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秀伟  周丽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05-2708
目的了解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聊城市几家大企业抽取外来务工人员406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9.06%)的一个群体,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了解不高,对艾滋病是性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51.06%;对艾滋病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均在70%以上,而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与感染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正确回答率仅为13.55%;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有87.78%的人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减少艾滋病传播;对非婚性行为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6.41%;对AIDS/HIV有歧视、偏见的占少数,仅有2.31%的认为不应得到任何帮助和支持;未有人检出抗-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误解,今后,应采取多种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强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阳市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调查问卷由贵州省艾滋病防治办公室提供,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市的商贸城、家政服务公司、饭店及建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314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匿名自填式基线期和末期问卷调查,在基线期调查结束后进行行为干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8道问题的答对率均高于干预前;商贸城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7.3%上升到干预后的99%;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0.9%上升到干预后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干预前后,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商贸城,其中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影响不大(婚姻﹥年龄﹥性别),而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受调查者所获知识较为片面,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行为干预的力度是当务之急。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艾知识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宁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宁市不同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海宁市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征得被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1527人,被调查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答对率为56.71%,艾滋病防治知识答对率为57.4%,获得艾滋病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媒介了解,占50.56%,在建筑工地中的务工人员中,通过亲戚朋友同事间获得艾滋病信息者占35.45%,被调查对象中以企业外来艾滋病知识掌握相对较好,达到了67.21%。结论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行为干预,以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促使其建立良好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部分中小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型企业10家,每家80名外来务工人员,小型企业10家,每家4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大部分在30岁以下(84.03%)、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占64.50%)、《职业病防治法》知识正确回答率偏低(37.70%)、有机溶剂、噪声、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知识正确回答率极低(分别为1.30%、3.70%和1.10%)、职业卫生相关态度评分较高(3.0~4.5分)、半数以上的人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卫生相关行为(平均得分3.0)。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相关知识正确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该人群职业卫生及相关知识培训,促使良好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城区外来务工人员(16周岁以上)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为制定相关艾滋病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资料经EPIDATA双录入后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286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答对146人,占51.05%;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全部答对者40人,占13.99%。39.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将近10%的调查对象有卖血、吸毒、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本次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对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大力加强以大众媒体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外出务工人员454人,利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结果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43.6%~68.6%,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MDS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的知晓率只有19.3%;93.1%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仅有48.1%的人表示同情并愿意给予艾滋病患者帮助;21.6%的人有婚前性行为,71.0%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结论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周娓  龚静 《中国健康教育》2012,(11):953-955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采取现场集中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全部知晓率为58.2%,艾滋病“四免”政策全部知晓率仅为43.7%;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91.7%的人认为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必要,对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式认可度为53.5%;愿意参加的健康服务中免费健康体检居首位,达85.8%,其次为健康教育活动,达58.8%,对社区医生提供的健康服务认可度为64.5%。结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需求较大,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结合有关健康服务活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慈溪市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知识需求及获得途径,为制定民营企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家民营企业各200名外来务工人员,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45%;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69.59%;防病健康行为形成率69.04%;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率为65.84%;接受卫生防病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和报刊书籍.结论 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薄弱,企业要创造、支持健康教育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2008年3~4月期间对郑州市中原区7个娱乐场所与10个服务行业场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723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他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42.6%,干预后知晓率为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5,P〈0.001);各条目的回答正确率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干预后,有31.1%的研究对象认为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应该保密,88.0%的研究对象表示不会断绝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来往,82.7%的人表示可以接受与艾滋病患者共餐;干预前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1%,干预后有75.8%的研究对象愿意坚持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正确求医行为形成率达到99.7%。结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缺乏正确认识,综合干预是提高他们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乙型肝炎相关防治的认知和行为,为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治乙肝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择城区及乡镇各1个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20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了调查,其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8.6%,高于江苏省同人群平均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其中“日常生活工作接触会传播 HBV”的答对率最低,为58.3%,女性的知晓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知晓率较高;外来务工人员乙肝危险行为相对较多,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健康行为好于文化程度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栏、电视、网络和书籍。结论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仍未能正确、全面地掌握乙肝的防治知识,应采用外来务工人员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宝剑 《预防医学论坛》2011,(7):619-620,623
