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修正的Geneva量表结合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疑似CPHD合并PTE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62例进行前瞻性调查,以修正的Geneva量表及超声心动图评估PTE的可能性,同时比较CPHD+PTE组及单纯CPHD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2例患者确诊PTE。修正的Geneva量表高度可能性组阳性预测值为59.3%,低度可能性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9.4%;超声心动图发现PTE组异常率达83.3%,其中直接征象9例,占25.7%,间接征象26例,占74.3%。22例(62.99%)发现肺动肺高压及三尖瓣返流,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6例,占45.7%。CPHD+PTE组与单纯CPHD组比较,在危险因素、既往史、不对称下肢肿痛、心电图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修正的Geneva量表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肺栓塞预测具有方便、准确、安全、无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 ,6 3岁 ,因胸闷、胸痛伴活动后心慌、气促 2月余入院。患者于 2个多月前无诱因出现胸闷、胸痛 ,胸痛呈阵发性 ,与呼吸及体位无关 ,并向后背部放射 ,每次发作持续约数分钟 ,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伴活动后心慌、气促。无咯血及痰中带血 ,无发热、盗汗及咳黄脓痰。到当地医院就诊 ,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 ,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房颤、心功能Ⅳ级、肺血栓栓塞不除外” ,予低盐低脂饮食 ,吸氧 ,扩张血管 ,改善心肌供血 ,抗凝治疗及对症处理 ,心房颤动转复为窦律 ,但上述症状时有反复。曾予华法林 2 5m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溶栓抗凝疗效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PTE的病人35例,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前及治疗后24h、2周、3个月、6个月右心系统血栓大小、右房室内径、肺动脉和三尖瓣反流频谱、下腔静脉内径的变化。结果溶栓抗凝治疗前发现右心系统血栓29例,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右室射血分数降低,肺动脉内径增宽,下腔静脉呼吸变化率减低,肺动脉频谱形态为肺动脉高压型改变,呈双峰或直角三角形,右室射血前期与右室射血时间比值(RPEP/RVET)增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溶栓后各时间段复查,18例血栓逐渐减小消失,9例仅余附壁小血栓,2例血栓大小未见明显变化,回声增高。溶栓后24h,右房室缩小,右室壁运动增强,肺动脉内径缩小,肺动脉压力降低,溶栓后2周继续好转,溶栓后3个月肺动脉压力属正常范围,溶栓后6个月与溶栓后3个月测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肺动脉血流频谱形态恢复正常。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判断PTE疗效、长期随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表现的疾病,通常所说的肺栓塞即指PTE。急性PTE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误诊率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76例PTE病人,男91例(51.7%),女85例(48.3%),年龄23~84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慰萱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49-1051
肺血栓栓塞症(PTE)常称为肺栓塞(PE),近年来其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PTE在发病机制上存在联系,是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通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西方国家,DVT和PTE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0‰和0.5‰,是继冠心病和高血压后第三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美国,每年因PTE而死亡的人数为5万~20万,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 (PTE)是多因素疾病 ,受到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的共同作用。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的直接作用、栓塞后神经 体液因素变化的间接作用及各种作用间的相互影响是PTE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肺血栓栓塞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3年元月~2002年12月确诊的1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容易误诊,本组误诊率达52.9%,本组有11例死亡,病死率61.1%,6例患者经手术、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1例自动出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本组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肺灌注显像及螺旋CT更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PTE 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症,未经治疗的 PTE 患者病死率为25%~30%[1]。PTE 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决定治疗方法[2],其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溶栓、介入与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肺血栓栓塞症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肺动脉内的栓子通常来源于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是目前临床管理的重点之一。肺血栓栓塞症的不良预后不仅与心肺功能受损有关,也与炎症反应有关联。目前发现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感染与非感染相关的炎症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患有炎症相关疾病的患者静脉血栓更易形...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的栓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虽近年来 ,PE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误诊率、漏诊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PE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其误诊率、漏诊率仍较高 ,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就我院 1986~ 2 0 0 0年确诊的近 2 0 0例肺栓塞患者的误诊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并对其中一些在诊断上较为疑难的病例作简要分析 ,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1997年前我院肺栓塞误诊率高达 70 % ,1998年以来 ,我院加强对广大医生进行肺栓塞的普及教育 ,误诊率降至 19% ,而被误诊的患者于 3~ 7d内也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168例PTE患者的获得性和遗传性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Ⅲ)活性。结果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38.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PTE病史(14.3%)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3%)。抗凝蛋白总缺乏率为84.5%,PS缺乏最高(48.8%),其次是PC缺乏最低(24.4%)、AT-Ⅲ缺乏最低(11.3%)。结论研究显示住院PTE患者中,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DVT或PTE病史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主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在遗传性危险因素中以PS缺乏为主,其次是PC缺乏,AT-Ⅲ缺乏率最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P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提高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01-2010-08我院收治的54例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57.4%)、胸痛(46.3%)、咯血(22.2%)及咳嗽(31.5%...  相似文献   

