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褪黑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褪黑素增补于停搏液中对缺血再灌注离体鼠心的影响,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褪黑素组和对照组.离体鼠心在改良的Langendorff-Neely灌注模型上30 min预灌注,120 min停搏、30 min再灌注.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CPK,LDH),再灌注30 min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再灌注后发现,褪黑素组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CPK,LDH)和LP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褪黑素增补于停搏液中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征  王琳  董念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729-2733,2737
目的 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灌注模型,平衡30min,停搏液使心脏停跳90min,再灌注60min。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rHuEPO预处理组、rHuEPO灌注组。预处理组实验前24h腹腔给予rHuEPo 5000u/kg。灌注组于缺血前10min灌注rHuEPO终浓度50u/mL的灌注液。观察各组再灌后脂质过氧化(MDA)含量、心肌凋亡及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预处理组和灌注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预处理组凋亡与对照组和灌注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灌注组凋亡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预处理组心肌细胞Bc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灌注组(P〈0.01),而Ba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灌注组(P〈0.01),灌注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Bcl-2和Bax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1);电镜示:对照组、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心肌肿胀程度。线粒体及肌丝等超微结构损伤依次小。结论 rHuEPO改变Bcl-2/Bax平衡减少细胞凋亡、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是其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保护的重要机制;rHuEPO预处理优于缺血前短时灌注,这可能与前者使抗凋亡蛋白充分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高钾停跳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f灌注实验模型,离体兔心40只随机等分成5组(n=8).离体兔心4℃标准St.Thomas停搏液(K^+ 16 mmol/L)至心脏停跳,45 min后再灌注20 min,药物于心脏停跳前灌注15 min,观察在不同二氮嗪浓度下对再灌注后心功能及冠脉血流的影响以及再灌注末心肌超微结构、蛋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心肌酶以及腺苷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各浓度二氮嗪预处理的离体兔心心功能的恢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丙二醛的含量、蛋白的漏出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超微结构观察结构损伤较轻.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和超极化停跳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予地塞米松预处理,生理盐水预处理设为对照.预处理24 h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态观测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变化.结果:地塞米松预处理诱导大鼠心肌HSP7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地塞米松可改善再灌注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收缩的最大速率、左心室舒张的最大速率、冠状动脉循环流出量,P<0.01)及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具有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至4个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左前降支只套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再灌注前5min给盐水1ml/kg;吗啡后处理组(MOR组):再灌注前5min给予吗啡0.3mg/kg;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先缺血5min再开放5min,反复3次,再进行冠状结扎。建立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动物模型,以血流动力学、心肌酶学、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形态学为指标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作用。结果MOR组与IPC组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酶学增高、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比较,P〈0.05)。光学显微镜下I/R组呈现典型的心肌结构病理改变,MOR组和IPC组病理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吗啡后处理可以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心肌保护效果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腺苷(adenosine, Ado)预处理在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40只,建立大鼠同系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供体心在获取前15min给予Ado预处理后4℃改良St. Thoms液10mL.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术后5h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电镜观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MDA、 CK-MB明显减少(P<0.01), SOD明显增加(P<0.01),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实验组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1±2.9)d vs (12.0±1.8)d, P<0.01)].结论 Ado预处理对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使受者的移植心脏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纳洛酮(naloxone, NA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 、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纳洛酮预处理组(Nal+I/R组),观察各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用TUNEL检测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IR组相比,IPC组和Nal+I/R组均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及心律失常的发生(P<0.01),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减少凋亡指数(P<0.01). 