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病理解剖结果看,心肌梗塞区要到六周才有疤痕的修补,因此,过去认为心肌梗塞后必须卧床六周。由于卧床少动,带来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即推荐心肌梗塞病人应及早进行康复活动。 本文通过重点回顾一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  相似文献   

2.
直至60年代中期,大多数心脏病学家仍认为心肌梗塞后患需要长期完全卧床休息。这种看法基于病理学的检查结果:梗塞组织完全愈合,梗塞区为瘢痕组织所取代,需要12周的时间。6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了长期不活动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包括:严重的不适应,体位性低血压,及静脉血栓形成。因而建议心梗病人要进行早期活动。此论点后来发展成心脏康复的理论.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人恢复最佳体力、医学、心理、社会、情绪、工作和经济状态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综合康复医疗能否改善心肌梗塞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近来,Dr Godon H.Guyatt等设计了一种新的心肌梗塞后生活质量测量工具。心肌梗塞后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Questionnaire.简称QLMI)。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40年代前,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提倡长期卧床体息。由于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不良,身体某些部位长时间受压,使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了。如病人出现体乏无力,直立性低血压,常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等  相似文献   

5.
两周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探讨两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比较17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和对照组20例患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17例病人顺利完成两周康复治疗。门诊随访1~6个月,1例发生心衰,1例出现心绞痛,无再次心肌梗塞和死亡,生活基本自理.对照组2例发生心衰,2例发生心绞痛,再梗塞1例,心脏性猝死1例。结论:两周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急性心肌梗塞(AMI)传统疗法的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AMI的严格卧床休息时间仍为1—2周。Wenger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随后AMI的住院时间由四周逐步缩短至二周,甚至有的无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患者需小心卧床休息4~6周,其理论根据为受损的心肌需要上述时间才能形成疤痕,同时认为卧床休息可以预防室壁瘤的形成、心室破裂、再度梗塞以及突然死亡,但长期卧床休息可使体力负荷耐量降低,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及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此外对病人的精神也是一个负担,病后恢复一般日常生活亦有困难。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病人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很多病人在心肌梗塞后会出现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在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也需要康复治疗。因为心肌梗塞后的抑郁症预示病人预后不良。如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梗(AMI)是冠心痛(CAD)严重类型,过去认为AMI患须卧床休息6~8周,并且恢复也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近年来国内外开展早期心脏康复医疗,从而使远期预后以及劳动力的恢复,远较以往的传统疗法显。实践证明,进行康复治疗能延长病人寿命及降低死亡率,而在我国,目前采用AMI早期康  相似文献   

10.
21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2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活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作用。方法:在病情稳定和心脏并发症控制后,让低危组病人完成2周康复程序,中、高危组病人完成3周、4周程序。康复程序采取个体化原则,以步行为主.结果:康复程序结束时低水平运动试验测定的平均代谢当量为3.95METs,全部病人均达到生活自理,大部分病人能从事轻体力活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循序递增活动量地进行康复运动,尽管康复程序时间长短不同,但结束时均能达到一定的活动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治疗是指急性脑血管病2周内开始的、病人由卧床至立位即由被动运动至辅助自主运动阶段的康复治疗,亦即脑血管病的卧床期康复治疗.一些因各种并发症长期卧床者,虽同样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但不在此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运动锻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心肌梗塞后患者304例,随机被分为锻炼组和对照组,各15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梗塞血管、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锻炼组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疗程4~2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的心脏指数[(3.99±0.97):(4.90±0.41)],运动代谢当量[(3.90±2.06):(7.88±1.26)METs],肌力[(30.93±9.81):(38.99±6.78)kg,12min步行距离[(733.98±219.76):(1132.62±180.30)m]等指标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心肌梗塞后运动锻炼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肌代谢,恢复体力,有利于社会回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同程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合并有Ⅱ~Ⅲ。AVB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有6例患者在出院前顺利完成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随访3~34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锻炼或轻松工作。结论;下壁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Ⅱ。AVB患者慎重采用两周方案仍是可行的,但务须严格掌握禁忌症并采用个体化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肌梗塞康复程序参考方案(第二版讨论稿)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2  
前言急性心肌梗塞(AMI)传统疗法的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过长。目前我国多数医院AMI的严格卧床休息时间仍为l~2周。Wenger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首先提出系统的康复程序,主张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随后AMI的住院时间由四周逐步缩短至二周,甚至有的无合并症病人已缩短至7天而合并症并未增加。脑力劳动者于AMI发病后7周可恢复工作。病人早期回归家庭、社会,减轻了家庭、社会负担,其社会、经济效益是巨大的。1982年河北省医院在我国首先开展AMI的康复医疗。1991年福建省老年医院首先对老年AMI合并心衰者进行康复医疗。但是我国开…  相似文献   

15.
在心肌梗塞恢复期,有些病人仍有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据报道,这类心动过速常使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尚无办法确定那些病人将发生这种心动过速。本文报道心肌梗塞存活者在心肌梗塞后第2周,连续六个月每月一次,以及第9和第12个月记录的心电图监测结果,探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急性心梗早期康复有了新的认识.打破了卧床休息6—8周的旧观念。国内外学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可提高患的生活质量,加速疾病的恢复,缩短住院日。1990年美国心肺康复学会提出了冠心病康复运动危险分度。危险度被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防治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既往人们认为AMI患卧床6~8周,即使恢复也不能从事较重的体力工作。近年国内、外开展AMI康复医疗,使卧床、出院时间明显缩短。现就我院AMI康复医疗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可出院维续康复治疗。为了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少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塞再度复发,提高病人的存活质量,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在心血管疾痛所致死亡病例中占了很大比例。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期护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笔从对12例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中,深深体会到心理护理在此中占主导地位并贯穿护理全过程。其次.正确的休息与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在康复期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合理的饮食过渡,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诱发因素。在整个康复期的护理工作中,一个护士必须负责保证满足病人的十体需要,加强支持系统,让病人家属参与护理工作,避免增加不走的应激源,对病人的各种需求做出护理估价.及时补充计划,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病人最后能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以往观念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周,后来发现绝对卧床后可产生许多弊病,心功能恢复不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致残率高,预后较差,而早期离床,早期按程序进行活动,可使心脏功能得以改善,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