13.
肺血栓栓塞症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 ,是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最常见的类型[1 ] ,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误诊率均较高。1 流行病学发达国家肺栓塞年发生率为 1‰和 0 .5‰ ,近年美国发生肺栓塞 6 5万~ 70万人 /年 ,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及肿瘤 ,是急性病死因的第三位 ;法国新发患者超过 10万例 /年 ;英国约 6 .5万例 /年 ;意大利 6万例 /年。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约为 30 % ,经过充分治疗后 ,病死率可降至 2 %~ 8% [2 ,3]。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很有限 ,由…  相似文献   

14.
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大面积肺栓塞 (MassivePE)是引起肺栓塞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肺栓塞在药物溶栓和抗凝方面有很大的进展 ,但仍有部分病例因溶栓、抗凝禁忌而不能接受治疗 ,是肺栓塞治疗领域里的一个难题。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 :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是肺栓塞的病理基础 ,去除栓子可能是肺栓塞最直接的治疗手段。 196 0年Greenfield等[1] 首次报道了利用右心导管真空抽吸实验动物狗肺动脉内的血栓栓子 ,并于 1971年将此项技术成功的用于 2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病例[2 ] 。从此开…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显示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能有效降低慢性肺血栓栓塞症 (慢性肺栓塞 ,CPTE)的肺动脉压 ,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围手术期死亡率 <1 0 % [1 ] ,我们拟从超声角度评价PTE的近期疗效。对象与方法  1 998年 9月~ 2 0 0 1年 8月间我院完成的 8例PTE手术。术前经超声、超高速CT、核素肺灌注 /通气显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慢性中心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超声测量参数包括 :(1 )左房、左室和右室舒张末前后径(LADD ,LVDD和RVDD)。 (2 )室壁运动 :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中段舒张运动延迟和幅度降低为异常。常规观…  相似文献   

16.
17.
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肺血栓栓塞症(PET)的危险因素一般分为遗传性危险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两种。各危险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庆良  谢富波 《山东医药》2002,42(19):70-71
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一种微创、见效快、并发症少的方法 ,尤其是对于肺动脉主干及大面积PTE患者 ,通过对血栓抽吸、搅碎及较小剂量的溶栓药物可获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本治疗过程包括肺动脉取栓、局部溶栓。与全身溶栓比较 ,介入治疗的优点是用药剂量小 ,出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伴发晕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伴发晕厥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其治疗转归。方法:516例急性PTE患者,按照是否伴发晕厥分为2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症状、体征,并进行心脏超声、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后14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16例急性PTE患者中有67例出现晕厥,发生率13.0%。PTE伴晕厥者以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为主,心悸的发生率高于无晕厥者(P<0.001),低血压或休克、P2亢进和发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1);右心室功能不良在PTE伴晕厥者中多于无晕厥者(69.6%vs40.4%,P<0.001),核素肺灌注显像7个以上肺段受累者(73.3%)多于无晕厥者(48.1%);CT肺动脉造影(CTPA)显示,PTE伴晕厥者有94.7%累及中央肺动脉,而无晕厥者有74.3%累及中央肺动脉(P=0.001);治疗后14d,PTE伴晕厥者死亡4例(6.1%),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02)。结论:PTE伴晕厥者多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右心功能障碍,肺血管堵塞面积较大,容易发生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20.
85例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栓子堵塞,使肺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近几年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的肺栓塞可引起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猝死。近年来,我科对确诊的85例PTE患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