结论纳洛酮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有保护作用,该研究拓宽了纳洛酮的临床用途,为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脐血浆(UC)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和脐血浆保护组(UC).利用Langendorff 离体灌流装置,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等.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I/R组LDH活性明显增高,SOD活性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脐血浆(1∶100)则明显减少LDH的漏出,同时使SOD活性升高及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脐血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脐血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 大鼠24 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 只,采用离体鼠心非工作模型。A、B两组为实验组,灌注液分别含抑肽酶1×106 kIU·L1 和1 ×105 kIU·L1 ;C组为对照组,灌注液中不含抑肽酶。记录稳定期、药物灌注期和再灌注期的心功能、冠脉流量,再灌注第1 分钟测定心肌酶水平,第10 分钟测定氧耗量,实验后制电镜标本并测心肌湿/ 干质量比。结果:(1)在稳定期和药物灌注期,3 组心脏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 再灌注期,A组鼠心的功能恢复、冠脉流量、心肌酶水平、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指标明显优于B、C组。结论:大剂量抑肽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周云 《四川医学》2013,34(1):15-17
目的 通过建立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研究HTK液与Verapamil配伍对供心的保护效果.方法 30只SD大鼠(200~400g/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予以HTK液与Verapamil(5mg/L)配伍、对照组予以单纯HTK液作为停搏液,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低温下保存大鼠心脏6h,予以37℃ K-H液复灌,心脏复跳,生理仪记录缺血前、复灌20min、40min、60min、80min时血流动力学标值,检测心脏复灌45min时冠脉流出液中心肌酶学指标,实验结束后各组留取样本以行常规病理切片及电镜切片观察微观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LVSP平均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LVEDP持续上升,实验组LVEDP相对稳定;对照组心肌酶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损伤较实验组明显.结论 HTK液联合Verapamil较单独使用HTK液作为心肌保护液,对心肌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功能评价。方法将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ontrol,n=12)和模型组(model,n=14)。两组均建立标准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持续灌注(95%O2+5%CO2过饱和,左心室插入球囊压力管),K-H液持续灌注平衡20min后对照组K-H液持续灌注105 min;模型组同对照组平衡20 min后穿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缘部位,造成局部停灌(缺血)30 min,而后剪断结扎线复灌(再灌注)75 min。伊文思蓝、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缺血面积;记录左心室压力及心率变化过程,比较各组平衡20 min、局部缺血30 min、再灌15 min、再灌30 min、再灌7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结果对照组血供正常,模型组局部缺血、梗死明显;对照组、模型组平衡末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局部缺血、再灌注各个观测时刻心肌酶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模型组经历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漏出明显升高,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受损,心肌耗氧量升高。结论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局部缺血灌注模型稳定可靠,掌握制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后,可顺利快速地成功制备,为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更接近临床疾病状态的实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预适应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缺血-再灌组(I/R组);(3)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05mg/kg);(4)雷米普利预处理组(Ramipril 0.1mg/kg):(5)HOE140+雷米普利预处理组(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每组7只。记录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HR),定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量冠脉流量(CF)和肌酸激酶(CK)活性。再灌注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和+dp/dt max(P〈0.01),升高LVEDP(P〈0.01),降低CF(P〈0.01),缺血-再灌注后10、20min显著降低HR(P〈0.01);(2)与I/R组比较,Ramipril 0.05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及增加CF(P〈0.05);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3)与I/R组比较,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升高LVP(P〈0.01),升高+dp/dtmax(P〈0.01),降低LVEDP(P〈0.01);增加CF(P〈0.05);(4)与Ramipril 0.1mg/kg组比较,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可显著降低LVP(P〈0.05);降低+dp/dtmax(P〈0.05);升高LVEDP(P〈0.05);降低CF(P〈0.05);(5)I/R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HOE1400.1mg/kg+Ramipril 0.1mg/kg组缺血-再灌注后10、20、30minCK与Ramipril 0.05mg/kg组及Ramipril 0.1mg/k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6)实验前24h舌下静脉注射雷米普利0.05mg/kg或0.1m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含量。结论雷米普利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离体大鼠心肌损伤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激活缓激肽B2受体,减少缓激肽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孢素A( 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嘌呤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处理组,每组16只.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逆行灌注.对照组应用K-B液持续灌注90 min.缺血再灌注组(再灌组):离体心脏逆行灌注平衡10 min,再持续灌注20 min后转变为30 min心脏缺血,之后30 min再灌注.药物处理组(CsA组):离体心脏逆行灌注平衡10 min,用含有0.2 mol/L CsA的K-B液灌注20 min后转变为30 min心脏缺血,之后30 min再灌注.