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Ⅲ)类错(牙合)的良好矫治方法及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随机选择我科门诊10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另一组用传统(牙合)垫式矫治器进行矫治,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前后上下颌骨位置、恒切牙胚位置及软组织均有改善,与传统(牙合)垫式矫治器组相比,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更理想.结论: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同时具有机械及机能矫治的双重作用,可以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而且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用功能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用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twin-block)对15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 患者除SWA角无明显变化外,SNB角增大,ANB角减小,前牙的覆盖(is/r-ii/r)减小,磨牙关系(ms/Y-mi/Y)在矢状方向变化明显.结论 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拔牙矫治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1类女性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2.25+2.15岁,拔除颌四颗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分别在矫治前后拍摄X线进行测量.结果:矫治后,SNA角减小1.37°,ANB角减小1.21°(P<0.05),SNB增加0.92°(P>0.05).GoGn-SN增加1.2°,Y轴角增加0.89°(P>0.05).U1-SN、U1-NA角、U1-NA距分别减小7.42、7.13,3.7mm(P<0.01),L1-NB角、L1-NB距分别增大3.5°,0.62mm,(P>0.05);矫治后软组织变化:Sn-Ns-Pos减小1.52°,Cm-Sn-Ls增加5.76°,Ls-E线距减小1.98mm,上下唇凸度分别减小3.75mm、3.25mm,H角减小1.57°,Z角增加5.98°(P<0.05),Li-E线距减小1.26mm(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通过部分骨作用,前牙的内收及软组织的代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侧貌,但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上的关系改善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垫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诊治的100例安氏Ⅲ类错的患者,以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垫矫治器矫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垫式矫治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前后上下中切牙角、SNA角、SNB角、ANB角和U1-NA、L1-NB及其家长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下中切牙角比治疗前小12°;SNA角比治疗大2.4°;SNB角比治疗前小4.4°;ANB角达到正值.观察组治疗后SNB角、ABN角明显优于对照组;L1-NB、L1/N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式垫矫治器制作方法简单,患儿配合,对早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两种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中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4-02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患者。所有患者下颌都可退至切对切位。观察组通过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而对照组采用FR3型矫治器治疗。入选患者均于矫治前后行X线头颅侧位片拍摄,并对比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矫正后SNA角,ANB角及U1-NA角、U1-SN角均显著高于矫正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矫正前后硬组织各方面变化比较对照组矫正后ANB角、U1-NA角、U1-SN角均明显高于矫正前,而SNB角、L1-NB角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器与FR3型矫治器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合中均有矫治效果,并能有效改善软组织的凹面形。但是前牵引矫治更注重颌骨的矫形,而FR3型矫治器对牙移动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托槽隐形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托槽隐形矫治)与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各45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所用时间,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咬合关系、颌面部形态及上气道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矫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年后,两组均建立了正常的覆合、覆盖,观察组前牙覆合、前牙覆盖轻于对照组,上牙弓、下牙弓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后前颌面部形态均好于矫治前,观察组矫治后SNB角、L1-MP角、L1-NB角、L1-NB距高于对照组,SNA角、A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1-MP)、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角)及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Ⅲ类错[牙合]的良好矫治方法及最佳治疗时机.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门诊10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另一组用传统[牙合]垫式矫治器进行矫治,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矫治前后上下颌骨位置、恒切牙胚位置及软组织均有改善,与传统[牙合]垫式矫治器组相比,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更理想.结论 改良式[牙合]垫矫治器同时具有机械及肌能矫治的双重作用,可以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而且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牙早、晚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使用FRⅢ矫治的效果. 方法 将26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替牙早期组(Ⅰ组)14例和替牙晚期组(Ⅱ组)12例.用FRⅢ矫治,统计分析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结果 两组矫治前后U1-SN、L1-M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NB、ANB、NA-PA、U1-SN、MP-SN替牙早期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替牙晚期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替牙早期组骨性改变更明显. 结论 替牙早期患儿FRⅢ矫治可使下颌向下向后旋转、上颌相对前移,面下部增高,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替牙晚期患儿仅有牙的掩饰性移动,并无明显的骨性改变.