨形成。后该肿块两次复发。平片检查发现正常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关节软骨下有不规则的反应性骨硬化,关节面有轻度侵蚀。胸锁关节断层亦显示左锁骨近端出现骨硬化。1979年确诊为AS。第2例52岁,1981年出现颈、肩和下背部肌痛数月,X线发现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估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分析其征象,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病程组及同一病程组不同性别患者骶髂关节CT改变分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是关节糜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随病程延长病变加重(Ρ<0.01),同病程组病人女性病变重于男性(Ρ<0.01)。结论高分辨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利于认清征象,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骨关节及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的AS以骶髂关节炎为最初表现,病情逐渐向上发展。脊柱各椎间盘及周围韧带逐渐发生连续性骨化,最终导致脊柱融合。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其颈椎骨折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肓,尤其是下颈椎,据统计AS患者骨折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