每组取8只心脏进行TTC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其余8只于总过程90 min后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2mL用于嘌呤碱各组分的测定及LDH活性的测定,并将心肌研磨后离心,上清用于测定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ase)的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CsA组心肌梗死面积及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明显降低,嘌呤释放明显减少,次黄苷和腺苷明显增多,尿酸明显减少.CsA组心肌匀浆液中PNPase活性较再灌注组明显降低.结论:Cs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影响了心肌嘌呤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在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后24 h,可明显改善缺血-复灌心脏(30 m in缺血/2 h复灌)的收缩功能,减少复灌期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CK)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前给予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HD或肌膜KATP通道阻断剂HMR-1098均可取消高铁血红素引发的心肌保护作用。在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后24 h,缺血/复灌前10 m in给予K ca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与高铁血红素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结论: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可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激活KATP通道和K ca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CAT转导入在体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探究PEP-1-CAT融合蛋白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从SD大鼠尾静脉注射500μgPEP-1-CAT和CAT融合蛋白,在0.5,1,2,4,8,24h时将其处死,取其心脏,免疫荧光检测CAT的转导能力,用试剂盒检测心肌CAT的酶活性。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100μg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300μg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500μg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h,再灌注2h末,检测血中的LDH和CK活性以及心肌组织内的MDA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以及CAT组,荧光显微镜下均未见到绿色荧光;PEP-1-CAT各组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且8h时强度最大;酶活性检测显示,CAT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P-1-CAT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中CAT的活性逐渐增加,在8h时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20倍。PEP-1-CAT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血清中LDH和CK活性和心肌组织的MDA含量(P〈0.01)。结论PEP-1能够介导CAT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转导入在体大鼠心肌组织,转导入大鼠心肌组织内的CAT具有相应的酶活性;PEP-1-CAT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PEP-1-CAT融合蛋白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两种测定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在体测定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的方法,并与传统的离体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其可行性。方法:结扎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给予缺血30 min,再灌注6 h,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的心功能,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再灌注24 h后,用离体和在体两种方法进行TTC(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Evans blue双染,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心梗面积/缺血区面积(in-farct area/risk area,IA/RA)与血清CK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在体染色法的IA/RA与离体染色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成功率高。其IA/RA与血清CK活性的相关性高于离体染色法。结论:在体染色法与离体染色法相比,操作简易,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Geniposide,Ge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京尼平苷低剂量组、京尼平苷中剂量组、京尼平苷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连续监测Ⅱ导心电图(ECG),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京尼平苷低、中、高3个剂量组显著降低ST-段抬高幅度(P〈0.01)、CK值(P〈0.01)、LDH值(P〈0.05)、MDA值(P〈0.05),SOD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京尼平苷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对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提高SOD活力、减少MD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isaphenome noninwhichbriefepisodesofconditioningische miacanbluntsubsequentlethalinjuryoftheheart.ThemechanismsofIPCarenotcompletelyunder stood,althoughsomeofreceptorsandintracellularsignalingpathwayshavebeenidentifiedasbeingintegralcomponentsofthecardioprotectiveeffectofpreconditioning.Endogenouslyreleasedagentsinvolvedinpreconditioningincludeadenosine,opi oids,nitricoxideandreactiveoxygenspecies.Inaddition,anumberofpharmacologicalagentssuchasthenontoxicderivativ…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proprotein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分4组:对照组(n=5)、实验组分别为缺血45 min再灌注6 h、12 h及24 h组(各组n=5)。实验终点时,收集血液及缺血区心肌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CK、CK-MB和LDH),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PCSK9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K、CK-MB和LDH在6 h和12 h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24 h组恢复正常;HE染色发现心肌组织病理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实验各组心肌PCSK9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PCSK9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