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青岛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5~12月及2010年5~12月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及不同职业间ALT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前(2009年5~12月)4.89%,ALT初筛后(2010年5~12月)2.67%。实行初筛后每月不合格率相对平稳,对往年ALT不合格高发季节(7~9月)有效控制。不同职业的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4.
5.
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组织低危人群献血,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血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结果 25 69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合格总数是1 594例,总不合格率为6.20%,5项指标不合格率分别是谷丙转氨酶增高84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47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276例,梅毒202例,抗艾滋病毒抗体阳性2例.结论 通过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和采用较好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52012年长沙地区812 08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2 088份检测结果中总体不合格率为6.46%。ALT、HBs Ag、Anti-HCV、Anti-HIV、Anti-TP五项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均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25 438.708、253.495、747.226、260.777、295.934,均P<0.05)。ALT不合格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肝与梅毒的不合格率大致为上升趋势,HBs Ag阳性检出率呈先降后升趋势,Anti-HIV初检阳性率变化不大。结论: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与相应疾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相关,献血前严格筛查与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是降低血液不合格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抗-HIV(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试剂对4120份无偿献血者血清样品筛检,发现1例抗HIV初筛结果阳性,阳性率为0.02%。对21份抗HIV检测OD值呈灰区的样品跟踪调查复试,结果无1例在不同时间复试中OD值出现高于Cut off值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64年梅毒基本消灭,1979年首个发现病例,从1987年数百例到2006年174 506例,梅毒近年呈现了最严重的流行态势。笔者对郑州地区113 541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输血杂志》2015,(12)
目的探讨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正确定型方法,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对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对正反定型不符或者凝集强度异常的标本,分析其原因,采用不同血型血清学方法进一步试验,进行正确的ABO分型。结果在54例ABO疑难血型标本中,不规则抗体标本26例(48.15%),其中抗-M 15例(27.78%)、抗-P1 7例(12.96%)、抗-H 2例(3.70%)、抗-A1和抗-Leb各1例(1.85%),弱A抗原8例(14.81%),弱B抗原7例(12.96%),弱抗-A 7例(12.96%),弱抗-B 6例(11.11%);最终确定B型22例,A型15例,AB型14例,O型3例。结论当ABO血型鉴定中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时,分析其原因,采用不同的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正确判定血型,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强化血液安全,保障临床用血的需要和用血安全,笔者对2004/2008年郑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作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梅毒(syphilis)是在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产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临床上将梅毒人工分成三期,通过侵犯皮肤黏膜渗入体内,是一种性质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无偿献血的普及使得梅毒等可凭借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一个逐年上攀的趋势,所以说在血站供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和控制规范,减少疾病的传播。经过几年发展我国献血者体内螺旋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梅毒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坚决禁止血液的经血传播[2]。为了确保献血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梅毒经血传播途径,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这里我们选取于县血站在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无偿献血群众的17835例次血液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抗体是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掌握其在献血人群中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征,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对保障输血安全是非常重要的^[1]。而血液检测的质量又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2]。为了进一步做好对无偿献血者的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本文对2005年10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阿克苏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萍乡地区6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69%,其中HBsAg阳性为1.22%、抗-HCV阳性为0.51%、抗-HIV阳性为0.11%、梅毒阳性为1.06%、ALT升高为1.8%,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快速筛查可以降低血液检测报废率,有利于节约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与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收集2012~2014年孝感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84 783例,其中不合格2 618例,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9%,呈逐年下降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2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2%、0.41%、0.01%、0.71%。结论应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的献血招募方式,探索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目前是世界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确保血液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意识,现将我市2005年1月1日~2007年2月28日来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解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血液传播,我们对2003-2008年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对河源市30 614名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五个项目的总不合格率为4.06%.其中ALT不合格率为1.31%,HBsAg不合格率为1.21%,抗-TP不合格率为1.06%,抗-HCV不合格率0.41%.抗-HIV不合格23例,经省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该站欲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需建立长期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同时可增加ALT和抗-TP采血前筛检. 相似文献
20.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接触传染病,目前是世界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确保血液质量,提高输血安全意识,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