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俊 《吉林医学》2010,(33):6033-6033
目的:探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ADR一般(24.73%),严重(83.27%);以口服药为主,占82.42%;治愈(70.33%),好转(29.12%),留有后遗症(0.55%)。ADR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8.68%,中药制剂占7.14%,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为主。结果显示肯定的4例,很可能75例,可能102例,可疑1例。结论:加强ADR监测、报告管理,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依据,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收集的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6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50%(31例);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3.2%(33例);较严重的ADR2例,死亡1例;女性ADR略高于男性;6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总例数的87.1%(54例)。结论:医院相关专业人员应重视加强对用药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崔秀娟  崔玉红 《中外医疗》2009,28(30):76-76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216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及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以老年人最多(50.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52.3%%)占第一位,其次为中药制剂(22.1%)、抗肿瘤药物(1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5%;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5.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报告、监测及合理用药,以预防和降低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尤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21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63.21%;中药制剂占16.9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5.38%,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55.60%。结论: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陈卫军  李静  智勇刚  彭曦 《农垦医学》2011,33(3):240-24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219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123例(56.17%);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158例(72.1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共55例(25.11%)。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共67例(27.69%)。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潘平江  汤斌  张燕 《农垦医学》2010,32(1):54-5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139例有效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逐一检索,进行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61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34.53%);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06例,占76.2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例,占47.48%)。结论: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有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彭子旋 《中外医疗》2014,(30):14-16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治疗现状。方法选取诊断为COPD的病例共152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用药情况,统计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疗程等。结果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两大类,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的患者占86.2%(131/15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占80.9%(123/152),其中大部分患者联用2种或两种以上平喘药物,占73.7%(112/152)。152例患者中有150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7%,联合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抗生素的占54.7%(82/150)。152例患者中,经用药合理性综合分析,用药合理者占80.3%(122/152),不合理占19.7%(30/152)。不合理使用原因:选药不合理27.3%(9/30),用量与疗程不当占33.3%(11/33),药物联用不合理30.3%(10/33)。结论治疗COPD药品的使用与利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药品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2009年收集到的62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19例(30.65%),中药注射剂10例(16.13%);〉40岁患者有49例(79.0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55例(88.71%);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占50%。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宝林 《中外医疗》2011,30(23):121-12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90例,并将患者性别、年龄、导致ADR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各项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岁人群ADR发病最高(占26.86%);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6.84%);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68.42%);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76.84%)等。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分析ADR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蚌埠地区250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邢蓉  许健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527-1528
目的了解2011年蚌埠地区抗肿瘤药所致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的发生情况,总结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利用ADR监测网络,对蚌埠地区2011全年度上报的250例抗肿瘤药品的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其例数为128例,所占比例为51.20%,40-49岁和50-59岁比例相当,分别占18.80%和19.60%,本次研究中小于18岁的人群中暂没有ADR病例的上报;男性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148∶102)。抗肿瘤药的ADR表现: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最多为137例(占51.8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系统47例(占17.80%),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有其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也较多44例(占16.67%),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一般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的1 d;蚌埠市区几家大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明显多于基层医疗单位;在六类抗肿瘤药物中,监测到以其他类抗肿瘤药发生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其中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厂家抗肿瘤药药物说明书中标明的不良反应不全面,应及时跟踪更新,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0例ADR报告涉及的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有37例,占46.25%;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ADR的患者有13例,占16.25%;进行静脉给药后发生ADR的患者有65例,占81.25%。结论:我院应加强对临床药物的管理(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管理)及ADR的监测工作,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俞冰  刘志承  童光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20-121,12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37例ADR报告共涉及27种抗菌药,其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占33.7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9.96%);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9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0.21%),消化系统损害次之(占13.92%);新的严重ADR报告共6例(2.53%),其余231例ADR中,好转69例(29.11%),治愈162例(68.35%),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5年某季度收集到的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86.95%;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占34%,其次为肿瘤及镇痛药物和其他类药物,均占22%。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潘和蹇  夏诚杰 《大家健康》2016,(11):268-269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最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15.
3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95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39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致的ADR所占比例(56.7%)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所致的ADR(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0.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反应(占5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孙大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83-2284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近年收集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的类别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71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个月。从药物类别来看,抗生素类药比例最大,占60.56%(43/71);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71.82%(51/7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ADR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为55.56%;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91例,占5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有79例,占48.7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及其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前要严格审查患者对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时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3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雅安分中心数据,对我市2005年至2009年3330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病例多发生于30~39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3330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比例的57.48%(2072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3.12%(473例)。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41.62%(1386例);较为严重的ADR占总例数的2.64%(88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9.82%(2325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积极提倡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上报的24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物,占40.73%;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05%;静脉给药是导致ADR的主要因素,占88.3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5.48%。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