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中大分子蛋白物质尿凝血酶原与段1(UPTF1)因含γ-羧基谷氨酸(Gla)而与Ca∧2+有高度亲和力,是一种强草酸钙结晶生长和聚集的抑制剂,与草酸钙尿石形成有密切关系。若其γ-羧基谷氨(Gla)羧化异常,与Ca∧2+结合力降低,则有可能导致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 (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 方法 非高钙尿结石患者 15 0例 ,高钙尿结石患者 36例 ,正常对照 9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Taq1、Apa1、Fok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两个结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VDR的Fok1启动子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ff型等位基因 (Fok1等位基因有 2个酶切位点的纯合子出现 2个月条带 )人群中对照组、非高钙尿结石组及高钙尿结石组 2 4h尿钙含量分别为 (0 .0 5 1± 0 .0 0 4 )、(0 .0 74± 0 .0 0 4 )和 (0 .135± 0 .0 11)mmol/kg,FF型人群 3组分别为 (0 .0 31± 0 .0 0 3)、(0 .0 32± 0 .0 0 3)和 (0 .10 8± 0 .0 14 )mmol/k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pa1、Taq1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VDR的启动子Fok1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鉴别草酸钙尿结石病因的基因标记物 ,ff型等位基因可作为含钙结石危险因素的标志 ,草酸钙尿结石与VDR基因内含子 8(Apa1)及外显子 9(Taq1)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尿凝血酶原片段1及其mRNA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人肾脏能否合成和分泌尿凝血酶原片段 1 (UPTF1 ) ,以及可能的合成和分泌部位。方法 收集 1 2例正常肾组织和 4例结石肾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研究UPTF1及其mRNA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所有肾组织远曲小管和亨利氏袢升枝粗段的上皮细胞胞浆强阳性表达UPTF1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浆染色为弱阳性 ,肾小球及间质组织未染色 ,正常人和结石患者肾组织的染色部位及强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7例肾组织中 4例明显表达UPTF1的mRNA。结论 UPTF1来源于人肾脏的合成和分泌 ,可能是一种保护自身免于结石形成的生理性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草酸钙尿结石患者肾组织内维生素K依赖羧化酶(GGCX或VKD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肾脏皮质组织标本,其中草酸钙结石组12例,对照组23例(肾肿瘤皮质组17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和输尿管结核组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确定GGCX在组织中的定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间GGCX mRNA表达的差异,应用免疫印迹(Westem blot)蛋白半定量法,对比各组GGC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GGCX定位于肾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结石组GGCX mRNA的表达(0.0799±0.0116)明显低于对照组(0.3887±0.0732和0.3362±0.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蛋白水平上,结石组GGCX的表达(27.64±0.29)明显低于对照组(55.22±0.36和53.7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酸钙尿结石患者肾组织内GGCX表达降低在草酸钙尿结石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P27是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近年研究发现P27不仅调控肾脏固有细胞的增殖与肥大,而且调控人肾细胞的分化成熟及细胞凋亡,可见其与肾小球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就近年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兔骨折动物模型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三者在骨折愈合中的相互关系及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右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骨折局部注射BMP-2,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X线片、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骨折愈合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折愈合局部BMP-2、TGF-β1及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注射BMP-2的实验组兔的骨痂生长、骨质重建、髓腔再通均早于对照组;两组间影像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造模后1、2周BMP-2、TGF-β1、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BMP-2、TGF-β1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值实验组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5、7周时,两组间免疫组化染色积分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通过促进TGF-β1及VEGF的表达,可促进血管的再生,提高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棱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潮36倒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F、MCP-1含量.结果:UC患者的血清MIF水平(11.402±1.936μg/L)高于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IF水平(5.135士1.692μg/L),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MIF水平高于轻度组(13.647±2.574)μg/Lvs(8.865±1.527)μg/L,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MCP -1水平为(227.6±19.4)pg/ml高于对照组(109.2±14.9)pg/ml,P<0.01,溃疡性结肠炎MCP-1量度组的水平高于轻度组(258.1±18,3)pg/mlvs(175.8±16.7)pg/ml,P<0.05.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溃病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方翊灵  苗芸 《器官移植》2023,(6):804-809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Ⅱ型(PH2)是由乙醛酸还原酶/羟基丙酮酸还原酶(GRHPR)基因突变引起的乙醛酸代谢障碍性遗传病。其特征是复发性肾草酸钙结石和肾钙盐沉着症,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是目前治愈PH2的唯一方法,主要包括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两种策略。前者有较高的草酸盐肾病复发风险,可能造成移植肾早期失功。后者能纠正草酸代谢缺陷,但具有较高的移植物并发症发生风险。由于PH2的罕见性,目前尚未就该疾病器官移植的指征、术式选择、围手术期管理等达成共识。本文就PH2的发病机制、诊断与监测以及器官移植经验做一综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PH2的重视,并为PH2诊治方案尤其是移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AS)在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大量存在 ,其重要功能已经逐渐受到重视。纤维胶质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是AS的特异性标志蛋白。麻醉药物作用于机体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现从AS的形态、分类和功能 ,GFAP的特性 ,麻醉药物对AS及GFAP的表达的影响的特点、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中血清及卵泡液(FF)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与COH结局及血清抑制素B(INH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2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次行IVF/ICSI治疗的76例患者,按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长方案组(38例)及非降调方案组(38例),收集所有患者COH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IGF-1、INHB、VEGF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调过程中,血清IGF-1明显下降,且Gn启动日长方案组IGF-1水平[(194.30±43.50)vs.