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电学描述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电图(ECG)出现S—T段持续抬高3周以上,则疑及室壁瘤存在。究S—T段提高多少?这一问题讨论极少。本文总结13例经核素~(99m)TC—RBC心血池显像(ECT)确诊室壁瘤的心肌梗塞(MI)患者的ECG表现,并与15例无室壁瘤MI患者的ECG作对照,初步探讨ECG诊断MI后室壁瘤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室壁瘤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患者中 ,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观察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一旦发生室壁瘤 ,相应的室壁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在体表心电图上大多会出现S T段的持续性抬高。本文探讨室壁瘤的发生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及S T段抬高幅度。1 对象与方法将我院患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 34例分为两组 :经切面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室壁瘤组 1 5例 ,男 1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8.8( 5 1~ 80 )岁。无室壁瘤而呈单纯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 (室壁运动异常组 ) 1 9例 ,男 1 8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9.2 ( 5 3~ 95 )岁。34例均…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AMI)常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收治的46例下壁AMI患者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46例下壁AMI,除外影响S—T段的因素(如应用洋地黄、预激、束枝传导阻滞等)。男34例,女12例。从首发症状始,均于48小时内记录心电图(ECG),平均10.8小时。ECG病理性Q波及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影响室壁瘤形成的因素以及临床常用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左心室造影证实的23例MI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比较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ECHO)、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前降支病变,三支病变者占65.2%,仅17.4%患者的侧支循环达到Ⅲ级。ECHO阳性者为17.4%,而ECG可达82.6%。结论多支病变且侧支循环不良的患者MI后易并发室壁瘤,ECG较ECHO对室壁瘤的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出血与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脑出血量的脑外伤对患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外伤性脑出血病人123例,按出血部位分为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出血两组,按出血部量分为轻、中、重度出血3组。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组,两组ECG改变差异无显性;按出血量分组各组ECG改变有显性差异.差异以ST段及T波改变为主。结论:外伤性脑出血可引起ECG心率、ST段及T波改变,其改变与出血量有关,与出血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86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行体表心室晚电位(VLP_s)检测,以探讨MI后VLP_s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急性MI组VLPS异常率(45.2%)明显高于陈旧性MI组(25.0%),P<0.05;下(后)壁MI组VLP_s异常率(48.5%)明显高于前壁MI组(25.5%),P<0.05;Killp~3s心功能≥Ⅲ级组VLPS异常率(57.1%)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24.1%),P<0.01;MI后有室壁瘤组VLPS异常率(75.0%)明显高于无室壁瘤组(30.7%),P<0.05).随访8~20个月中,VLP_s异常者有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VLP_s正常者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表明MI后心功能差,有室壁瘤者VLP_s异常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负性T波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电图前壁导联负性T波,发现两者的差异,提高心电图(ECG)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33例APE患者和67例NSTE-ACS患者的ECG,比较两组ECG的肺性P波、SⅠSⅡSⅢ、SⅠQⅢTⅢ和前壁导联的负性T波。结果肺性P波、SⅠSⅡSⅢ、SⅠQⅢTⅢ是诊断APE的特异性指标,但是敏感性低。APE患者的负性T波通常出现在Ⅱ、Ⅲ、aVF、V1和V2,较少出现在Ⅰ、aVL和V3~V6(P<0.05)。78.8%的APE患者Ⅲ和V1同时出现负性T波,仅有3%的NSTE-ACS患者Ⅲ和V1同时出现负性T波(P<0.01)。结论可以通过ECG前壁导联的负性T波初步鉴别前壁缺血的NSTE-ACS与APE,Ⅲ和V1导联同时出现负性T波高度提示APE。  相似文献   

9.
女性,35岁,患者因一次吞服大剂量狄高辛60片(每片0.25mg),发生急性中毒,ECG示窦缓HR45次/min,Q—T缩短为0.40s,V_3导联S—T段抬高至0.1mv和明显J波。经抢救治疗,一周后出院,出院前ECG63次/mim,Q—T0.  相似文献   

