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恶性黑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恶性黑素瘤WM451LU细胞,分为6组,①阴性对照组加入100 μl的PBS液;②MK801组加入100 μmol/L NMDAR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③CPCCOEt组加入10 μmol/L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非竞争性拮抗剂CPCCOEt;④MAP2组加入腺病毒-微管相关蛋白2a(Ad-MAP2a);⑤MK801 + MAP2组加入100 μmol/L MK801和Ad-MAP2a;⑥CPCCOEt + MAP2组加入10 μmol/L CPCCOEt和Ad-MAP2a。用Western印迹观察转染Ad-MAP2a载体后WM451LU细胞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DAR2A)的变化。并通过细胞迁移、侵袭实验分别研究上调MAP2表达与MK-801、CPCCOEt分别或共同作用下,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性的变化。同时进行了裸鼠恶性黑素瘤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比较上述药物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 Western印迹发现,转染Ad-MAP2a的WM451LU细胞NMDAR2A表达降低。体外迁移实验结果显示,MAP2组发生迁移的细胞为(117.04 ± 2.76)个/高倍视野(HP),MK801组(107.64 ± 6.50)个/HP,CPCCOEt组(97.36 ± 4.79)个/HP,MK801 + MAP2组(43.28 ± 3.02)个/HP,CPCCOEt + MAP2组(30.76 ± 3.97)个/HP,与阴性对照组(152.3 ± 5.75)个/ HP比较,P值均 < 0.01。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AP2组发生侵袭的细胞数为(102.56 ± 3.81)个/HP,MK801组(98.21 ± 5.52)个/HP,CPCCOEt组(118.23 ± 7.96)个/HP,与阴性对照组(178.43 ± 8.75)个/HP相比,P值均 < 0.05;MK801 + MAP2组(43.89 ± 5.08)个/HP,CPCCOEt + MAP2组(58.45 ± 6.88)个/HP,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值均 < 0.01。裸鼠体内研究发现,用药第15天时, MAP2组肿瘤体积为(224.02 ± 46.19) mm3,MK801组(160.33 ± 33.91) mm3,MK801 + MAP2组(91.49 ± 21.48) mm3,CPCCOEt组(202.30 ± 52.37) mm3,CPCCOEt + MAP2组(111.13 ± 69.81) mm3,与阴性对照组 (342.70 ± 60.92) mm3比较,P值均 < 0.01。结论 体外阻滞恶性黑素细胞的谷氨酸信号通路可抑制恶性黑素细胞的迁移及侵袭;体内阻滞恶性黑素细胞的谷氨酸信号通路可抑制恶性黑素瘤的增殖,并可使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miRNA-146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探讨miRNA-146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各3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表达水平。免疫磁珠法分选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将分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RNA、miRNA-146a模拟物和miRNA-146a抑制物后进行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2细胞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IFN-γ受体α(IFN-γRα)、T细胞表达T盒(T-bet)、GATA-3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IFN-γ、IL-4水平。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miRNA-146a[(243.81 ± 94.32)%]与血浆IFN-γ水平[(27.69 ± 7.64) n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5.74 ± 22.93)%和(9.75 ± 2.81) 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53和4.237,均P < 0.01),且miRNA-146a的表达与血清IFN-γ呈正相关(r = 0.837,P < 0.01)。体外CD4+ T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Th1数量、T-bet蛋白和mRNA表达、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均显著增加,IFN-γRα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和miRNA-146a抑制物组Th2细胞数量、GATA-3蛋白、GATA-3 mRNA表达以及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miRNA-146a可能通过影响Th1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调控,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恶性黑素瘤WM451LU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侵袭性恶性黑素瘤WM451LU细胞,分为3组,分别接受100 μmol/L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MK?801组)、10 μmol/L谷氨酸受体拮抗剂CPCCOEt(CPCCOEt组)或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处理。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膜及胞质中蛋白激酶Cα(PKCα)以及磷酸化MAPK(p?MAPK)表达水平。结果 处理24 h后,对照组、MK?801组以及CPCCOEt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 ± 1.1%、63% ± 3.1%、60% ± 2.4%,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无细胞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窄,划痕趋于愈合状态,而经MK?801及CPCCOEt作用后,无细胞带的变窄速度要明显缓慢,培养24 h后无细胞带仍然较宽,缩窄程度不明显。