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血管加压素和特利加压素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建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1,18(4):36-3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和有效血容量的降低[1] :动脉压降低、血管阻力下降 ,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增快 ,血容量减少 ,而门静脉压 (PVP)增高 ,门脉血流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因副作用多 ,在临床上受到限制。近年用特利加压素 (tGLVP)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GVB)疗效较为满意 ,同时血管加压素 (VP)和tGLVP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VP和tGLVP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一综述。1 VP和tGLVP的生物学特性人体内存在两种V… 相似文献
3.
汉丹肝乐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用汉丹肝乐前后,23例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口服汉丹肝乐4周后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速度(Vvp)、脾静脉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Qvp)、脾静脉血流量(Qsv)、门静脉阻力指数(Rivp)、门静脉峰值指数(Pivp)、脾静脉阻力指数(Risv)、脾静脉峰值指数(Pisv),而门静脉内径(Dvp)、脾静脉内径(Dsv)无明显改变。用药后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使用生长抑素8肽(SRIF-8)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来评价疗效及探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了解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术式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 术中门静脉压的测量,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限制口径脾肾分流术前后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前后体质测量指标、糖代谢和肝肾功能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TIPS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TIPS手术治疗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手术前后体质测量指标、糖代谢和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手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的体重高于术前和术后7 d (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7 d、1个月及6个月时干重高于术前(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7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手术后7 d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低于手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低于术后7 d (P<0.05)。术后7 d白蛋白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白蛋白高于术前(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7 d、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尿素低于术前(P<0.05)。 结论 TIPS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肝硬化能够增加患者体重和干重,改善肝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尿素代谢。 相似文献
7.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了2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受试者。结果表明:①门脉高压症组门静脉、脾静脉管径明显增宽,流速显著减慢,血流量显著增多,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②CDFI可以明确门脉血流方向,显示侧枝循环,评价分流术后疗效。③肝静脉多普勒频谱变化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所致大鼠门脉高压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经复方丹参治疗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复方丹参对大鼠各组间门脉高压形成率的影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各组门脉压(PVP)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对肝硬化患者的门脉主干内径(DPV)和门脉血流速度(VPV)的影响因治疗时间不同,也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20例Child-Pugh平均评分为10.14±2.3的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率94.1%,分流建立后出血立即停止,门静脉压力下降1.69±0.73kPa,食管曲张静脉和其它侧支血管消失;术后1周脾脏缩小,腹水消退,体重减轻,支撑架内血流速度为70.17±27.69cm/s;随访3个月,无出血和腹水复发,支撑架内血流速度75.00±23.85cm/s。因肝细胞功能衰竭死亡1例,轻度肝性脑病2例。本组资料表明,TIPS对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的近期疗效显著;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展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断流术前后应用施他宁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压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例肝功能为Child B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施他宁组:与术前1天和术后1~5天采用微量泵经外周静脉持续24h输入施他宁,剂量为6mg/24h;对照组:患者常规行门奇静脉断流术。两组患者于术中经大网膜直接测门静脉压力,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渗出量和并发症。并检测术前和术后第6天血中胰高血糖素(GLU)、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A组患者术中门静脉压力和术后血中GLU水平显著低于B组患者,而NO和ET-1浓度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渗出和并发症高于A组。结论: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应用施他宁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有助于减少渗出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 0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的最大截面直径、平均流速、流量及淤血指数 (CI)。 结果 :肝硬化组的门静脉直径 (PVD)、流量 (PVF)、淤血指数 (PVCI)和脾静脉直径 (SVD)、流量 (SVF)、淤血指数(SVC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肝硬化组的门静脉流速 (PVV)、脾静脉流速 (SVV)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肝硬化组内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阳性者的PVD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1)。PVCI及SVCI亦显著大于EVB阴性者 (P <0 .0 5 ) ,SVV显著小于阴性者 (P <0 .0 5 )。在肝功能不同的患者之间 ,Child PughC级患者的PVD及PVCI显著大于Child PughA级和B级患者 (P <0 .0 1) ,C级患者的PVV显著小于A级患者 (P <0 .0 5 )。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增多 ,阻力增大 ,而且其程度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且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ChiI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3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测定门静脉的血管内径D(cm),最大血流速度Vmax(cm/s),平均血流速度V(cm/s),根据公式Q=π(D/2)20.57Vmax计算血流量Q(ml/min),并将31例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hild A、B、C三级肝硬化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按Child A、B、C三级顺序,门静脉流速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门静脉血流量,Child B级较A级血流量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C级血流量较A和B级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hildA、B、C级门静脉逆流发生率分别为0%,18.8%,85.3%.ChildA、C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门静脉高压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吻合器断流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9年7月对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患者分别行传统断流术(A组)及吻合器断流组(B组),其中A组12例,B组26例,分别于切脾前、后、断流术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venous pressures,FPP)。术后3~6个月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A、B两组切脾后门静脉压力较切脾前下降,A组术后FPP为(2.32±0.19)kPa,较切脾后上升,B组术后FPP进一步下降为(1.80±0.15)kPa,较切脾后下降(P〈0.05),B组术后FPP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示:B组术后PVD、PVV、PVF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B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吻合器断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较持久,能显著改善食管静脉曲张,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同时不会加剧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EVB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7例均行联合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抗凝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对照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抗凝组的7.1%(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联合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和营养不良这2个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文中分析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变化及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对人体组成成分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TIPS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检测人体组成成分,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结果 25例患者TIPS术后门静脉压(6.30±2.11)mmHg与术前(15.52±4.15)mmH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及3个月干重由术前的(13.21±1.98)kg,分别升至(15.17±3.21)kg和(15.69±3.26)k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血清胰岛素水平由术前的(20.65±9.43)mU/L,分别降至(13.93±2.94)mU/L和(14.86±2.97)mU/L(P<0.05)。术后1周及3个月清蛋白含量由术前的(38.12±5.21)g/L,分别降至(35.36±5.32)g/L和(35.23±4.92)g/L,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含量由术前的(18.43±5.42)μmol/L,升至(26.48±6.57)μ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增加患者干重,增加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体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及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B-CS患者、24例PHT患者和24名正常人的门静脉(PV)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每min血流量(Q)进行测算,同时观察肝静脉(HV)、下腔静脉(IVC)变化和肝内侧支血管的形成情况等。以24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B-CS组及PHT组PV内径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PV平均血流速度和Q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B-CS组上述3指标均小于PHT组(P均<0.05)。B-CS组患者HV病变38例(95%),表现为开口闭塞或狭窄,远端扩张、迂曲等;PHT组发现HV轻度受压狭窄10例(41.7%),HV显示不清3例(12.5%);正常对照组HV均显示正常。IVC病变24例(60%),主要表现为IVC膜性阻塞、狭窄、闭塞,阻塞下方有血栓和IVC扩张,IVC壁搏动消失,血流速度加快、呈双向和逆流等;PHT组发现IVC轻度狭窄8例(33.3%),余正常;正常对照组IVC显示正常。B-CS组特征性的肝内侧支血管形成,表现为HV之间的交通支开放,副肝静脉扩张等;PHT组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肝内侧支。结论:B-CS涉及多支HV、PV和IVC系统,患者存在复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肝内侧支出现是B-CS区别于PHT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