替牙早期矫治能改善上下颌骨关系和(牙合)关系,矫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单颌和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按照患者矫治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上颌单牙合拔牙矫治方案,参考组接受双颌拔除4个前磨牙矫治方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 矫治前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SNA、SNB、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1-FH、U1-AP、H角、UL-E、LL-E距离、Z角指标均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A、SNB、ANB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U1-FH、U1-AP、H角减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UL-E距离、H角、Z角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疗程为(22.13±4.53)个月,与参考组的(22.65±5.0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颌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能够使上前牙内收,使软组织侧貌很大程度改善,然而单颌拔牙矫治方案效果更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与正常(牙合)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牙合)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牙合)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后前后牙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对10例应用Twinblock治疗前后的10~13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据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SNB角的增大和ANB角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唇倾,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的减小.结论 对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早期应用Twinblock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人应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13例病人戴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5~7个月后,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SNB角增大了1.9°;前牙覆盖减小了4.6 mm,其中骨性变化占43.5%;牙性变化占56.5%;磨牙关系改善了4.4 mm,其中骨性占45.5%,牙性变化占54.5%.治疗后Olp-Pg、Ii-OLp、Mi-OLp、覆盖、磨牙关系及SNB角、ANB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sper Jumper矫治器能有效的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及替牙期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分析其矫治特点,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于采用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的18例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病例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后SNA角、ANB角增加,SNB角⊥-T角减小.结论:FR-Ⅲ功能矫治器在短期内解除前牙锁结关系,并且由于肌力的作用,使矫治后软组织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5例处于恒牙列早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每位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NB角、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体长等在治疗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B角、OJ等在治疗后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winblock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选择15例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6~12月,观察口腔发育状况,对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代表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NP-FH矫治前后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ANB、U1-SN、L1-MP矫治前后改变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鼻唇角趋于正常,软组织外貌得到改善.结论 FRⅢ型功能调节器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MIA)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分为两组,传统口外弓支抗(HGA)组和MIA组,其中HG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HGA矫治,MIA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联合MIA矫治,排除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最终获得47对匹配样本,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治疗前、后两组下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头影测量数据、美容效果、牙周健康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MIA组平均矫治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咬合打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磨牙位移时间均短于HGA组(P<0.05);治疗后,两组ANB、U1-SN、U1-NA、ULP、LLP均降低,L1-MP、L1-NB、Z角升高(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NA、SNB、MP-SN、MP-FH、Ulip-E、Lli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A组整齐美观度、舒适度、固位能力均高于HGA组(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adgear-activator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GFDDD的硬组织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9例,采用Headgear-activator进行早期矫治,每天戴用矫治器不少于14 h,治疗时间9~13个月,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Ⅱ类错(牙合)分析法并结合传统测量项目分析牙齿和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减小,下颌体长G0-Me增加,上切牙内收,上磨牙远中移动,下切牙和下磨牙前移,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得到改善.结论:Headgear-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获得明显的牙齿与颌骨关系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前方牵引与Frankel矫治替牙期反(牙合)的临床疗效对比,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方牵引矫治器治疗反(牙合),患者和拍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前牵引矫治器组矫治后的SNA角、ANB角、U1-SN角明显增大,FR组SNA角、ANB角也呈显著性增大,但与前牵引牵引组相比,前牵引矫治组SNA角、U1-SN角的差异呈高度显著性,而SNB角、L1-NB角两组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两种矫治器对上颌前牙唇倾度,SNA角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前方牵引导致的上颌骨前移量大于功能矫治器组.结论 前牵引矫治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增加,FR矫治器组也有上颌骨骨量的增加,但与前牵引组相比,前牵引组上颌骨前移的量更显著,因此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严重的病例,宜选择前方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