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初探红曲降低肾血管型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血压的生化机制.方法:通过试剂盒测定灌胃红曲4周后RHR肺组织ACE活性和主动脉NOS活性,以及灌胃红曲前后血浆ET和CGRP的变化.结果:灌胃4周后.红曲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肺ACE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红曲高和低剂量组血浆ET均比阴性对照组低20个单位(P<0.01);红曲高剂量组血浆CGRP比灌胃前增高9个单位(P<0.01),比阴性时照组高7个单位(P<0.05).结论:红曲的降压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在RHR上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肺ACE起到降压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血浆ET和升高血浆CGK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药联合的降压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将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25例和对照组(药物)25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 治疗纽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升高、ET含量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联合降压效果优于单纯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NO、ET的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葛根素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在空腹下取静脉血,测定血NO和ET的含量,并另选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外周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血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且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NO水平(P<0.01),对照组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但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血NO含量,降低ET含量.此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RHR)血浆前列腺素(PGI2)、血栓素(TXA2)水平的变化及首乌降压胶囊的降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肾一夹(2K1C)法复制RHR模型,观察血浆6-Keto-PGF1α、TXB2水平。结果首乌降压胶囊高、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剂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01,P<0.05,P<0.001),说明首乌降压胶囊和卡托普利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与模型组比较,首乌降压胶囊高、低剂量组均使RHR血浆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而TXB2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RHR高血压形成与血浆6-Keto-PGF1α水平下降、TXB2水平升高有关,首乌降压胶囊能有效降低血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整血浆PGI2、TXA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应用缬沙坦前后EH患者血压、ET及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EH患者血浆ET-1升高(P<0.01)、NO降低(P<0.01).应用缬沙坦后,EH患者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 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原发性高血压(EH)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EH病人在降压治疗前后测定血浆CGRP和内皮素(ET)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EH组患者血浆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高血压程度越严重,血浆CGRP降低越明显,同时,血浆CGRP与ET水平呈负相关(r=-0.991,P<0.001).经降压治疗后,EH组患者血浆CGRP水平升高(P<0.001),但与对照组相比仍较低(P<0.01).[结论]循环血中CGRP含量不足可能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测定血浆CGRP的浓度有利于EH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博通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35例EH患者,用开搏通12.5-25mg,每日3次,连服四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并与32例健康者血浆ET、NO对照。结果 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开搏通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都显著下降(P<0.01),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1)。结论 开搏通不仅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还能逆转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②方法根据肺动脉压水平将40例病人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含量;单一试剂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③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和肺静脉血浆ADM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814,3.194,P<0.01,0.05),肺动脉血浆NO浓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4,P<0.01);全部病人肺静脉血浆ADM含量明显低于肺动脉(t=7.440,P<0.001);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中ADM和NO血浆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50,0.49,P<0.01),在肺静脉中ADM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亦呈正相关(r=0.54,P<0.01),肺动脉高压组血浆NO与ADM的含量呈正相关(r=0.35,P<0.05).④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过程中ADM升高,NO可能介导ADM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sICAM-1、NO含量的影响。方法:以31例健康女性老年人为正常对照,测定42例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I、II期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及NO(一氧化碳)含量,检测前2周停用降压药物,再以泽泻混合并用汤联合ACEI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ET、sICAM-1、N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ET、SICAM-1含量升高、NO含量下降、血压升高;治疗后高血压组血浆ET、SICAM-1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升高,血压明显下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伟国  龚江标  杨小锋 《浙江医学》2004,26(5):323-324,327
目的检测出血性脑中风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两者在脑中风中所起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出血量大小,将75例病人分为出血量30~60ml及出血量>60ml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与出血性脑中风未手术组,采用Griess's法及放射免疫法(RIA)分别于手术前24h、手术后24h、3d、7d及14d测定血浆中NO和ET的含量.结果全部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浆中NO明显下降,而ET明显升高(均P<0.0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也存在上述情况(均P<0.05);而中等量出血与大量出血之间的差别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病2周内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NO含量明显下降,而ET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血浆中NO和ET含量可作为判断脑中风患者病情轻重的一种指标,并且两者可能参与了脑中风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 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8例EH患者用氯沙坦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t-PA、PAI活性,ET、NO、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 EH患者t-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对一氧化氮(NO)、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36例及正常对照组32例,高血压病组服用雷米普利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正常对照组行血浆NO、vWF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血浆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血浆vW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浆vWF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雷米普利明显升高血浆NO、降低vWF,说明它在降压的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ries法及放射免疫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5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及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NO-2/N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孕中期增高最明显;妊高征患者血浆NO-2/NO-3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2/NO-3水平随妊高征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脐静脉血NO-2/NO-3明显低于正常晚孕妇女(P<001)及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及对照组(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脐血ET1水平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母血NO-2/NO-3水平与ET1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损害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5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A、B、C级分别为19、21、11例)和31名正常对照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NO、ET水平;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受试对象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用自动分析生化仪检测受试对象肝功能。结果: 肝硬化各组(Child-PughA、B、C级)血浆中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患者血浆中NO、ET水平随肝功能恶化逐渐升高,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ET较对照组升高(P<0.01);NO/ET在Child-PughA、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Child-PughB、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各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BF)、脾静脉血流量(SVB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C级升高更明显,Child-PughC级与ChildPughA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hild-PughC级与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血浆中NO、ET含量与PVBF、SVBF呈显著正相关,而对照组与上述各递质间无直线相关关系。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患者NO、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无腹腔积液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中NO和ET水平可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对肝功能预测有重要意义。NO、ET在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形成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和比较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 (简称高血压病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分别应用以上 3种药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4周末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 ,一氧化氮(NO)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NO/ET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3种药物治疗 4周后 ,血浆ET、vW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P <0 .0 1 ) ,但vW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浆NO及NO/ET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P <0 .0 1 ) ;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组相比 ,硝苯地平控释剂组血浆GMP1 4 0治疗后显著降低(P <0 .0 5)。提示以上 3种药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硝苯地平控释剂对GMP1 4 0的改善作用优于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