10.
在运动试验中,大多数ST段抬高者均有心梗(MI)史,相应部位的ST段抬高可作为左室活动失调或室壁瘤的标志。在无MI史的患者中,运动诱发ST段抬高是极罕见的。采用心肌闪烁显像和血管造影术评价无MI史者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意义,并随访心肌显像(TTG)运动试验来估价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社会医学已经证明疾病谱的改变无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老年人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现通过对103例MI患者反复出现UA发病诱因的分析,就心理因素在MI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讨论如下: 一、一般资料 103例MI患者均系干休所离休干部,再次出现UA均经典型症状和临床表现和ECG的ST—T改变而确诊。(8例为再梗患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辅助性T细胞功能失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功能不全患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h)细胞功能失衡及意义。方法43例MI患发病后1个月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两组:MI1组(Ⅰ、Ⅱ级)和MI2组(Ⅲ、Ⅳ级),对两组患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两组患外周血CD4^ 细胞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MI2组患IFN-γ染色阳性的细胞占CD^ T细胞的比率(16.9%)明显高于MI1组(13.3%),IL-4染色阳性细胞比率在两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显示MI2组培养液上清中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MI1组,而两组间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后患Th细胞功能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心功能差的患。Th1细胞功能明显亢进。Th细胞功能失衡可能参与了MI后的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以来,12导联 ECG一直被认为是确定 MI 存在及其部位的标准,然而已有资料证明这种通常使用的诊断 MI 的ECG 标准是相对不敏感的,它在识别下壁 MI的敏感性为28—44%,前壁 MI 的敏感性为43—60%,而向量图(VCG)标准对下壁和前壁 MI 的敏感性分别达82%和95%,从而提示除了目前已确定的 ECG 诊断标准之外,ORS 波形还可以提供诊断 MI 的更多资料。为了提高 ECG 诊断 MI 的敏感性,国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已综述了一些国内外有关 ECG 诊断 MI 进展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后Q波导联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 (静息心电图 )的患者 3 0例 ( ST段抬高组 ) ,以无 ST段持续抬高的 MI患者 2 6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观察两组病例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 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 EDV)、射血分数 ( EF)、局部室壁运动情况及冠脉阻塞部位、程度。结果 :ST段抬高组较对照组 EF减低 ( P <0 .0 1)、ESV增大 ( P <0 .0 5 ) ,冠脉完全闭塞、局部室壁无收缩或矛盾运动比例 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而两组 EDV、室壁瘤发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结论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与冠脉完全的闭塞、大面积的梗死、EF的显著降低、ESV的明显扩大直接相关 ;与室壁瘤、EDV无显著相关 ,是一种简便、无创的临床检测手段 ,对 MI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MI)后合并室壁瘤(VA)是由于梗塞区心肌变薄,心室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室壁瘤(VA)形成之后,常易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绞痛,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体循环栓塞等。而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因此对室壁瘤(VA)的早期诊断及正确识别有重要意义。对我校1991年至1996年发生心肌梗塞现存活24例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  相似文献   

16.
心向量图诊断标准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秉贤 《心电学杂志》1993,12(2):123-125,131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以及仪器的改进,VCG 的临床应用日渐普遍。目前认为VCG 在诊断心肌梗塞(MI)和MI 伴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无疑优于ECG。在这方面,有不少著名的研究,例如Hugenholtz 等研究247例临床诊断肯定的透壁性MI,VCG 均有MI 的表现,而ECG有30例无MI 的图形。Gunnar 等尸检200例,其中90例证实有MI,VCG 正确诊断69例(占77%),而ECG 的诊断率仅为66%;假阳性,VCG为31%,而ECG 为35%。现在认为MI的诊断,VCG 和ECG 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件。  相似文献   

17.
aVR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12月的急性下壁MI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h内ECG改变。结果90例中,IRA为右冠状动脉(RCA)者70例,为左回旋支(LCX者)20例;Ⅰ导联ST段抬高和(或)V1和V2导联ST段压低提示IRA在LCX,而ST段抬高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和(或)导联V4RST段抬高≥0.5mm提示IRA在RCA;aVR导联ST段压低≥1mm判断IRA为LCX,其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3%。结论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aVR导联ST段压低等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壁MI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任建中 《山东医药》2004,44(26):4-4
梗死样心电图(ECG)指ECG上出现异常QS波、ST段弓背抬高、T波倒置或者ST段ST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ECG表现。自1999年以来,我们遇6例非AMI患者出现AMI样ECG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9岁。因心跳骤停入急诊科,用药前恢复。有高血压病史16年,两次罹患心肌梗塞(MI)。入院时意识不清,BP17.29/14.63kPa(130/110mmHg),P94,R16。瞳孔中度散大,光反射消失。轻度颈静脉怒张。两肺底罗音,心音正常。双侧伸性跖反射。ECG 示下壁导联 ST 段抬高,T 波高尖,前壁导联 ST 段压低伴 T 波倒置,提示急性下壁 MI。进入冠心病监护单位(CCU)接受心脏监护,未予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作者赞成心电图(ECG)上Q波的有无不能区分一个患者是透壁性心肌梗塞(MI)还是非透壁性MI。而另一些人则认为Q波的有无在临床上和生理上是有差异的。本文报道114例经证实为首次急性MI的患者。所有病人均由冠心病治疗中心进行至少四天严密、持续性的监护的采用公认的治疗方法。住院天数自10—30天不等。入院后,前四天每天进行ECG检查,出院前复查。以ECG上最严重的改变作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