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其  田蓉  刘鹤 《四川医学》2010,31(8):1083-1084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9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 96例患者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显示,鼻腔均有不同程度解剖异常和病变特征,术后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丝,随访6个月-2年,治愈85例(88.54%),显效9例(9.38%),无效2例(2.08%)。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与鼻腔解剖异常及病变有关系,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探讨辅助检查对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男13例,女17例,鼻窦炎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单侧鼻窦发病26例,双侧鼻窦发病4例,单侧或双侧病变均为多鼻窦受累。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与周边水肿软组织影对比明显;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有9例鼻窦扩张增大和鼻窦骨壁骨质压迫性吸收。鼻腔或鼻窦内黏蛋白分布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病理学特征:光镜下(HE染色):无定形淡嗜酸性或淡嗜碱性变应性黏蛋白,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夏-莱结晶,鼻窦黏膜仅表现为水肿或增生,无真菌侵犯。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检查、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鼻窦炎不同,可辅助准确诊断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3.
杨秀英  刘万忠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250-125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充分开放鼻窦,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术后定期冲洗术腔并行鼻内镜检查。结果 34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6年,2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邵军 《海南医学》2012,23(23):73-7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随访12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3例患者术后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恢复。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内镜下鼻窦、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治疗效果。方法对我11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表现、CT检查、鼻内镜检查表现、检查及其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均以鼻塞、流脓涕、鼻腔异味及涕中带血为典型临床表现,CT检查了显示鼻腔及鼻窦内有高密度的不规则软组织阴影,鼻内镜检查鼻甲肥大,中鼻道真菌团块,部分患者伴有鼻息肉。全部患者均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未出现1例手术并发症,经过6个月~3年的随访,9例复发,在表面麻醉下鼻内镜下再次清除病变后,每周换药时予氟康唑注射液局部术腔冲洗,全部治愈。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临床表现独特,CT检查及鼻内镜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4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开放鼻窦,扩大鼻窦开口,并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腔.术后随访1~5年.结果46例中,鼻-鼻窦真菌球34例,术后1~5年复发率0.02%(1/34),该例复发者经2次手术后治愈;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6例,随访1~3年复发率为0.16%(1/6);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鼻窦炎2例,随访2~4年无复发;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4例,随访2~5年无复发.4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式,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FS)的3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鼻窦CT病变特征,以及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的治疗效果。结果鼻窦CT扫描显示36例患者窦腔内均有病灶,且术后全部病例的病变组织中均能找到霉菌菌丝或孢子,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术后随访0.5~2a,治愈34例(94.4%),显效2例(5.6%)。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赵艳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1):1068-1069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4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了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制霉菌素溶液冲洗窦腔。结果:48例患者全部治愈,随防6个月~6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均见干酪样坏死物,鼻窦黏膜不同程度水肿、息肉样变。术后自觉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4年,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反复冲洗术腔后治愈。结论本病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夏萍  唐辉 《黑龙江医学》2012,36(3):218-220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手术的治疗结果。结果按海口标准,随访6个月~5年。其中,45例治愈;1例短期内复发,经鼻内镜换药2次治愈;1例6个月后复发,可能与真菌残留有关,经鼻内镜再次手术,未见复发。结论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去除鼻窦的真菌组织,重建鼻腔鼻窦通风引流系统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改善鼻腔黏膜的特应性状态,有效防止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复发,无需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手术的治疗结果.结果 按海口标准,随访6个月~5年.其中,45例治愈;1例短期内复发,经鼻内镜换药2次治愈;1例6个月后复发,可能与真菌残留有关,经鼻内镜再次手术,未见复发.结论 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去除鼻窦的真菌组织,重建鼻腔鼻窦通风引流系统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局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改善鼻腔黏膜的特应性状态,有效防止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复发,无需全身应用抗真菌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彻底清除鼻腔、鼻窦内真菌病灶,使鼻腔、鼻窦能够长期充分通气和引流。术后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0.6~2年,63例患者均治愈,无1例复发。全部病例均于术后1~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创伤小,可恢复鼻窦、鼻腔的生理功能,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汤素琴  王耀洪 《中外医疗》2010,30(17):35-36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结合术后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结合鼻腔冲洗3个月,术后随访1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术后3~6个月术腔上皮化,1例半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1年后复查鼻内镜及鼻窦CT未见复发。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结合鼻腔冲洗促进愈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 B 鼻腔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鼻内镜手术组(对照组)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组(试验组)各58例。分别采取单纯鼻内镜手术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相比,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缩短了治愈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3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均行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鼻内镜评分,对比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内镜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病人术前鼻窦CT检查皆发现上颌窦不均匀密度增高,有明显钙化影,7例上颌窦内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12例病人均治愈。结论术前鼻窦CT检查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红权 《吉林医学》2013,(33):6987-698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24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例真菌球性鼻窦炎无复发;8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各1例复发,复发率为8.3%,并再行鼻内镜手术均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确有疗效,术中有效切除病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9.
程国印 《中国医疗前沿》2010,5(22):54-54,48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9例,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手术,鼻内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行定期随诊,随诊时间为0.5~2年,随诊中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粘膜恢复正常,窦腔中均未发现真菌团块,亦无异常分泌物;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没有复发病例。结论采用鼻窦CT检查和鼻内窥镜检查有助于鼻窦炎诊断,但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除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分型与鼻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2年1月~2006年2月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2例(34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54个月,全组病例获得治愈。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易误诊;术前CT、MRI检查可助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并具有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