MK?801及CPCCOEt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7.0% ± 5.4%和72.0% ± 4.2%,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 ± 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MK?801组以及CPCCOEt组细胞膜上PKCα表达水平分别为0.38 ± 0.01、0.12 ± 0.02、0.14 ± 0.02,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K?801组及CPCCOEt组p?MAPK表达水平分别为0.48 ± 0.03、0.36 ± 0.04,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 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体外阻滞谷氨酸受体能够抑制WM451LU细胞增殖、迁移,该作用可能部分由PKCα?MAPK信号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表达不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频数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双盲、随机、交叉对照方法治疗AD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8例A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L-4、IL-5、IFN-γ、TNF-α的表达;利用AD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积分(ADASIS)评价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治疗组IFN-γ+CD8+ T淋巴细胞频数差值为(8.06 ± 13.96)%,较之安慰剂组(-6.55 ± 10.49)%明显升高(U = 2.26,P < 0.05),表达其他细胞因子的T细胞频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ADASIS积分下降值为1.56 ± 1.49,高于安慰剂组(-0.05 ± 1.54),U = 2.00,P < 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通过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失衡状态治疗A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转运中的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DAR2A)在黑素细胞内的分布,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00 μmol/L NMDAR激动剂NMDA和100 μmol/L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作用5 min和1 h后黑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100 μmol/L MK801对黑素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影响。结果 100 μmol/L NMDA可使黑素细胞内瞬时钙离子浓度升高,但100 μmol/L MK801可使其降低;MK801先作用于黑素细胞5 min或1 h阻断NMDA受体后,NMDA均不能再次诱导瞬时钙离子浓度升高。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MK801作用24 h后,胞内微管蛋白重新分布聚集于核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0 μmol/L MK801作用于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48 h后,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以及两种细胞表面的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减少。共培养体系下,100 μmol/L MK801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含量明显降低,即从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转移的黑素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 谷氨酸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微管蛋白分布、黑素细胞伪足形成以及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黑素转运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改变,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2例,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15 ~ 34.5分,均为慢性斑块状。健康对照组6例,为健康献血者。通过免疫磁珠体外分离外周血中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 T细胞,纯度达90%以上。采用[3H]-脱氧胸腺嘧啶苷方法检测CD4+CD25+ T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功能,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和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多克隆刺激后CD4+CD25+ T细胞无明显增殖,IL-2可逆转此无反应状态。健康对照组CD4+CD25+ T细胞对CD4+CD25- 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60%,而银屑病组抑制率仅为19.5%(P < 0.01)。银屑病患者CD4+CD25- T细胞单独培养及与CD4+CD25+ T细胞共培养后,分泌IFN-γ水平分别为(179.66 ± 48.97) ng/L和(109.55 ± 48.04) 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7.36 ± 33.36) ng/L和(32.55 ± 15.69) ng/L,两组比较,P值均 < 0.05;对IFN-γ分泌的抑制率银屑病患者组为40%,健康对照组为63%(P < 0.05);健康对照组CD4+CD25+ T细胞和CD4+CD25- T细胞单独培养,TGF-β分泌分别为(3025 ± 769) ng/L和(2450 ± 431) ng/L(P < 0.05)。两组之间,无论单独培养或两种细胞共培养,IL-10、TGF-β的分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D4+CD25+ 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Foxp3, 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对照调节性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Foxp3表达相似。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的减弱导致效应T细胞增殖失控,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 结果 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 ± 1.90)%、(8.97 ± 1.79)%,比健康对照组[(1.56 ± 0.95)%、(3.02 ± 1.15)%]明显升高(均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626,P <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 < 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DNA甲基化水平、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取34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5甲基胞嘧啶抗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甲基化状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TAT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17例DNA甲基化水平(8.50 ± 1.4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11.31 ± 1.34,P < 0.01),而其STAT3基因表达水平(1.34 ± 0.