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喜辽妥在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给予内瘘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沿内瘘血管走行外涂喜辽妥软膏,观察2组在吻合口愈合情况、血管杂音强弱、内瘘闭塞发生率以及内瘘血流方面的差异,比较2组术后30 d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的变化以及首次使用内瘘时间。结果研究组在吻合口愈合、血管杂音方面优于对照组,内瘘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研究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5 d、3个月、6个月内瘘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喜辽妥能有效改善内瘘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显著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55-157
目的 探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在临床上对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照射。观察两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评估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和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和内径管径都有所增加。实验组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热康谱内瘘治疗仪可以增加内瘘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改善动静脉内瘘的功能,促进新建内瘘的成熟,有效缩短首次使用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内瘘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的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共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丹参注射液20 mL静点,每日一次,共10天。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一周,二周,三周,四周,内瘘血栓形成率,内瘘成熟率,头静脉血管直径,平均流速,头静脉峰值血流量。结果观察组4周内内瘘血栓形成率、内瘘成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头静脉血管直径,平均流速,头静脉峰值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率,增加内瘘成熟率,增加头静脉血管直径,平均流速,头静脉峰值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并新做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31例,观察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既给予常规护理,还给予术前保护上臂血管、锻炼扩张上臂血管、术后30分钟开始利用远红外线照射等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开始观察内瘘是否闭塞、术后8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充盈静脉内径及血流量、术后3个月检查内瘘是否成熟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内瘘血管内径、血流量、内瘘闭塞、内瘘成熟情况均逐好转,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保护上臂血管、锻炼扩张上臂血管、术后30分钟开始利用远红外线照射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术后观察。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瘘失功例数、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共8例患者发生术后失功,其中对照组7例,治疗组1例,主要原因为血栓形成。内瘘血流速度、内瘘内径及透析中血流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压是内瘘早期失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艾灸治疗可减少维持性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及罂粟碱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标准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最终81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功能锻炼,无药物干预。观察组术后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1个月;联合罂粟碱30 mg/次,3次/d,肌肉注射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及内瘘静脉端内径,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内瘘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内径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及罂粟碱能够有效预防内瘘早期血栓形成,提高内瘘流量、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远红外线照射治疗,2组患者于第0、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定出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并比较2组并发症(内瘘血流不畅、血栓栓塞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情况均逐好转,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跌打追风酒浸渍联合TDP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2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方式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TDP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给予跌打追风酒浸渍+TDP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干预。比较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测量两组患者头静脉直径、血流量及内瘘血管壁厚度、动脉阻力指数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hs-CRP、MCP-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hs-CRP、MCP-1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且观察组治疗7 d后hs-CRP、MCP-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5 d、30 d后头静脉直径和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15 d后内瘘血管壁厚度、动脉阻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治疗30 d后两组内瘘血管壁厚度及观察组动脉阻力指数明显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头静...  相似文献   

9.
