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对4例合并有轻度泵功能衰竭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序,在出院前顺利完成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GXT),随访3~11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运动锻炼或轻度工作,全部患者均可胜任自理生活。因此,对并有轻度泵功能不全者慎重采用两周方案仍是可行的,但务须严格掌握禁忌症并采用个体化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同程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合并有Ⅱ~Ⅲ。AVB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所有病人均如期完成康复程。有6例患者在出院前顺利完成了症状限制性踏车运动试验,随访3~34月,所有患者均能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锻炼或轻松工作。结论;下壁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Ⅱ。AVB患者慎重采用两周方案仍是可行的,但务须严格掌握禁忌症并采用个体化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周程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心功能不全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对23例AMI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两周程序康复。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程序。随访8~12个月,多数患者能生活自理,并不同程度地参加家务活动或轻松工作。结论对有轻度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慎重采用两周康复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但要掌握好病例选择标准和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出血CT定向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Brunnstrom6级表评定有、无采用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两组患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采用同样的康复治疗8周后,未实施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的患运动功能的提高程度明显低于锥颅组,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采用CT 定向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可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对72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2例脑卒中患综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采用FMA积分、Barthel指数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与治疗前作比较。结果:72例患康复治疗6-8周后,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高于治疗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运动功能及ADL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恢复上的作用。方法利用BOLD-f MRI技术与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方法,比较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8例治疗前、后(2周)手运动中枢激活区(SMC)体积及偏侧化指数(LI)的变化,并比较分析其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情况(FMA评分)。结果脑梗死患者38例中,其健手被动运动的LI值大于患手;康复治疗组患手(右手)治疗前、后(2周)的运动激活SMC的L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FMA评分呈上升状态,至治疗第12周后趋于平缓。结论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手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发病后的前12周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实施急性心肌梗死 (AMI) 2周康复运动程序的要点。方法 :对无运动禁忌症的 139例 AMI病人实施 2周康复运动程序。结果 :139例病人中有 93例在 AMI后第一天即进入活动程序 ,占 6 6 .9% ,10 3例 (74.1% )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 ,无心肌缺血表现 ,不感到劳累 (RPE<10级 ) ,住院日缩短至 13.74± 7.2 5天 ,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达到 10 0 %。结论 :1实施 2周康复运动程序应本着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 ;2掌握运动适应症和暂停运动指征是确保康复运动安全的重要条件 ;3应根据 AMI预后危险性等级确定监护程度 ;4早期进入康复运动程序有利于生理、心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针灸的同时为病人行运动想象指导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在病人行针灸治疗的同时为病人加做运动想象指导。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4周、8周后两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同时为病人行运动想象指导能够提高病人康复锻炼的意愿及效果,提高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良肢位摆放、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同时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高压氧治疗、冷热水交替浸泡、手指缠绕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中频电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去除脱落病例后,共有86例完成了试验(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中频电治疗,每疗程均4周,共计3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法和巴氏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上肢疼痛程度。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上肢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5.732、7.281、3.265,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962,P <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中频电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运动耐量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对运动耐量的影响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对 35例 AMI患者出院前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心率变异性测定 ,其中 2 0例 AMI患者进行了两周运动康复程序治疗。结果 :康复组平均运动耐量为 5.3± 2 .5METs,未康复组为 2 .87± 0 .83METs,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1)。 35例 AMI患者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AMI康复组的心率变异较非康复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可增加 AMI患者运动耐量 ,明显改善其心率变异性 ,并可能降低 AMI死亡率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并进行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作业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时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患侧上肢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10周时,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技术结合综合疗养康复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索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个体化及活动量循序递增的原则 ,对 4 2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 2周康复程序的康复治疗 ,包括饮食指导、戒烟、适量运动及处理应激的训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 2周康复程序的治疗 ,门诊随访 1~ 5个月 ,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 ,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坚持参加步行锻炼和家务劳动。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 2周康复程序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21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2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活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作用。方法:在病情稳定和心脏并发症控制后,让低危组病人完成2周康复程序,中、高危组病人完成3周、4周程序。康复程序采取个体化原则,以步行为主.结果:康复程序结束时低水平运动试验测定的平均代谢当量为3.95METs,全部病人均达到生活自理,大部分病人能从事轻体力活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循序递增活动量地进行康复运动,尽管康复程序时间长短不同,但结束时均能达到一定的活动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一周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1周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成功进行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康复治疗组实施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患者术前1 d,术后第1、3、5、7 d每日定时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PTCA术后第1、3 d无显著差异,术后第5 d及第7 d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MCF)及左室总泵力(TPF)均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量(M VO)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血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对提高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25例经过系统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进行认知功能障碍康复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50例,占同期脑卒中患的15.38%,经治疗ADL有显提高(P<0.01),化程序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有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认知功能康复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的生活质量提高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周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两周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个体化及活动量循序递增的原则,对42例无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周康复程序的康复治疗,包括饮食指导、戒烟、适量运动及处理应激的训练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2周康复程序的治疗,门诊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坚持参加步行锻炼和家务劳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2周康复程序是切实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减重步行训练组各37例。常规康复治疗组由专业治疗师进行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除专业治疗师常规康复以外,同时采用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后4周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测评两组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无支撑站立评分和患侧单腿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减重步行训练组平衡功能恢复水平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结论早期减重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冠脉重建术后患者康复运动对ET—l、NO和CG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冠脉重建术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康复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0例冠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按随机原则此66例患者被分配入康复运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3例。两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运动治疗组还接受12周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疗程前后两组ET-1、NO及CGRP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结果:康复运动治疗组12周疗程前、后ET-1、NO及CGR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运动组与常规治疗组的ET-1、NO、CGR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规治疗组疗程前、后ET-1、NO、CGR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冠脉重建术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恢复期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以Bobath法为主,配合Brunnstrom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的综合康复运动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对日常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应用Fugl-Meyer(FMA)评分,Brunnstrom分级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康复组和对照组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康复治疗4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M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提高,Brunnstrom分级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神经发育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ADL及运动功能,康复运动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