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可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服用莱菔子治疗,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早期排气,减轻腹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常常伴随,严重影响了患者早期康复。现着重就我院40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自拟固津通络汤对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后多途径弹性自控镇痛泵应用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 《哈尔滨医药》2004,24(4):54-5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对手术后无疼痛康复越来越重视。过去手术后病人镇痛多应用阿片类药物,疗效不稳定且易产生耐药,甚至导致成瘾发生。自控镇痛技术(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作为控制手术后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应用于临床,包括:①病人自控静脉技术(PCLA);②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③皮下PCA(PC-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生长激素致高血糖并发症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手术后危重病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高血糖血症等并发症。方法 我科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8例手术后危重病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思真(Saizen),手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剂量8~10U/day,疗程2周。所有病人均予以TPN治疗,供应热量为30Kcal/kg/day,根据糖量予以相应的胰岛素。糖尿病病人根据术前胰岛素用量予以增加剂量。手术后一周内每天4次监测静脉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 8例病人有6例出现用药后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的平均时间是第2~3天,高峰期在第7~10天。其中2例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经过增加胰岛素用量,血糖仍高达35mmol/L,不易控制。2例病人并发严重的腹腔感染、ARDS,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危重病人手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高血糖血症,应慎用或不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5.
1例手术后椎间盘间隙感染的护理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梁美芳腰椎间盘手术后椎间隙感染很少见,但它是椎间盘手术的严重并发症,起病通常比较缓慢,以腰部剧烈疼痛、肌肉痉挛为特征,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疼痛剧烈时病人可有自伤、自杀的倾向。我院曾发生1例椎间盘手术后椎...  相似文献   

6.
杨树源 《江西医药》2010,45(1):22-2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自2007年至今随机选择额颞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患者65例,行颞骨及额骨去除35例,单纯行颞骨去除保留额骨30例,观察手术后的减压效果、预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后患者头形变化的接受程度,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颅骨修补费用。结论手术后的减压效果及预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后患者头形变化的不满意程度,及手术后颅骨修补费用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护理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朱慧兰手术后病人因刀口疼痛或某器官功能障碍不愿早期活动,容易造成一些术后并发症,而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现就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帮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谈一些体会。一、术前教育在我们为病人进行手术前准备中发现,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对病人手术后的剧烈疼痛及癌症晚期的持续性疼痛一直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法。近几年我们科给病人使用了止痛泵,其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深受病人喜欢。现就其临床应用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技巧。方法 将80例胃肠道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指标、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8天后,治疗组病人营养指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合理联合应用肠外营养能显著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加快病人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仆  梁寒 《天津医药》2004,32(5):310-311
胃肠道手术病人早期营养支持的概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众多临床试验证明了长时问饥饿状态对于手术病人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多数学者认同手术后1~2d开始营养支持有利于围手术期的恢复。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但胃肠道手术后肠内外营养的选择,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2001年-2003年44例全胃切除后胃癌病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及我们实施肠内营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红霉素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手术后使用小剂量红霉素能否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我们随机选择一组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做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后,使用小剂量红霉素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试验组:共61例,男34例,女2...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施雪松 《北方药学》2014,(8):158-158
一般来说,在进行了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在应激期内以及在手术后的短期时间内都是不能够摄入肠内营养的,所以,也就需要对这个时期的病人采用肠外营养了。但是,在手术后的应激期内对肠外营养的摄入量却会影响到手术后的恢复。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本文为了观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应激期病人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手术刀疤早日愈合,病人的身体尽快康复,很多病人家属会急于给手术后“元气大伤”的病人补充营养,今天骨头汤。明天老鸭煲……想着法子换花样,就怕病人营养跟不上。  相似文献   

14.
韩向峰 《云南医药》2010,(4):465-466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20例,均为男孩;年龄最大9岁,最小1.5岁,平均3.5岁。均为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复发时间8d到4个月,其中15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病人,5例为本院手术后复发病人。  相似文献   

15.
张颖 《青岛医药卫生》2005,37(5):372-37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可以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的生命。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几乎完全具备构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血管壁的损伤、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因此,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深静脉栓塞的机会40%~80%,下肢近侧深静脉栓塞的机会为10%~20%,致命性的肺梗塞为1%~5%。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一下外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可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为探讨这部分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用药,我们对300例择期手术者用药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张敬 《淮海医药》1998,16(2):18-18
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腹部手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也是外科医生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问题。我们从1994年开始选择一组阑尾穿孔腹膜炎手术后的病人,术后采用补钾和静滴普鲁卡因的方法,结果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对腹部非胃肠道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人(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39±s16a),对照组50人(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2±12a),2组病人皆在术后给予输液、抗炎及对症治疗,但不使用其他影响肠蠕动药物,治疗组病人在术后d1加服西沙必利10mg,tid,观察2组病人的肛门排气日作为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为手术后2.1±0.4d,对照组为3.5±0.5d,2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西沙必利能使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提高,对手术室护理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全面了解病人心理,生理需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满足病人的需求,以最佳的心境渡过手术期。我院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实施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整体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75例胃肿瘤病人进行了手术前、后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资料显示:①胃肿瘤病人手术后胆囊体积增大者占33.3%,其长径、前后径测值的平均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②胆囊壁粗糙或增厚者达64%;③胆囊结石发生率增加,并以多发小结石改变为主;④33.3%的病人肝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径平均值较术前差异显著(P<0.01)。作者认为,胃肿瘤病人手术后胆道系统的诸种病变可能与手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和手术后胃形态学改变继发的内分泌改变有关。利用B超检查,可及时诊断胆道系统的病变,及早治疗,将有利于减少胆结石的生成及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