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3例阴茎癌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旨在提高对阴茎癌的诊治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1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1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2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术后辅助放疗1例。结果:术后病理结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4例行淋巴清扫术者2例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为炎性增生。术后1例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出现单侧腹股沟区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3例获得随访1~5年,2例因出现广泛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存活至今。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早期行淋巴结清扫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总结40例阴茎癌诊治情况,其中鳞状细胞癌36例,疣状癌4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9例;其中12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7例获得随访1~10年。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4%和59.5%。结论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阴茎癌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尽早治疗。术后生存时间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与阴茎部分切除范围关系不大,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阴茎癌切除患者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36例阴茎癌患者,均行阴茎癌切除术,根据淋巴结清扫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18例患者阴茎癌切除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18例患者阴茎癌切除后行Ⅱ期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年生存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第3年的生存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恶性肿瘤已出现远处转移,丧失了手术时机。结论阴茎癌切除同期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阴茎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并随访分析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阴茎癌患者的年龄、发病病程、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预后、术后复查时间及结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时生存状态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术联合会阴部造口术;19例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标准清扫术,6例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43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例),疣状癌4例,湿疣样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患者定期随访3~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50(25.25,52.50)个月,有1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外口狭窄3例、阴茎切口感染1例、腹股沟区切口皮瓣坏死伴感染2例、淋巴水肿4例。随访期间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存活良好。结论 对于阴茎癌患者来说,合理地选择肿瘤切除方式,根据指征合理地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阴茎癌是男性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Sotelo等[1]研究表明,30%~60%的患者在最初诊断时就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传统的阴茎癌手术治疗模式为阴茎局部切除或阴茎全部切除.唐勇等[3]2011年6月在国内新开展了阴茎癌腹腔镜经腹皮下腹股沟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由于该手术为国内新开展的术式,与传统的开放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相比较,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点,目前尚缺乏相关护理经验.因此,本文就阴茎癌腹腔镜下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围手术期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茎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5例阴茎癌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和要点。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06min(90~130min)。术中出血平均为60ml(50~80ml)。术后患者未发生腹股沟区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阴茎癌患者实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能有效避免开放手术后常见的腹股沟区皮肤坏死、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的问题,是微创治疗阴茎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术中优秀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春  郭亮 《甘肃医药》2013,(9):700-70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包茎,2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未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行阴茎头切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有阴茎海绵体侵犯者及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包茎与阴茎疣状癌发生相关。阴茎疣状癌多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MRI增强可判断有无阴茎海绵体侵犯,并据此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阴茎癌原发灶术后即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4月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股沟淋巴结即刻或延迟清扫术的67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原发病灶术后均无可查见的长大腹股沟淋巴结,33例在术后1月内行腹股沟淋巴结预防性切除为即刻清扫;34例待出现可查见的长大淋巴结行治疗性切除为延迟清扫。Kaplan-Meire生存分析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数秩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包括年龄、原发肿瘤形态、大小、位置,肿瘤分期、分级,淋巴结病理分期,原发灶手术至淋巴结清扫术间隔时间长短、清扫术前有无长大的腹股沟淋巴结等。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清扫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67例患者年龄26~84岁,中位年龄为50岁。随访时间3~76月,中位随访时间23月。患者总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65.4%。即刻清扫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月,5年生存率为93.1%,其中腹股沟淋巴结病理阳性者7例(21.25%);延迟清扫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1.5月,5年生存率为33.7%,其中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26例(76.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分级,清扫术前腹股沟淋巴结有无长大、淋巴结病理分期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清扫术前是否有可查见的长大淋巴结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待扪及腹股沟淋巴结长大再行淋巴结清扫,其死亡危险度增加。结论 腹股沟淋巴结长大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阴茎癌原发病灶术后行即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阴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并行文献回顾,规范阴茎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术联合会阴部造口术;其中,20例患者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6例患者行双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标准清扫术,6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43例,其中高分化19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例;疣状癌4例;湿疹样癌2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患者定期随访5月-7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月,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外口狭窄、阴茎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皮肤坏死、淋巴水肿等。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根据指征合理选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1年2月~1972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茎癌23例,除1例5年后失访外,余22例均得到随访。局部肿瘤无复发而生存5年以上者12例,5年生存率52%。治疗后有10例局部复发,复发率43%。其中1年内复发的有7例,均为病变浸润范围较深或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属于 Jackson 分期Ⅱ、Ⅲ期的病例;另一因素为局部用药不够彻底,尚残存癌细胞,都是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7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7例均行病灶广泛切除,3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除术。结果: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2年内死亡,无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阴囊Paget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阴茎癌患者选择保留阴茎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8例早期阴茎癌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术前行病理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阴茎鳞癌,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灶,保留阴茎的解剖完整性及功能完整性。结果随访2~5年,8例均成活,其中无复发5例,复发后补充手术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早期阴茎癌行保留阴茎的手术效果良好,但需要严格把握入组标准及掌握相应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下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50(20±9)ml。一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60~100(75±9)min,平均清扫出淋巴结4~17(15±2)枚。8例患者淋巴结阳性,其中淋巴结阳性伴癌结节2例。术后出现双侧淋巴漏2例、单侧淋巴漏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单侧淋巴囊肿2例,单侧蜂窝织炎1例。随访期间出现单侧局部复发2例,阴囊皮下转移1例,肺部及骨转移1例。结论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 990年1月—2 0 0 2年1 2月收治阴茎癌4 6例,1 995年以后31例均在术中行无选择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并对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4 6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5 9.4岁。发现阴茎肿块1个月~2年  相似文献   

15.
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阴茎癌合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术式,包括多种手术途径:腹股沟韧带上下方S型切口,腹股沟韧带F方平行斜切口或弧形切口等,但传统开放手术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淋巴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约50%。自2003年Bishoff等开展阴茎癌经双下肢皮下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以来。腹腔镜以其微创性极大的避免了开放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高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1年6月(国内首次)对1例阴茎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经腹皮下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顺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接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术前病理证实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 7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7例均行病灶广泛切除 ,3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 2年内死亡 ,无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 :阴囊Paget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 ,其 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从1959~1984年共手术治疗阴茎癌82例。阴茎部分切除13例,阴茎全切除36例,阴茎全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33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71.9%。阴茎癌的发生与包茎、包皮过长以及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病变限于阴茎头,阴茎部分切除足以获得无瘤边缘,当肿瘤侵犯阴茎体时,应行阴茎全切除,建议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常规进行活检,如有转移应完成淋巴结清除。原发癌的范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与否、首次治疗是否适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阴茎癌患者46例,按照不同的策略进行护理,观察缓解患者抑郁情绪。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阴茎癌患者46例,年龄43.4±17岁。均为鳞状上皮癌,其中腹股沟淋巴转移7例,施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1例,阴茎全切术2例(其中实施双侧腹股骨沟淋巴结清扫5例),放弃治疗3例。随机将43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阴茎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阴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 4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阴茎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期Ⅰ期1例(T1N0M0),Ⅲ期3例(T3N2M0、T3N2M0和T4N3M0各1例);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阴茎部分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例阴茎全切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6~60个月,1例临床分期I期患者术后随访60个月肿瘤无复发;2例临床分期Ⅲ期患者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 前期痣的长期存在可能是阴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对改善阴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