(223.46±67.03)ng/ml]显著低于非降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n启动后,两组之间血清IGF-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清IGF-1水平均呈上升趋势,HCG次日达高峰后下降(P0.05),Gn第5天IGF-1水平与COH结局相关性最好(P0.01)。两组患者FF中IGF-1水平随卵泡增大而升高,且大卵泡IGF-1水平与COH结局显著正相关,大中卵泡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降调组小卵泡IGF-1水平明显高于长方案组[(155.14±27.59)vs.(134.72±40.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及FF IGF-1水平与INHB正相关(P0.01),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降调后血清IGF-1水平下降调可能有利于卵泡同步化作。在COH过程中,血清及大中卵泡IGF-1水平与COH结局呈正相关。IGF-I可能促进INHB分泌,抑制VEGF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16)、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手术切除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P~(16)、P~(53)、P~(21)/WAF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9.6%、56.2%、43.7%,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瘤体直径大于5cm、包膜不完整的肿瘤、生存期小于2年和伴有瘤栓的肿瘤组中,P~(21)、P(53)、P~(16)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生存期大于2年和复发时间大于6个月的病例中,肿瘤组织表达P~(16)蛋白明显高于生存期小于2年和复发时间小于6个月的病例(P<0.05);在伴有瘤栓和侵润生长的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与不伴有瘤栓和膨胀生长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21)在低分化和早期复发的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和复发时间较晚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与肝癌的分期、门静脉癌栓的形成、肿瘤的侵袭性有关,是肝癌发展的晚期事件,P~(21)与肝癌的分化和预后有关;P~(16)与肝癌的复发和预后有关。P~(16)、P~(53)、P~(21)可以作为对肝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进行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以及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及其下游效应分子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RI组和亚低温预处理(MHP)组,每组6只。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评价肾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肾脏组织损伤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的RBM3、Yes相关蛋白1(Y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检测RBM3及YAP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通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较,IRI组和MHP组血清肌酐水平、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均升高,RBM3、YAP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Bax比值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均升高,MDA含量均升高,SOD活性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与IRI组相比较,MHP组血清肌酐水平、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均降低,RBM3、YAP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结论  亚低温对肾脏IRI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IRI所致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上调RBM3及其下游效应分子YAP1和Nrf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及作用时间下阿司匹林对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司匹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GBC-SD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MCL...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A(CsA)肾毒性反应可导致药物性肾病,其机理可能为CsA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具有调节肾血液动力学,阻止血小板粘连和聚集,防止微血栓形成和减少系膜胞外基质蛋白产生和聚集,防止系膜细胞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肾脏的利用率,肾脏保存方法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常温机械灌注(NMP)的使用,促进了离体供肾保存、评估和修复,以及肾移植手术方式革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首创的无缺血肾移植(IFKT)手术,利用肾脏NMP机器在供肾获取、保存、移植全过程中,保持供肾血流和供氧不中断,从根本上避免了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降低了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本文着重总结肾脏NMP的新进展,以及IFKT手术方式和近期疗效,旨在为提高ECD供肾利用率、解决器官短缺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OL4A1基因多态性与健康男性骨密度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30例男性流行病学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骨扫描。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COL4A1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OL4A1多态性与骨密度间的关系。结果 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COL4A1基因TT基因型与男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无显著相关性(P=0.785)。结论COL4A1基因TT基因型与男性体检人群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闫晓冬  王强 《器官移植》2021,12(2):226-231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动力学调控机制失调。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调控对肾IRI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肾移植临床结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类器官指利用干细胞的全能性,将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组织,形成结构和功能与原始器官相似的组织。类器官具有与原始组织保持相似外观和功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目前已经成功培养出肝、肾、胰、脑、肠等类器官,其中使用胰岛类器官是类器官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由于还未完全解决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等问题,目前胰岛类器官仅用于基础研究。本文对胰岛类器官的起源与发展、胰岛类器官的基础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胰岛类器官实现基础应用向临床应用转化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OA5在与血脂代谢及其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中的作用.对象: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三组.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30例,糖尿病组30例,对照组30例,为内分泌科门诊及健康体检者.方法:(1)标本的采取: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自肘静脉采血5ml,留取血清.APOA5含量测定应用ELISA法.(2)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APOA5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和糖尿病组的APOA5水平明显降低,前者更明显(P<0.05);CH、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前者更明显(P <0.01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APOA5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血清CH、TG和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APOA5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