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枢通胃"是作者所在团队在脾胃学说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新进展提出的中医理论,用于指导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调枢通胃"即通过调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脑以条达脾胃之气,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目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和五脏六腑密切联系,"调枢通胃"突出了整体观念的中医理论内涵,团队基于此理论,采用针刺法治疗脾胃疾病,临床取得良效。针刺方式多样,治疗脾胃疾病机制复杂,法随证立、针随法出,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治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奠定了治疗杂病之基础,其中泻下法也得到广泛运用。纵观全书,言及下者达35条之多,立方约15首。然条文比较分散,不便研读,今归纳整理为泻下七法,兹将每法的代表方、证及应用范围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论通里泻下法在急重病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里泻下法的运用范围甚广,且用之得当,获效卓著。兹将其立法旨趣、主要功效及其对危重病证的运用,略抒管见于后。1 立法依据 通里泻下法是运用通便下积、荡热逐实的方药,治疗阳明燥实内结的病理变化。 阳明内结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燥屎互结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的病变。众所周知,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并得到胆汁、胰液的参予和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其精微部分通过脾气的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6)
目的探讨生大黄、酒洗大黄及其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时对小鼠泻下作用及"寒下"伤胃气不良反应的差异,以阐明调胃承气汤中大黄酒洗的意义。方法将生大黄、酒洗大黄分别纳入调胃承气汤中,并进行泻下、胃排空、小肠推进实验及对小鼠基础代谢和胃组织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的泻下、胃肠刺激作用,单味大黄经酒洗后,对正常和里实证小鼠的泻下、胃肠运动基本无影响,但对基础代谢、胃组织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胃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调胃承气汤中采用酒洗大黄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性,既保证了泻下的目的,又缓解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论述中风从脾胃论治机理,归纳总结出以脾胃论治中风之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三法,并结合临床简释了三法的运用健脾化痰法多用于中风预防;通腑泻下法多用于中风急性期中脏腑之闭证;补气活血法多用于缺血性中风之中经络者及中风恢复期.结论从脾胃论治是中风的主要治疗大法,它体现于中风的预防、救治及预后等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在师承叶桂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历实践经验所编著,着重论述了三焦辨证及其治法,是中医温病学的一部重要专著,一直为近代医家所推崇。笔者就其有关下法的应用择要归纳如次。1 苦寒攻下 吴氏取仲景三承气汤,对温邪已入阳明、热结胃腑、腑气不通之阳明温病腑实证,以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意在釜底抽薪,使邪去正安。三方虽均以苦寒、泻下之大黄为君,但在立法、组方、应用上各有侧重。大承气汤以苦辛通降、咸寒泻热立法,重在荡涤热结、故方中用大黄、芒硝荡涤热结、软坚润燥,配枳实、  相似文献   

7.
凉血清营颗粒的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凉血清营颗粒与其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炎性疾病相关的作用,如抗菌、解热、泻下、止痒等.方法:抗菌试验用体外试管法,解热试验用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法,泻下试验直接观察小鼠排便情况,止痒试验应用化合物48/80导致小鼠抓搔反应.结果:凉血清营颗粒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为敏感;凉血清营颗粒能明显抑制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其对小鼠的泻下作用呈明显的个体差异,凉血清营颗粒还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所小鼠抓搔反应.结论:凉血清营颗粒有明显抗菌、解热、泻下和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桂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70-2071
泻下法是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是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实者,散而泻之”的理论指导下,针对里热实证的一种治法。泻下法不但可治里热实证,而且也可用于流感病余邪未尽致病情缠绵难愈者,只是药物配伍不同而已。泻下法尤其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的腑实证和肺热等证。要想运用得恰  相似文献   

9.
杨天宝 《中成药》1998,20(7):27-27
大黄为募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t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t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能。大黄自古以来以泻下药用于临床,疗效确切,一般服药后6~10/J’时即能排出稀便,但由于大黄有效成分葱酿类化合物的不稳定性,因此直接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现概述如下。1大黄泻下作用与煎煮法的关系古代名医张仲景运用大黄治疗各种病证发现,诸方都用大黄攻热泻下,但又根据病因、病位不同,除其配伍有差异外,对大黄的煎…  相似文献   

