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5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患者,病例依据B超或CT影像学资料分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组11例和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组4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纳入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对其进行多元分析。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血小板(OR=5.87;95%可信区间1.263—27.301)和胆固醇(OR=5.44;95%可信区间1,072-27,581)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结论 血小板和胆固醇水平异常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这类患者予以积极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意义。方法对89例原发性肝癌伴不同程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和白细胞、血小板低下等脾功能亢进征象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结果本组病例肝脾双介入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显著增高,与术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脾栓塞可以缓解脾功能亢进,减轻门静脉高压,减少并发症,保证肝动脉化疗栓塞的顺利进行;而术后增加脾栓塞的反应一般都能忍受。结论肝脾动脉双介入栓塞是一种损伤小、安全程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牛聪敏  安丽敏  胜丽英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71-1572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肝炎20、8%,急性重型肝炎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中度2.3%,慢性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8%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胡继伟 《健康天地》2010,4(8):150-150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5.
肝炎后肝硬化血液学异常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肝炎后肝硬化中极为常见,但其血细胞减少的机制不十分明确。本文按血细胞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分别从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和骨髓外破坏过多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炎后肝硬化血液学异常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肝炎后肝硬化中极为常见,但其血细胞减少的机制不十分明确,本文按血细胞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分别从骨髓本身的异常病理变化和骨髓外破坏过多两方面,就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肝脏移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均存活,最长37个月,最短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8%。结论肝移植是目前能从根本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尔芳 《工企医刊》2010,23(2):41-4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门静脉高压严重的急症之一,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有:一是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二是肝硬化病人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障碍、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多凝血障碍;三是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形成胃肠道瘀血内膜水肿糜烂,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文就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病因病机、并发症及其治疗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的的影响.方法: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PSE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观察门静脉高压主要相关症状变化及检测血清ALT、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PSE后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ALT、白蛋白变化均显著,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4W与2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SE后与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主要症状及肝功能得到改善.结论: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变化有重要影响,术后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此对相应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干扰素(IFN)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必要性、疗效及副作用,着重介绍IFN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作用。IFN可稳定或逆转肝硬化的病理进程,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和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率,提高肝移植后的生存率;但对IFN的副作用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苏楠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53-154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状采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等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腹水、胸腔积液、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康复快,具有微创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是贯穿肝移植手术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评估手段,彩超不仅操作简单、无创,且可动态观察肝脏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肝移植术前、术后的评估、观察。现将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例用彩超观察肝移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彩超在肝移植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3±4.6)岁。6例均有肝炎后肝硬化表现,单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量腹水患者2例;合并原发性肝…  相似文献   

14.
崔英健  王健  项桂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217-421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57例慢性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x-DNA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HBVx-DNA总阳性率分别为18.5%(25/135)和63.6%(14/2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肝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11.9%(16/135)、6.7%(9/135)和40.9%(9/22)、22.7%(5/2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其中慢性乙肝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20.8%(5/24)、17.9%(5/28)、17.1%(6/35),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乙肝轻度、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BMC内HBVx-DNA阳性率分别为0%、8.3%(2/24)、10.7%(3/28)、11.4%(4/35),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组HBVx-DNA总阳性率为30.1%(31/103),与HBeA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HBeAg(+)组和HBeAg(-)组血清HBVx-DNA阳性率为20.4%(21/103)和7.4%(4/54),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组和HBeAg(-)组PBMC内HBVx-DNA阳性率为9.7%(10/103)和7.4%(4/54),差异无显著性(P﹥0.05)。AFP(+)组患者HBVx-DNA阳性率为63.6%(14/22),与AFP(-)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PBMC内HBVx-DNA表达水平均较高,HBVx-DNA与宿主细胞整合可能是导致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慢性乙肝患者体内有HBVx-DNA存在,以慢性乙肝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多见,应警惕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AFP与HBVx-DNA表达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HBVx-D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升高(P<0.05),肝硬化A级组PLT,B级、C级组PLT、MPV显著降低,B级、C级组PDW显著升高。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肝功能损害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解我市高中新生H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02~2004年新人高中的学生进行了HBsAg检测,以便加强对HBsAg阳性者的管理,减少和控制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国家,肝炎导致肝硬化患者亦较多。肝硬化患者肝脏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等症。采用介入放射治疗新方法,在患者颈部皮肤切开一长约0.5厘米的小口,经静脉送入特制的治疗装置,在肝脏内,直接把门静脉和腔静...  相似文献   

18.
牛娜 《中国保健》2009,(19):950-950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弥漫性肝病,临床表现有: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主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功能性肾衰竭。笔者对肝硬化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以减轻或避免了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方法 肝硬化患者45例,其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重度静脉曲张组)30例,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无静脉曲张组)15例。记录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最长径、门静脉宽度及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按Child-Pugh评分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分,并对各观察指标与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26),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tgll值及门静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138、0.923、0.084、0.086和0.120)。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脾脏最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