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10 mg,2次/d,同时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对照组58例,仅口服苯磺贝他斯汀片,方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于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时,2组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1.23%,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苯磺贝他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第2代抗组胺药咪唑斯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96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咪唑斯汀10mg、西替利嗪10mg、氯雷他定10mg,均每日1次口服,观察治疗第14天、第28天的临床疗效及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结果:三者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第14天和第28天的有效率分别为:咪唑斯汀组90.0%和96.7%,西替利嗪组85.3%和94.2%,氯雷他定组90.6%和93.8%,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1周后的复发率,咪唑斯汀组为40.0%,西替利嗪组为35.3%,氯雷他定组为28.1%。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咪唑斯汀、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控制复发方面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研究。试验组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次,每次8.8 mg,对照组依匹斯汀胶囊每日1次,每次10 mg,均连续服用28 d。于用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入选病例157例,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病例142例。经28 d治疗后,枸地氯雷他定组有效率81.16%、依匹斯汀组有效率7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枸地氯雷他定组和对照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和12.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地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盲对照方法,对78例慢性荨麻疹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给予口服咪唑斯汀10 mg,1天1次,持续14天,对照组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5 mg,1天1次,持续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6例,给予地氯雷他定口服;对照组58例,给予氯雷他定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疗程为6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氯雷他定进行比较。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5个研究中心共入选慢性荨麻疹患者213例,纳入疗效分析共206例,其中咪唑斯汀组104例,氯雷他定组102例。治疗结束时,咪唑斯汀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为80.8%,氯雷他定组为74.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16,P=0.28)。咪唑斯汀组于治疗后第1周时,对控制风团大小、每周发作次数及直观模拟标尺法(VAS)瘙痒程度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3和P=0.02)。至第2、4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25.5%,差异无显著性(χ2=0.25,P=0.62)。结论 口服咪唑斯汀或氯雷他定10mg/d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相似,但咪唑斯汀似乎比氯雷他定组起效更快,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氯雷他定片10mg,1次/d;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1次/d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判效。结果对总体疗效而言,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6.04%和62.26%,方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0%和64.71%,总体疗效差异与症状积分改善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临床上的非劣性(P<0.05)。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 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口服盐酸奥洛他定5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其模拟片5 mg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服药28 d。以疗效指数作为主要指标,总体疗效评价及总有效率作为次要指标。 结果 3个研究中心共入选病例144例,可进行疗效分析病例为137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0例、67例。ITT分析试验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29%(45/70)、82.86%(58/70)、87.14%(61/70),对照组为56.72%(38/67)、74.63%(50/67)、77.61%(52/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周,试验组的疗效指数(82.67% ± 22.70%)高于对照组(70.51% ± 32.07%)(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80%(24/71)、27.94%(19/68)(P > 0.05),主要有嗜睡、口干、疲倦等。 结论 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0例,口服白芍总苷600 mg每日3次,依巴斯汀10 mg/d;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10 mg/d。疗程12周,停药后观察4周,以7 d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第12周、停药第4周(第16周),联合治疗组UAS7(分别为9.28 ± 4.59、5.83 ± 4.44、7.52 ± 5.57)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9 ± 4.72、9.86 ± 5.46、16.21 ± 5.3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第12周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5.9%)明显高于对照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6,P < 0.05)。停药后第4周,联合治疗组复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0,P < 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白芍总苷能够明显提高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Emedastine difumarate (2 mg b.i.d.) was compared to loratadine (10 mg o.d.)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trial for 4 weeks in 192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hronic urticaria. After one week of treat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corded: body skin involvement diminished to 0-10% in 57.1% of emedastine patients vs. 38.2% of loratadine patients (p = 0.0019) and 83.3% had a total urticaria symptom score of 0-1 vs. 64.5% with loratadine (p = 0.0134).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drugs was similar in terms of mean change in total urticaria symptom score (- 5.57 +/- 3.15 with emedastine - 5.67 +/- 3.26 with loratadine), proportion of symptom-free patients (52.4% vs. 54.5%), intensity of erythema, number of hives, size of the largest hive, extent of skin area involved and overall assessment of urticaria symptoms.Twenty-three emedastine patients (23.9%) and 17 loratadine patients (17.7%) experienced an adverse event. Nineteen events in 15 emedastine patients and 9 in 9 loratadine patients were related to treatment (p = 0.0294). Only one event caused discontinuation in both treatment group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was sleepiness (7 patients with emedastine and 2 with loratadine).Emedastine is well tolerated, and as effective as loratadine in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IL)-25、IL-33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慢性荨麻疹患者93例,健康人对照30例。慢性荨麻疹组口服氯雷他定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5、IL-33水平,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IL-25、IL-3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IL-25、IL-33水平分别为(139.86 ± 28.48)、(91.95 ± 21.88) 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14.41 ± 34.00)、(79.80 ± 30.72) ng/L,慢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和 < 0.05),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和0.42,均P < 0.01)。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81.72%,患者IL-25表达水平为(116.48 ± 21.94) n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L-33表达水平为(90.88 ± 20.62) ng/L,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IL-25、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疗程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中心分层随机分成3组,包括卢立康唑短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后2周使用安慰剂)、卢立康唑长疗程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联苯苄唑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共4周)。开始用药后第2、3、4、6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 结果 420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40例,398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9.29%、31.43%和35.00%(P > 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49.29%、58.57%和57.86%(P > 0.05);用药3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57%、78.57%和70.00%(P > 0.05);用药4周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29%、91.43%和89.29%(P > 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00%、87.86%和85.00%(P > 0.05)。停药后2周,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2.14%、92.86%和92.14%(P > 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0.71%、90.00%和89.29%(P < 0.05)。对照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1%,短疗程组为0,长疗程组为2.14%。 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急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设计,试验组肌内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2 mg/次),对照组肌内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0 mg/次),均每12 h 1次,共2次,观察24 h。评价疗前及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各时间点总有效率、各症状体征改善率和基本缓解率,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入组144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138例纳入疗效分析。试验组有效率为78.87%(56/71),对照组有效率为77.61%(5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P > 0.05);首次注射后1 h,两组瘙痒、风团大小和数量及风团水肿程度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各症状体征的基本缓解率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头痛、头晕等,其中试验组嗜睡的发生率为11.11%(8/72),对照组为20.14%(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51,P < 0.05)。 结论 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可有效控制急性荨麻疹症状,且其嗜睡的发生率低于马来酸氯苯那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水平的检测。方法 用BCG-PSN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联合用药组60例、单独用药组63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血浆eotaxin、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 BCG-PSN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88.3%比63.4%,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otaxin、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otaxin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 < 0.05),血浆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两种方案治疗后血浆eotaxin、TNF-α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比较,BCG-PSN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后血浆eotaxin水平下降程度(13.27 ± 4.11比8.12 ± 2.58,t = 8.3654,P < 0.05)和TNF-α水平下降度(12.38 ± 3.95比10.32 ± 3.41,t = 3.1005,P < 0.05)更为显著,且IFN-γ水平升高程度(17.06 ± 5.24比12.54 ± 4.07,t = 5.3573,P < 0.05)更为显著。结论 BCG-PSN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