石梅  廖周谊  李亚娟 《西部医学》2012,24(7):1406-140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月-2011年6月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穿刺前双人评估,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正确压迫穿刺部位并实施健康指导,观察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出血、血肿的情况。结果本组55例首次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充足且无出血、血肿情况发生。结论首次成功穿刺动静脉内瘘,加强护理并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生存质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非热康谱治疗仪照射伴有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评价其在改善内瘘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将合并糖尿病的血液透析内瘘功能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非热康谱治疗仪照射内瘘,对照组采取喜辽妥涂抹按摩内瘘,通过监测血液透析流量,动静脉内瘘血管彩超情况,以及透析后穿刺压迫时间的方法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接收治疗后,血液透析流量增加,动静脉内瘘血管彩超情况改善,刺压迫时间缩短的患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热康谱治疗仪可以明显改善伴有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桂龙护瘘酊外涂促进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内瘘术后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术后行功能锻炼,观察组除上述常规处理外,行局部沿内瘘血管走形予桂龙护瘘酊外涂,每天3次,共8周。采用物理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条件(弹性、震颤)、静脉扩张平均内径、动脉阻力指数及血流量等指标,综合评价内瘘成熟。结果:内瘘术后8周观察组静脉扩张平均内径、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条件(弹性、震颤)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龙护瘘酊外涂能有效促进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有效降低内瘘功能成熟不良,为提供高质量动静脉内瘘提供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时的护理技巧,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以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动静脉内瘘成熟后首次使用的8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穿刺者在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时,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选择科学的穿刺时间、适宜的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采用正确的方式压迫止血,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850例患者中789例患者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2.8%,内瘘使用1~10年。61例首次穿刺失败,其中47例延期1~2周使用内瘘;10例动脉端使用股静脉中心导管,静脉端使用内瘘侧上肢静脉透析1周后使用内瘘;3例在静脉端血肿形成静脉血栓,行取栓术;1例动脉端穿透伤,造成血肿,切开引流,恢复后重新造瘘。结论内瘘首次使用时,穿刺者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穿刺时间和穿刺针、设置合理的血流量、透析结束后正确地压迫止血等技巧,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美娟  王彧  林亚妹 《海南医学》2016,(12):2029-2030
目的:观察非热康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穿刺周围硬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伴有动静脉内瘘穿刺周围硬结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动静脉内瘘给予涂抹喜疗妥软膏并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热康谱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治疗前、后、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改变和穿刺周围硬结治疗3个月后的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分别为(905.9±67.3) mL/min、(925.2±66.4) 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0±46.4) mL/min、(829.7±50.8) 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的增加量为(103.1±21.5) mL/min,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5.4±13.1)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15/3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热康谱能有效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促进硬结消散,是动静脉内瘘功能维护和硬结辅助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成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莉萍 《吉林医学》2011,(8):1619-162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实施功能锻炼指导并分析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7月诱导透析的6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全程跟踪教育,指导患者实施自我锻炼,并制定功能锻炼实施方案,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动-静脉术前和术后护理的有关宣教。对照组只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自我锻炼的依从性、内瘘的彩超血流、首次穿刺成功率、透析时血流量及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动-静脉术后实施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穿刺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内瘘功能锻炼指导应用于动-静脉造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可促进内瘘发育,保证血液透析的流量,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张和平  樊雷  廖华伟  张捷  徐丹 《西部医学》2014,26(11):1488-1489
目的 探讨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建立自体大口径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对照组0.6cm~0.8 cm.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多于对照组,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衰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适当扩大吻合口直径,可获得更理想的内瘘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次数以及球囊扩张压力)、扩张前后的血管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球囊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扩张前相比,手术扩张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扩张后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有效扩张血管内径,增加透析血流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桡动脉起始部与肘正中静脉或深静脉穿支吻合建立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桡动脉起始部的肘部内瘘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价新的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及有效性。结果 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血栓行取栓术后再通良好;1例肿胀手综合征经介入扩张锁骨下静脉后症状缓解,没有窃血综合征发生。39例患者内瘘成熟,血液透析效果良好。2例内瘘血流量不足不能用于血液透析。结论采用桡动脉起始部建立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能有效减少窃血综合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血肿后即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冰块冷敷血肿6 h,将冷新鲜马铃薯切薄片外敷在血肿部位,2 h更换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动静脉内瘘出现血肿后对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冰块冷敷血肿6 h,24 h后改用热敷。观察两组内瘘血肿的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肿采用冰块冷敷加冷新鲜马铃薯薄片外敷,能及时消除血肿,保护内瘘功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9.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学》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的过程及其相关变量。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后血管的情况,并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1 d1、w、3 w、4 w及半年瘘口内径和血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均成功,且血流通畅,无并发症出现,术后超声图像表现为桡动脉内为红色搏动性层流,近瘘口处血流加快,阻力降低,瘘口处为五彩镶嵌血流,头静脉呈动脉化频谱;观察组瘘口内径术后1 d、1 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w4、w及半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静脉血流量术后1 d、1 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w4、w及半年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口内径和血流量均小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术后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和成熟时期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长,是临床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