10.
加强患者肠道管理是临床治疗重症肺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医药在肠道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理论根源,并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基础。故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其历代的发展应用及现代医学实验等对肺肠的关系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本治法,确立了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应用的基本依据。进而从泻下法治疗肺疾的历史渊源、应用目的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系统阐释了泻下法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重点提出了中药灌肠是该应用中的典型代表,是"从肠论治"重症肺炎中最主要的手段。为泻下法在重症肺炎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更好指导医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泻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即是泻下法的立法依据。对于邪在肠胃,如大便不通、燥屎内结、热结便秘、停痰留饮、瘀血内蓄、  相似文献   

12.
常晓  马锐 《光明中医》2006,21(10):82-83
近年来,笔者以泻下活血法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9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元气是人体生命之本,而脾胃为滋养五脏、产生元气之本。治疗任何疾病,均应照顾脾胃。脾胃病与肝、脾、胃密切相关,脾虚、肝郁、胃实且虚实寒热常偏于某一脏器,这是脾胃病常见之病理,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病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应视其偏向而随证治之。脾胃病中,气虚甚至阳虚者占95%左右,久病、年老、体弱者更甚。用药以甘温为主,慎用苦寒泻下,且宜轻灵、平稳,有方有守。临证应重视四诊合参,尤重症状和舌诊,要因人、因时、因地施治。  相似文献   

14.
三种承气汤方药配伍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均含大黄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与大黄单煎剂就其泻下作用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对正常或模型状态下的动物的泻下作用大承气汤均略强于大黄,小承气汤与大黄的作用基本持平,调胃承气汤弱于大黄  相似文献   

15.
小儿腹泻中医学称"泄泻"、"泻下"。多由于小儿脏腑娇小幼稚,抵抗力差,乳食不节,壅滞肠胃或外感暑湿,伤及脾胃肠腑,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走大肠而泻下。我科门诊自2008年以来,开展药物贴敷配合温和  相似文献   

16.
"攻里不远寒"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是对里实证治则的纲领性指示.大黄苦寒质重,涌泄而降,走而不守,开导阻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堪称泻下圣品.六腑以通为用,人体气血以流通为贵,凡邪阻为患者,皆可首选大黄;毋受寒、热、虚、实、时异、性别、年龄之域介.兹将临床应用大黄拾零于下,祈同道赐正.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杨晋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与脾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因此脾胃与气血息息相关,脾胃功能运化失常,每多反映在气血方面;临床以"通"字为法,调气和血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泻下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通塞脉片,治疗组患者采用泻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经皮氧分压(TePO2)及足背皮肤温度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TePO2及足背皮肤温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泻下法治疗糖尿病足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脾胃学说与“冲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展 《中医杂志》2011,52(16):1351-1353
"冲和"思想是脾胃学说的核心思想,这是由脾胃的生理功能、特性及其运动方式所决定的,并在脾升胃降、脾胃为升降之枢纽及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等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冲和"是脾胃生理活动正常的基础,而病理上的机制为升降失常,或纳运失司,或燥湿不济等而失其"冲和"之性。所以调理脾胃也要以复其"冲和"之性为目的。掌握脾胃学说的"冲和"思想,对充分了解与应用脾胃学说,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泻下疗法是蒙医各种疗法中颇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对不同病症适时选用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泻下方药,通过排除或避出消化遗及鼻腔内容物,以借祛病和以攻为补束达到治疗的目的。泻下疗法内容丰富、适应范围广,奏效迅速而明显,且不留后遗症。蒙医的泻下疗法不同于西药的泻剂,它不仅有西药的泻下功能外,还根据用药和给药途径的不同具有促进消化,开通脉道,排除余积,使疾病从消化道厦尿道排出或使药物从鼻黏膜直接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对蒙医泻下疗法的起源、分类及用法、适应症、禁忌症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