[目的]了解枣庄市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态度及相关行为(KAP)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月,随机抽取枣庄市市中区城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结果]调查1 404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81%,其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2.75%,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9.62%。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的分别占26.42%、32.05%、73.79%;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的占48.05%,是宣传画册的占28.02%,是医生的占17.08%。对HIV感染者持完全不接纳态度的占50.14%。最近3个月有非婚性行为的占25.14%,每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13.03%。[结论]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存在一定比率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为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工地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为53.66%,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相对较差,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医生咨询,同伴教育,报刊杂志,分别为68.15%,43.25%,41.15%,33.1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人仅占16.54%,且有4.5%存在商业性行为。影响农民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结论]HIV高发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其中少数人的高危行为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流
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以及东丽区的四类流动人口
进行整群抽样,共抽取4804名调查对象,收集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以及性行为等资料,采用
SPSS15.0软件进行χ
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天津市流动人
口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答对6个及以上问题的比例为79.89% (3838/
4804),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有46.83% (2249/4804) 的流动人口不
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同事继续共事,其中以建筑工人的比例最高,达50.14% (2408/4804);天津市流动
人口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主要受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而安全套的使用率则与文化程度
有关。结论 流动人口已被视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脆弱人群和桥梁人群,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艾滋病宣
教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行为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12 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方法]2008年印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礼品扑克",免费分发到邹城市10个建筑工地,供民工使用,并评价这种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的效果。[结果]发放扑克后1月,在其中8个建筑工地抽查306名民工,均表示认真看了扑克的内容,其中84.31%已经使用扑克,98.04%表示喜欢扑克。干预前调查民工358人,干预后调查306人,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在90%以上,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能够正确对待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分别占37.15%、86.60%(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并不遥远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1.84%、77.78%(P〈0.01),表示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82%、91.83%(P〈0.01)。[结论]对建筑工地民工免费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礼品扑克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该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法]在全县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乡镇分别按照东西南北中随机选择5个村,每个村随机抽查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3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逐个单独访谈调查。[结果]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只有60.07%,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的74.53%,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发生的比例达18.13%。[结论]外出务工人员在艾滋病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传媒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新县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日至2月10日,随机抽取8个乡镇中的40个村,每村抽取外出打工超过3个月以上的返乡人员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调查4 183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85%,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5.1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0.25%;艾滋病相关态度正确率为36.55%;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和电视,占81.40%,其次是朋友占33.33%;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占16.26%,其中有17.79%的人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检测4 24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大新县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存在误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防止艾滋病疫情输入、蔓延。[方法]2008年,宁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施了"外出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多部门参与模式探讨"项目,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研究。[结果]活动实施前与实施1年后各调查75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0.07%、87.77%(P〈0.01);艾滋病态度、行为正确率,实施前为37.53%,实施后为64.2%(P〈0.01)。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咨询检测,实施前的1年为226人;实施期间的1年为502人,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期间主动检测108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例(外地到本地打工人员)。[结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施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256名性服务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行为、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性服务小姐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行为、感染状况,更好地开展键康教育、行为干预.[方法]事先制订调查方案并设计调查表,现场问卷同时采集5 ml静脉血样和宫颈表面分泌物检测抗-HIV及衣原体.[结果]共查256人,她们对所调查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为39.45%~98.1%;最近1次与客人在一起时使用安全套的占51.95%,高档娱乐场所(62.24%)显著高于低档娱乐场所(18.33%),没有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不愿意用占83.74%;过去曾患过性病占10.94%;HIV抗体均阴性,衣原体检测阳性率24.37%.[结论]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有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大行为干预力度,低档娱乐场所应作为干预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评价其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探索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6个建筑工地的337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农民工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2.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不高,每次都用的仅6.1%。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多项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提高到84.5%(P<0.01);对艾滋病人的态度也有转变,如朋友得了艾滋病会像以前一样继续和他来往的比率提高到66.2%(P=0.008)。干预后,有85.8%的人愿意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来预防性病/艾滋病。结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依托民工学校、在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他们的态度及相关行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