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02 ± 0.28,P < 0.01)。SLE缓解期患者17例DNA甲基化水平(11.30 ± 1.34)及STAT3基因表达水平(1.01 ± 0.2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LE活动期患者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 < 0.01),而其STAT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r = -0.78,P < 0.01),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 = 0.50,P < 0.01),而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无相关(r = -0.13,P > 0.05)。 结论 STAT3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SLE的病情活动相关。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中药白癜风颗粒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的调节作用。 方法 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BCG-PSN联合白癜风颗粒治疗白癜风前后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并与BCG-PSN及白癜风颗粒单一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BCG-PSN联合白癜风颗粒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86%,明显高于BCG-PSN对照组的40.63%(P < 0.01)。各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3+CD4+、CD3+CD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1), CD4+/CD8+比值升高(P < 0.01), Fas表达明显降低(P < 0.01)。治疗后CD3+、CD3+CD4+、CD3+CD8+较治疗前升高 (P < 0.05),CD4+/CD8+比值下降(P < 0.05),Fas明显上升(P < 0.01)。结论 BCG-PSN可通过逆转外周血淋巴细胞的Fas/FasL表达异常,诱导淋巴细胞的正常凋亡,与中药合用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和Treg细胞失衡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 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TGF-β1的表达水平。同时以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AD组外周血Th17细胞(CD3+CD8-IL17+)占CD3+T细胞的百分比为(1.20 ± 0.41)%,高于对照组的(0.54 ± 0.28)% (t = 2.58,P < 0.05);Treg(CD4+ CD25+)细胞的百分比为(2.29 ± 0.67)%,低于对照组(5.95 ± 0.45)%,(t = 15.23,P < 0.01)。关键调控因子测定结果:IL-6水平,AD组(5.12 ± 0.45)ng/L高于对照组(3.89 ± 0.38)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59,P < 0.05);而TGF-β1的表达水平AD组(57.65 ± 10.78) ng/L低于对照组的(81.18 ± 7.78) ng/L,(t = 5.41,P < 0.01)。 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及其关键的调控平衡因子IL-6、TGF-β1发生变化,其比例的失平衡可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进行情绪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及焦虑与无焦虑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白癜风患者组SAS评分(46.13 ± 11.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73 ± 12.59),t = 3.50,P < 0.01。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8.3%。女性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男性患者显著增高(t = 2.47,χ2 = 4.58,P值均 < 0.05)。未婚白癜风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已婚患者显著增高(t = 2.59,P < 0.01;χ2 = 6.17,P < 0.05)。暴露部位白癜风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非暴露部位患者显著增高(t = 3.60,P < 0.01;χ2 = 5.84,P < 0.05)。白癜风患者中具有焦虑情绪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63.83 ± 10.92) ng/L,明显高于无焦虑情绪者(40.74 ± 8.70) ng/L,t =9.09,P < 0.01。结论 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且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白癜风发病及焦虑状态关系密切,可能影响白癜风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9 (TLR7、TLR9)mRNA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及25例正常人对照PBMC中TLR7、TLR9 mRNA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 mRNA(目的基因绝对定量校正拷贝数为0.85 ± 1.90)、TLR9 mRNA(0.94 ± 2.25)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4 ± 1.18和0.11 ± 0.31,P < 0.05和 < 0.01);稳定期与进展期、局限型与泛发型白癜风患者TLR7、TLR9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TLR9 mRNA的表达均上调,TLR7、TLR9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8-羟鸟嘌呤DNA转葡糖基酶1(OGG1)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rs1052133(C/G)位点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 白癜风患者800例和健康对照组800例,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OGG1基因rs1052133位点多态性分布,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该位点多态性与白癜风罹患危险的相关性。白癜风患者83例和健康对照组83例,采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血清中8-OHdG的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白癜风组rs1052133位点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8%、54.0%、29.2%,健康对照组为21.4%、52.8%、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6,P < 0.05)。白癜风组rs1052133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比52.2%,χ2 = 5.16,P < 0.05)。携带有rs1052133位点CG或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白癜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CG基因型χ2 = 3.98,P < 0.05,校正OR值 = 1.31 (1.01 ~ 1.70);CG基因型χ2 = 6.01,P < 0.05,校正OR值 = 1.45 (1.08 ~ 1.94)],尤其是女性患者、非节段型、病情活动、病程较长、有家族史、无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携带有rs1052133位点CG或GG基因型的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8-OHdG的水平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8-OHdG水平分别为(838.23 ± 294.11) ?滋g/L和(593.84 ± 190.14) ?滋g/L,两组比较,t = 3.63,P < 0.01。结论 OGG1基因功能性SNP rs1052133位点的多态性与白癜风的发病紧密相关,可能由其修复能力降低所致。 【关键词】 白癜风; 多态性,单核苷酸; OGG1基因; 8-羟基脱氧鸟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金光热作用对雌性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32只健康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红光组、纳米金组,每组8只。正常组小鼠不予任何干预,另3组每次照射前背部脱毛,面积约16 cm2。每次照射紫外线前,模型组暂不予以特殊处理。红光组小鼠给予红光照射,纳米金组小鼠先涂抹纳米金球溶液,用黑色塑料薄膜封包30 min后再照射红光。经上述处理后,将模型组、红光组、纳米金组小鼠分笼放入灯箱中进行紫外线照射。实验结束后,肉眼及皮肤镜观察皮肤外观变化;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胶原纤维的改变。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胶原纤维面积。DCFH-DA探针检测皮肤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并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ROS变化与MMP-13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紫外线照射后,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皮屑、褐黄、粗糙肥厚、深皱纹、缺乏弹性等光老化特征;皮肤镜下小鼠皮肤粗糙,毛细血管断裂出血,结痂,褐色斑点。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表皮厚度[(81.32 ± 7.09) μm]和真皮厚度[(352.75 ± 40.08) μm]均较正常组[表皮(38.42 ± 13.64) μm,真皮(188.50 ± 27.83) μm]明显增加(P < 0.05),胶原纤维面积减少(分别为31.94% ± 8.56%和48.63% ± 11.32%,P < 0.05),异常弹性物质增多;模型组ROS含量(5 124 152.80 ± 754 119.22)DCF荧光强度/mg蛋白和MMP-13表达(3 895.42 ± 136.06) g/L均较正常组(分别为3 502 085.29 ± 135 089.06)DCF荧光强度/mg蛋白和(2 414.73 ± 105.96) g/L明显增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金组皮肤外观及组织学特点均明显改善,小鼠皮肤厚度明显变薄,表皮(48.70 ± 13.35) μm,真皮(253.74 ± 36.28) μm(P < 0.05),且其表皮厚度恢复正常(P > 0.05),胶原纤维面积(41.54% ± 12.10%)增加(P < 0.05);纳米金组ROS含量(3 516 963.35 ± 67 436.36)DCF荧光强度/mg蛋白和MMP-13表达(2 558.25 ± 102.72) g/L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5),且恢复至正常水平。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OS的产生量与MMP-13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 = 0.864,P = 0.018)。 结论 纳米金的光热作用对小鼠光老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ICR小鼠皮肤组织中ROS产生,从而减少下游MMP-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CLEC2B( 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2, member B)基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癜风患者皮损区及外周血中CLEC2B mRN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期、病程CLEC2B 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 白癜风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表达量分别为1.21 ± 0.0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32,P < 0.05)。白癜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LEC2B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表达量分别为1.02 ± 0.05,1.00;t = 1.435,P > 0.05)。寻常型白癜风皮损组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节段型白癜风组(1.21 ± 0.03,1.02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330,P < 0.05)。不同病程白癜风患者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稳定期患者组(1.25 ± 0.05比1.08 ±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46,P < 0.05)。结论 CLEC2B mRNA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关键词】 白癜风; CLEC2B mRNA; 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